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苑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常州市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溶栓
  • 2篇卒中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闭塞性
  • 1篇动脉闭塞性疾...
  • 1篇性疾病
  • 1篇眩晕
  • 1篇血功能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血小板聚集抑...
  • 1篇血小板聚集抑...
  • 1篇血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血液流变学指...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常州卫生高等...

作者

  • 4篇陈苑
  • 4篇恽文伟
  • 2篇张怡
  • 2篇张敏
  • 1篇张志翔
  • 1篇张瑞花
  • 1篇高萍
  • 1篇梅雨晴
  • 1篇翁春梅
  • 1篇龚金红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合并疾病与耳石复位法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合并疾病情况,为BPPV的综合治疗及病因探索提供帮助。方法对185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耳石复位法治疗、随访调查,观察BPPV患者的合并疾病情况并按有无合并疾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半规管累及情况、耳石复位法疗效及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 185例BPPV患者中合并疾病者136例(73.5%),无合并疾病者49例(26.5%);有合并疾病组中双侧BPPV31例(22.8%)、无合并疾病组中双侧BPPV4例(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5例中需多次复位59例(31.9%),有合并疾病组49例(36.0%)、无合并疾病组10例(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例患者接受了1~24月随访调查,平均(13.36±3.87)月,30例(23.6%)出现了复发,有合并疾病组102例患者中复发26例(25.5%)、无合并疾病组25例患者中复发4例(16.0%),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2,P>0.05)。结论 BPPV患者大多数存在合并疾病且有较高的复发率,有合并疾病者更易发生双侧BPPV,同时合并疾病的存在也降低了单次耳石复位的疗效。
张志翔张瑞花恽文伟高萍陈苑
关键词: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合并疾病耳石复位法疗效
肾小球滤过率与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进展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AO)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4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AO患者93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进展组33例及非进展组60例。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GFR在脑卒中进展中的作用。根据eGFR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50例及肾功能异常组43例,比较2组脑卒中进展、30 d预后及复发情况。结果进展组eGFR明显低于非进展组eGFR[(84.38±12.47)ml/(min·1.73 m2)vs(90.18±7.97)ml/(min·1.73 m2),P=0.008]。进展组发病7 d 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是SAO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42,95%CI:0.899~0.987,P=0.012)。肾功能异常组发病7 d NIHSS评分、脑卒中进展、发病30 d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是SAO患者脑卒中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异常的SAO患者脑卒中进展发生率高,并且30 d预后不良。
陈苑张敏张怡梅雨晴郭言伟恽文伟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动脉闭塞性疾病卒中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80例在溶栓时间窗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溶栓治疗的40例作为作为观察组,拒绝溶栓治疗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先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复查头颅CT无出血后再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0天时取血测定2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PLT)水平,测定血浆比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细胞容积;比较2组患者治疗第10天时脑出血、牙龈出血、皮疹或过敏、肝肾功能异常及血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T、APTT、FIB、PLT、血浆比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细胞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天时,2组患者PT、APTT较治疗前延长,FIB、PLT、血浆比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细胞容积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变化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天时,2组患者脑出血、牙龈出血、皮疹或过敏、肝肾功能异常及血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用于脑卒中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陈苑张怡张敏恽文伟
关键词:阿替普酶溶栓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前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性系统评价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辅以文献追溯、网上查询等方法,检索建库至2013年12月31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抗血小板药物对静脉溶栓后HT影响的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信息采集,采用RevMan 5.2和Stata 12.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漏斗图和Egger's回归法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文献10篇,其中8项研究中的抗血小板组5 185例及对照组10 660例的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经荟萃分析后结果显示:溶栓前抗血小板治疗增加了溶栓后SICH的发生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7,95% CI1.44 ~1.93,P<0.01);6项研究中的抗血小板组1 359例及对照组2 497例的任何颅内出血发生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抗血小板治疗增加了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3,95% CI 1.04 ~ 1.47,P<0.05);3项研究中的抗血小板组3 966例及对照组8 368例的3个月功能独立情况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抗血小板组3个月功能独立性较对照组略差,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86,95% CI 0.80~0.93,P<0.01).漏斗图和Egger's检验均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P>0.05).结论 溶栓前接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可能可以增加溶栓后SICH及颅内出血的风险,且3个月功能独立性也略差.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以上结果有待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予以证实.
龚金红恽文伟陈苑翁春梅
关键词:卒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