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明龙

作品数:375 被引量:1,920H指数:18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3篇期刊文章
  • 6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72篇消融
  • 117篇心房
  • 103篇房颤
  • 102篇导管消融
  • 95篇心房颤动
  • 92篇心律
  • 84篇心动过速
  • 78篇心律失常
  • 75篇导管
  • 70篇室性
  • 69篇射频消融
  • 55篇心肌
  • 54篇消融术
  • 53篇电生理
  • 51篇射频
  • 49篇心室
  • 44篇心脏
  • 40篇标测
  • 33篇室性心律
  • 33篇室性心律失常

机构

  • 345篇江苏省人民医...
  • 37篇南京医科大学
  • 10篇武汉大学
  • 8篇广东省人民医...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新疆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武汉亚洲心脏...
  • 6篇南昌大学第二...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上海市胸科医...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江苏省中医院
  • 4篇山东大学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370篇陈明龙
  • 249篇曹克将
  • 226篇杨兵
  • 156篇单其俊
  • 152篇邹建刚
  • 135篇陈红武
  • 122篇居维竹
  • 119篇陈椿
  • 113篇张凤祥
  • 74篇徐东杰
  • 58篇郦明芳
  • 47篇顾凯
  • 31篇杨刚
  • 26篇侯小锋
  • 25篇李闻奇
  • 23篇李文奇
  • 17篇许迪
  • 17篇余金波
  • 17篇王静
  • 15篇朱莉

传媒

  • 95篇中华心律失常...
  • 47篇中华心血管病...
  • 36篇中国心脏起搏...
  • 2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4篇江苏医药
  • 13篇中华医学会心...
  • 7篇中国介入心脏...
  • 6篇临床心电学杂...
  • 6篇临床心血管病...
  • 6篇实用心电学杂...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5篇THE 22...
  • 4篇江苏临床医学...
  • 4篇上海医学
  • 3篇第15届中国...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心电学杂志
  • 2篇护理学杂志(...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6篇2023
  • 14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13篇2019
  • 4篇2018
  • 11篇2017
  • 24篇2016
  • 14篇2015
  • 15篇2014
  • 18篇2013
  • 27篇2012
  • 15篇2011
  • 17篇2010
  • 25篇2009
  • 22篇2008
  • 26篇2007
  • 15篇2006
  • 12篇2005
  • 13篇2004
3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非接触球囊导管系统的标测与消融被引量:9
2001年
介绍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 (EnSite 30 0 0系统 )指导难治性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与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 5例男性病人 ,年龄 33± 17(17~ 6 2 )岁 ,常规方法标测和导管消融失败 2 .4± 1.1(1~ 4)次。常规放置高位右房和右室电生理导管 ,运用置入左室的 6 4极球囊导管和大头电极 ,系统重建三维心内膜几何模型和等电势 ,经右室导管诱发VT ,心动过速周期为 32 3.8± 48.1ms。EnSite 30 0 0系统标测到VT的最早激动点分别位于左后间隔中下部、左侧间隔后下部左束支下方、后下间隔近心尖部、左室后壁近基底部和左后间隔中部。在最早激动点和关键峡部分别行点状、环状和线性消融。 2例患者在心动过速时放电、3例患者在窦性心律时消融 ,均获成功。成功消融靶点处的单极电图均为QS型。X线曝光时间为 2 5± 12min。随访 7.8± 4.6 (1~ 1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作心动过速。结果表明 ,与常规方法比较 ,EnSite 30 0 0系统所建立的心腔三维模拟等电势图可直观地显示心动过速的起源点、传导途径和关键峡部 ,系统模拟的单极腔内电图的形态也有助于判断病灶起源部位及提高消融成功率 ,尤其适用于常规方法消融失败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 ,其独特的导航系统可引导消融导管到达靶点部位指导射频消融 ,并可减少X?
朱莉曹克将邹建刚陈明龙单其俊杨兵李文奇陈椿
关键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非接触标测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指导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Ⅱ型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附一例报道)被引量:2
2003年
评价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 (EnSite 30 0 0 )在指导房间隔缺损 (ASD)修补术后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的射频消融中的临床应用。 1例女性患者 ,41岁 ,ASD修补术后 2 2年开始频繁发作心动过速 ,体表心电图示Ⅱ型房扑。应用EnSite 30 0 0构建右房三维几何模型 ,标测心动过速的折返激动顺序 ,发现手术疤痕与三尖瓣环之间、下腔静脉与三尖瓣环之间为折返环路的关键峡部 ,应用导航系统指导峡部消融 ,成功阻断心动过速 ;消融后通过起搏标测判定峡部已达完全双向阻滞。随访 2 0个月 ,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 :在ASD修补术后房扑的标测和消融中应用EnSite30 0 0系统是安全有效的 ,不仅能确定折返环路的关键峡部 ,而且能准确判断线性损伤的连续性。
邹建刚杨兵陈明龙陈椿李文奇朱莉单其俊曹克将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心房扑动射频消融
不同负荷特发性室性早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特发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02例特发性室早患者,根据室早数量与24 h总心搏的比值,将入选患者分为室早负荷<10%组(低负荷组),10%~20%组(中等负荷组),>20%组(高负荷组)。采用二维心脏超声分别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并检测以上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结果室早负荷与LVEDD(r=0.27,P=0.003)、LVESD(r=0.31,P=0.001)大小、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21,P=0.02),和LVEF呈负相关(r=0.21,P=0.02);高负荷组与低负荷组、中等负荷组相比,LVEDD、LVESD值明显增大,LVEF值明显降低(P<0.05),而NT-proBNP的升高无显著性。结论随着室早负荷的增大,左室的结构与功能出现重构性变化。
王骋陈明龙杨兵张凤祥陈红武居维竹方曙静曹克将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室性早搏二维超声N-末端脑钠肽
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和低分子肝素对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中活化凝血时间达标情况及潜在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评价目前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中抗凝方案的有效性和不同抗凝药对术中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行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的患者163例,其中158例术前接受有效抗凝治疗的患者均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服用不同药物分为三组:华法林组86例、达比加群酯组51例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21例。分析患者房间隔穿刺后首剂肝素后活化凝血时间(ACT)达标率(First-ACT达标率)、穿间隔后1 h ACT达标率(1 h-ACT达标率);比较三组间基础ACT值、First-ACT达标率、1 h-ACT达标率、ACT首次达标耗时、术中肝素总量情况。结果:158例患者中基础ACT结果:华法林组最接近有效范围,且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达比加群酯组及LMWH组比较,华法林组的First-ACT达标率及1 h-ACT达标率明显升高,而ACT首次达标耗时和术中肝素总量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达比加群酯组及LMW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临床上参考体重和ACT监测给予肝素的术中抗凝策略因未考虑不同术前抗凝药物对基础ACT的影响而存在缺陷。该策略下达比加群酯抗凝的房颤患者术中整体ACT达标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提示该群体围术期心房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的潜在风险增高,应考虑适当增加首剂肝素量以提高该组围术期抗凝效果。
施姣姣颜清杨沭郦明芳陈明龙居维竹季玲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活化凝血时间华法林达比加群酯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知识、信念、行为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编制适用于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F)患者的健康知识、信念、行为问卷。方法 结合临床经验在文献阅读及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编制射频消融治疗AF患者知识、信念、行为问卷,并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知识、信念、行为3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85、0.825和0.862;内容效度系数分别为0.946、0.921和0.949。因子分析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每个项目的共性方差均超过0.4。结论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AF患者知识、信念、行为研究的有效测评工具。
徐文华林征孙国珍陈明龙杨兵陈红武曹克将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年龄和性别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电生理机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具体电生理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来自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库平台的数据,分析年龄、性别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具体电生理机制的诊断价值.本注册研究患者的入组时间为2013年4月15日至2015年11月12日.结果 对4 732例患者(45.9±15.7)岁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女性2 397例(50.66%);AVNRT患者2 458例(51.94%).年龄对诊断AVNR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3,面积的标准误为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判断AVNRT,年龄的OR值为1.279 6(1.231 6-1.329 6),女性的OR值为2.131 9(1.894 0-2.399 7).结论 AVRT及AVNRT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别及年龄对PSVT具体电生理机制的诊断具有预测价值.
孙奇马坚姚焰方丕华苏晞陈明龙许静杨延宗汤宝鹏严激王景峰周胜华周玉杰张澍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脏外科手术及导管消融史对心房扑动发生机制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本文探讨既往心脏外科手术/导管消融史对心房扑动(房扑)发生机制及随后接受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性注册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库平台,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10个省份18家医院接受导管消融的房扑患者,根据既往是否接受导管消融及心外科手术,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射频组(房颤亚组、非房颤亚组)、手术组,分析其对房扑发生机制及本次导管消融治疗急性成功率的影响,及其他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选401例房扑患者,对照组322例,射频组31例,手术组48例.根据房扑发生机制,左心房起源、右心房三尖瓣峡部(CTI)依赖、右心房非CTI依赖性房扑分别占9.0%、82.9%及8.1%.其中对照组、射频-非心房颤动(房颤)组、手术组均以CTI依赖性房扑为主,分别占91.3%、66.7%、64.6%,消融-房颤组以左心房起源房扑为主,占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本次导管消融急性成功率而言,既往是否存在心脏相关手术/射频史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提示对于CTI依赖性房扑患者,影响因素主要为心功能(99.3%、100%、83.3%,P〈0.001);对于左心房房扑而言,左心房内径(LAD)〉45 mm是主要影响因素(100.0%对50.0%,P=0.010).结论 ①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房扑发生机制仍以右心房峡部依赖性折返为主,但既往行房颤消融患者以左心房起源房扑为主.②既往心脏相关手术史对各型房扑急性成功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牛国栋林锦璇陈明龙苏晞杨延宗夏云龙周贤慧刘启明马坚姚焰张澍
关键词:心房扑动导管消融注册研究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希-浦系统不应期的调整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阐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时希 -浦系统不应期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8例 AVNRT病人在射频消融前于高位右房 (HRA)常规行程序电刺激诱发心动过速并实时记录。结果 所有病人心动过速起始时均表现为房室 2∶ 1传导 ,其中 2例 2∶ 1阻滞点在希氏束以下部位 ,5例在希氏束以上部位 ,1例不明。房室 2∶ 1传导持续平均 14.0 3± 10 .0 3秒后转为房室 1∶ 1传导伴束支传导阻滞 ,其中 3例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3例为左束支传导阻滞 ,2例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为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 1∶ 1房室传导伴束支传导阻滞平均持续 6 .87± 11.2 6秒后束支传导阻滞消失。结论  AVNRT起始时希 -浦系统的不应期自动缩短使结室传导易化 ,这一机制是电重构机制 ,且常在 30~ 6 0秒之内完成。
陈明龙曹克将单其俊邹建刚李文奇廖铭扬黄元铸
关键词:房室结心动过速电重构电生理检查
射频消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解剖分布及长期随访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报道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分布规律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因房速作电生理检查的患者资料。结果207例患者中,185例明确为局灶性房速,共确定起源病灶200处。冠状窦口部的房速发生率最高,为23.8%,其次是界嵴20.5%,房室结周围20.0%,腔静脉17.8%,瓣环13.0%,心耳10.3%等。起源于右心房的局灶性房速占80.0%,起源于左心房的房速占17.8%。男性分布于左心房的房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25.0%与13.3%,P=0.042),而右心房分布比例低于女性(69.4%与86.7%,P=0.004)。185例局灶性房速中,有173例(93.5%)获得即刻成功。常规标测组即刻成功率比三维标测组低,分别为79.3%(96/121)、96.5%(82/85),P〈0.01。经36个月的随访,共20例复发,远期成功率88.4%(153/173)。常规标测组与三维标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灶性房速的起源部位具有丛集分布的特点,并且在左右心房之间有性别差异。常起源于冠状窦口、界嵴、房室结周围、腔静脉等心房内特殊解剖位置。射频消融即刻及远期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极低,在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可以成为一线治疗选择。
夏野居维竹陈明龙杨兵张凤祥陈红武孙育民侯小峰陈椿邹建刚单其俊曹克将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
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心室室壁瘤伴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本文结合实际病例,对特发性左心室室壁瘤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经过临床诊断行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共随访18月,患者无心悸症状发作,能够耐受一般体育运动,多次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偶发室性期前收缩,未检出无症状性室...
陈红武陈明龙杨兵居维竹张凤祥陈凯单其俊邹建刚徐东杰陈椿侯小锋曹克将
关键词:左心室室壁瘤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