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德亮

作品数:29 被引量:2,019H指数:17
供职机构:哥德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4篇气候
  • 12篇降水
  • 11篇气候变化
  • 7篇天气发生器
  • 5篇降尺度
  • 3篇统计降尺度
  • 3篇气温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风速
  • 2篇地区降水
  • 2篇日照时数
  • 2篇气候变化特征
  • 2篇最低气温
  • 2篇最高气温
  • 2篇流域
  • 2篇环流
  • 2篇降水量
  • 2篇降水模拟
  • 2篇发生器

机构

  • 19篇中国气象局国...
  • 14篇哥德堡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瑞典皇家科学...
  • 1篇西藏自治区气...

作者

  • 29篇陈德亮
  • 10篇廖要明
  • 6篇谢云
  • 5篇高歌
  • 5篇李维京
  • 3篇张强
  • 2篇符淙斌
  • 2篇陈峪
  • 2篇朱艳峰
  • 2篇任国玉
  • 2篇翟盘茂
  • 2篇范丽军
  • 2篇贾丽伟
  • 2篇刘绿柳
  • 2篇陈丽娟
  • 1篇张德二
  • 1篇段兴武
  • 1篇穆海振
  • 1篇汤秋鸿
  • 1篇王绍武

传媒

  • 5篇气象学报
  • 4篇地理学报
  • 3篇冰川冻土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陕西气象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降水与大气环流关系被引量:26
2006年
利用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方法,将1951—2004年逐日的海平面气压场分型,得到27种不同的环流型,研究了大气环流型与我国东北地区降水的关系。给出了8种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要环流型出现的规律及它们平均的环流形势,分析了8种主要环流型下东北地区降水异常分布状况,并选出东北地区资料齐全、有代表性的9个站点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成功地建立了降水与环流型出现频率的统计关系,并用此重建了9个代表站54年的降水序列。结果表明: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我国东北地区,由此划分的环流型符合实际情况;8种主要环流型与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所建立的9个代表站降水距平回归方程能够解释近54年各站的大部分降水变化,进一步证明了东北地区降水与大气环流之间的密切关系。
贾丽伟李维京陈德亮
关键词:降水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被引量:55
2008年
收集1986~2000年黑龙江省79个县市农业生产资料和30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将粮食产量分解为气候产量和经济产量,然后用EOF方法分析了粮食产量、气候影响程度指数、≥10℃积温、生长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5年问全省粮食产量稳步增加,气候变暖趋势明显但降水变化不显著,变暖对粮食生产有利,降水的变化未对粮食产量产生实质影响。15年间气候影响程度总体增大,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具有时空差异性:1986~1993年北部和西南部积温增加明显,粮食产量增加大于东北部和东南部;1993~2000年东北部和东南部积温增加明显,粮食产量增加超过北部和西南部。
蔺涛谢云刘刚陈德亮段兴武
关键词:气候变化粮食产量
统计降尺度法对未来区域气候变化情景预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2
2005年
由于迄今为止大部分的海气耦合气候模式 (AOGCM)的空间分辨率还较低,很难对区域尺度的气候变化情景做合理的预测,降尺度法已广泛用于弥补AOGCM在这方面的不足。简要介绍了 3种常用的降尺度法:动力降尺度法、统计降尺度法和统计与动力相结合的降尺度法;系统论述了统计降尺度方法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统计降尺度法的基本假设,统计降尺度法的优缺点,以及常用的 3种统计降尺度法;还论述了用统计降尺度法预估未来气候情景的一般步骤,以及方差放大技术在统计降尺度中的应用;同时还强调了统计降尺度方法和动力降尺度方法比较研究在统计降尺度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统计与动力相结合的降尺度方法将成为降尺度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范丽军符淙斌陈德亮
Lamb-Jenkinson环流客观分型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被引量:30
2007年
介绍了Lamb-Jenkinson客观环流分型方法。利用1948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的NCEP逐日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计算了中国16个区逐日的6个环流指数及相应的环流分类,分析了中国各区域不同季节各种环流类型出现的频率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适用,虽然在西部高海拔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可能有订正误差,但该方法是可行的。对1958—2004年以来3个主要环流指数的线性趋势分析显示,华北及河套至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夏季的经向风指数和纬向风指数下降明显,涡度指数也有明显的下降,表明控制上述地区的高值系统有增多趋势,而准地转西南风减弱,这可能是造成这些地区干旱化的重要环流背景。对冬季而言,我国东北、华北和新疆北部等地区的纬向风指数上升明显,表明我国北部地区冬季的近地层西风有加强的趋势,这与近年来这些地区冬季气温显著升高有密切关系。
朱艳峰陈德亮李维京张培群
关键词:环流分型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陈德亮高歌刘安麟陈峪刘绿柳许红梅朱艳峰廖要明李星敏邓凤东张海东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黄河天然径流量仅占全国总径流的2﹪,在七大江河中排第四位。具有年内分布不均,夏秋季丰、冬春季枯的特点,年际变化也较大,常常出现丰枯年份交替或连丰连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迅...
关键词: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资源
未来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径流的可能影响被引量:36
2008年
采用新安江月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1961—2000年历史月气候资料和4个CGCMs的3个SRES排放情景下(B1,A2,A1B)未来降水和气温情景模拟结果,对过去淮河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检验并对未来2011—2040年的径流影响进行评估,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文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年、月流量以及多年平均值和季节的变化;年流量模拟一般好于月流量,淮河干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如王家坝、鲁台子、蚌埠的年流量模型效率系数均在80以上;多年平均值模拟效果好,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10。多数CGCMs不同排放情景下气候模拟结果表明:未来2011—2040年,淮河流域气候将趋于暖湿,但年径流量将可能以减少趋势为主。这对淮河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东线调水工程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管理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淮河流域大部分区域2011—2040年月径流量减少将主要发生在1月和7—12月,变化趋势较为确定;4—6月,径流量将以增加趋势为主,不确定性较大;2—3月,径流具有增加趋势的地区多分布在淮河以北地区,具有减少趋势的地区则多分布在淮河干流及以南地区和洪泽湖、平原区,这些地区增加或减少趋势的不确定性较大。
高歌陈德亮徐影
关键词:气候变化径流水文模型淮河流域
逐日降水量的模拟及其在作物气候风险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6年
利用天气发生器(NCC/RCG-WG)模拟了安阳200年的逐日降水序列,并通过对模拟结果与1961—2000年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模拟结果的均值及概率分布与实际值接近,可用于进一步对降水资源与风险进行分析。对棉花与降水关系的分析表明,华北地区棉花生长季降水满足程度较高,平均能满足棉花生长需要。生育初期的6月干旱出现的机率大,7月和8月水分满足程度高但也有少数年份会出现干旱或者涝渍,9月和10月以干旱为主。对于小麦生产,华北地区降水规律与小麦需求不匹配,除10月和11月基本能够满足外,其余各月均不能满足需要,且缺水严重,生长季降水只能满足小麦需水量的1/3,生长关键期的4月和5月的降水量只能满足需水量的20%~25%。华北地区的小麦生产生长季缺水,按目前的播种面积,华北地区小麦生长季年均麦田缺水300亿m^3以上。
廖要明潘学标张强陈德亮
关键词:天气发生器降水量棉花小麦
1956~2000年中国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被引量:243
2006年
利用1956~2000年全国580个气象站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FAO推荐的彭曼-孟蒂斯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对中国及十大流域这45年的潜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造成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5年中除松花江流域外,全国绝大多数流域的年和四季的潜在蒸散量均呈现减少趋势,南方各流域(西南诸河流域除外)年和夏季潜在蒸散量减少趋势尤其明显.1980~2000年和1956~1979年两时段多年平均年潜在蒸散量差值表明,我国大部地区1980~2000年时段较前一时段减少,山东半岛、黄河和长江源区、西南诸河的中西部以及宁夏等地则增多.分析还表明,全国及大多数流域的年和四季潜在蒸散量与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等要素关系密切,但这45年日照时数和/或风速的明显减少可能是导致大多数地区潜在蒸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高歌陈德亮任国玉陈峪廖要明
关键词:潜在蒸散量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警技术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中国自然灾害中70%为气象灾害,由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对气象条件的依赖程度高,致使中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0.5亿hm2以上,影响人口达4亿人次,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
陈德亮
关键词:预警技术灾害预测农业气象气候变化灾害种类
用手机网络信号监测天气状况被引量:4
2006年
手机是人们现代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通讯联络手段之一。用手机网络信号可以来监测天气状况。手机微波通讯专家和气象专家的联合研究发现:数字频段通讯微波返回信号的衰减强烈地受近地面雨滴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数字频段通讯微波返回信号的衰减可获得地面降水的高空间分辨率即时监测资料。研究表明:利用通讯信号衰减测得的降雨值与传统雨量筒的观测值非常接近,精确度要明显高于雷达观测的结果;并且可以大大弥补传统雨量筒监测的布设站点数量少、空间分辨率低的不足。对强降雨和洪涝的高空间分辨率实时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现在科学工作者已研制出了用手机网络信号监测降雨的专利产品。深信用手机网络信号监测降雨是人类对降水观测的又一次重大技术进步,必将对高空间分辨率的精细降雨预报产生推动作用。
张称意陈德亮董文杰
关键词:空间分辨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