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翔

作品数:31 被引量:127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血管
  • 10篇动脉
  • 7篇血管造影
  • 7篇造影
  • 7篇梗死
  • 6篇血管病
  • 6篇卒中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脑血
  • 5篇动脉狭窄
  • 5篇缺血
  • 5篇卒中患者
  • 5篇脑血管
  • 4篇血管周围
  • 4篇血管周围间隙
  • 4篇脑动脉
  • 4篇脑血管造影
  • 4篇基底
  • 3篇数字减影

机构

  • 30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常州市德安医...
  • 1篇常州卫生高等...

作者

  • 30篇张志翔
  • 23篇恽文伟
  • 12篇陈卓友
  • 11篇钱传忠
  • 10篇张敏
  • 8篇赵进委
  • 6篇刘向远
  • 5篇高萍
  • 3篇向红兵
  • 3篇曹音
  • 3篇董贯忠
  • 3篇高苹
  • 3篇丁新生
  • 2篇邓向群
  • 2篇陈治国
  • 2篇贾砚文
  • 2篇丁钟琴
  • 2篇梅今
  • 2篇沈默宇
  • 2篇周亚新

传媒

  • 5篇卒中与神经疾...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常州实用医学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循环缺血的全脑血管造影评估及支架成形术治疗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PCI)的全脑血管造影的评估作用及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5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中12例进行了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65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后发现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43例(其中椎动脉32例,基底动脉7例,大脑后动脉4例,锁骨下动脉1例,颈内动脉25例,大脑中动脉2例),椎动脉发育不良16例,椎动脉非自然扭曲4例。其中12例进行了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后循环缺血症状分别在1~12d内明显好转,平均随访(20.5%±9)个月,随访中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脑梗死,亦未见支架置入处再狭窄。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PCI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而对有适应症者进行支架成形术治疗安全可行,且近期疗效较好。
张志翔恽文伟钱传忠刘向远陈卓友赵进委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血管造影血管成形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定量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脑小血管病(CSVD)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及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CSVD早期的影像学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SVD早期的影像学评估逐渐从视觉分级评估发展到体积定量评估,从而更合理高效地评估CSVD的严重程度。本文现重点阐述一些影像学定量评估方法在CSVD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CSVD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新的评估方法和思路。
杨密张敏张志翔恽文伟
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特点的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状况及病变程度,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51例,按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皮质型(CI)、皮质下型(SCI)、椎基底动脉型(VBCI)3个亚型,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外段颈动脉病变进行量化评估,分析各型之间不同颅外段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状况及病变程度的差异。结果皮质型脑梗死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75.9%,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显著(P<0.05),皮质型脑梗死颈动脉狭窄>50%者为25.3%,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各亚型之间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状况及病变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以CI的病变最明显,其次为VBCI,SCI最低。
梅今高苹刘向远孙志琴张志翔芮逸飞
关键词:脑卒中颈动脉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动脉粥样硬化
β2微球蛋白与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水平与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6月至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患者,每例患者入院后均完成血清及尿液β2M测定和头部MRI检查。采用视觉量化评估法对EPVS程度进行分级(无EPVS为0级;≤10个为1级;11~20个为2级;21~40个为3级;>40个为4级)。将基底节区EPVS(BG-EPVS)和半卵圆中心区的EPVS(CSO-EPVS)分级均0~1级者纳入无-轻度EPVS组,基底节区或半卵圆中心区任意部位的EPVS分级2~4级者纳入中重度EPVS组;不同EPVS发生部位(BG-EPVS和CSO-EPVS)依据EPVS的病变程度均分为无-轻度组(EPVS分级0~1级)和中重度组(EPVS分级2~4级),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线和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相关实验室指标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头部MRI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β2M水平与不同程度BG-EPVS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42例患者,其中无-轻度EPVS组63例,中重度EPVS组79例。无-轻度EPVS组与中重度EPVS组在年龄[61(51,70)岁比71(61,78)岁,Z=-4.721]、吸烟[9.5%(6/63)比26.6%(21/79),χ^(2)=6.623]、高血压病[46.0%(29/63)比81.0%(64/79),χ^(2)=18.978]、总胆固醇[(4.1±0.9)mmol/L比(3.7±1.0)mmol/L,t=2.60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3(1.94,2.71)mmol/L比2.02(1.49,2.49)mmol/L,Z=-2.725]、肌酐[63.00(55.00,72.00)μmol/L比69.00(56.00,85.00)μmol/L,Z=-2.121]、eGFR[(97±29)ml·min^(-1)·1.73 m^(-2)比(80±27)ml·min^(-1)·1.73 m^(-2),t=3.513]、血清β2M[1.83(1.62,2.14)mg/L比2.32(1.97,2.80)mg/L,Z=-5.345]及血清β2M水平升高患者比例[3.2%(2/63)比17.7%(14/79),χ^(2)=7.418]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对不同部
张洁张敏曹音张志翔恽文伟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慢性肾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脑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2评分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将71例TIA患者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15例)、中危组(32例)、高危组(24例)3组,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将脑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狭窄<50%);中度狭窄(狭窄50%~69%);重度狭窄(狭窄70%~100%)。分析3组患者ABCD2评分与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动脉狭窄范围的关系。结果高危组患者重度脑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低、中危组(P<0.01);出现多支脑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 ABCD2评分≥6分时重度脑动脉狭窄和多支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增高,可能是高危TIA患者短期脑卒中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
陈卓友恽文伟陈治国张志翔赵进委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CD2评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动脉狭窄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关系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关系及对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2月至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心理科门诊收治的MCI患者38例,并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对两组均进行全套的认知功能测定,将各项认知测试得分均进行标准化Z分转换。通过MRI评估两组EPVS的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EPVS对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MCI组中EPVS发生率为86.8%(33/38),明显高于对照组52.5%(21/40,P=0.001);MCI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2(19~24)分]及教育年限[(8.6±1.3)年]均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27(26~28)分;教育年限:(9.9±3.0)年,均P<0.05]。在MCI患者中的中重度基底节区EPVS(BG-EPVS)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5.8%(25/38)比35.0%(14/40),χ^2=7.389,P=0.007]。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重度BG-EPVS(OR=1.910,95%CI:1.203~3.034,P=0.006)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MCI患者中,中重度BG-EPVS组执行功能Z分、信息处理速度Z分均明显高于轻度组[0.17(-0.06,0.37)分比-0.36(-0.63,-0.08)分,0.12(-0.06,0.56)分比-0.51(-0.69,-0.36)分;Z=-3.831,-4.354,均P<0.01]。进一步行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MCI患者BG-EPVS等级与执行功能Z分(r=0.713)、信息处理速度Z分(r=0.732)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EPVS在MCI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中重度BG-EPVS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影响MCI患者的执行功能和信息处理速度。
黄珊张敏黄宽宽恽文伟张志翔张乔阳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信息处理速度
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30例报道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介绍颅内外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的基本方法,总结30例治疗经验体会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方法30例患者38处颅内外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共置入支架40个,其中颈内动脉开口18枚,颈内动脉C1段7枚、C3~C5段8枚,锁骨下动脉2枚,椎动脉开口5枚;应用保护伞17例。结果技术成功率100%。21处术后残余狭窄率小于10%,11处为10%~20%,6处为20%~30%。17例脑保护装置均成功释放及回收。7例TIA患者和4例表现有明显头昏的患者症状即刻消失或好转;6例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原来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病明显降低。1例术后出现持续低血压;2例术中有轻度脑血管痉挛现象;1例入路困难,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例术后出现轻度的高灌注综合征。随访中出现再狭窄1例、术后抑郁症1例。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治疗是安全的。
恽文伟陈卓友赵进委钱传忠刘向远张志翔
起源于主动脉弓的左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介入诊疗
2012年
目的探讨起源于主动脉弓的左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介入诊疗方法。方法常规进行主动脉弓造影并仔细观察左侧锁骨下动脉血管的形态,对发现的25例起源于主动脉弓的左侧椎动脉使用了0.014微导丝支撑下后撤H1导管至左侧椎动脉开口下方造影,对其中6例症状性狭窄患者采用了同轴导管、双0.014微导丝支撑技术及骨性解剖标志定位情况下的支架成形术。结果主动脉弓造影时25例异位左椎动脉中14例清晰显影,7例间断显影,4例未显影(其后经H1导管超选择左侧椎动脉开口造影时显示,同时发现其起始部存在严重狭窄)。25例异位椎动脉近端直径2.5-5.0mm,起始部正常9例,<50%狭窄4例,50%-75%狭窄5例,>75%狭窄7例。其中6例症状性狭窄患者成功进行了球扩支架成形术治疗。结论主动脉弓造影能较好的发现起源于主动脉弓的左侧椎动脉,微导丝支撑下椎动脉开口处造影能良好的显示其起始部情况,支架成形术能有效治疗其起始部狭窄。
张志翔赵进委恽文伟钱传忠陈卓友
关键词:椎动脉脑血管造影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大脑皮质血流灌注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对脑皮质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对18例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脑皮质血流灌注量进行检测。结果患者术后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脑皮质血流灌注量均显著增加(均P<0.05);同时支架置入侧术后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脑皮质血流灌注量比值较术前增加更明显(均P<0.05),但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可使狭窄侧及对侧脑皮质血流灌注量增加,而狭窄侧大脑中动脉、后动脉增加幅度更明显。
恽文伟张志翔徐龙宝钱传忠陈卓友董贯忠
关键词:支架置入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局部脑血流量
帕金森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25例P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并与健康人组进行对照,同时对不同病期、不同伴随症状及L多巴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D组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降低,NK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病情重者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降低,NK水平升高(P<0.01);伴有抑郁和痴呆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较非抑郁和痴呆患者下降(P<0.05);L多巴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PD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NK细胞免疫平衡失调,病情重,伴有抑郁和痴呆的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更低。这对于进一步研究PD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开辟新的防治途径有一定意义。
高苹钱传忠刘向远陈卓友周亚新张志翔
关键词:帕金森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