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阳海鹰

作品数:40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会议论文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蛋白
  • 10篇毒性
  • 10篇内酯
  • 9篇丁烯
  • 9篇丁烯酸
  • 9篇丁烯酸内酯
  • 9篇金属硫蛋白
  • 8篇细胞
  • 5篇自由基
  • 4篇血脑
  • 4篇血脑屏障
  • 4篇血脑屏障通透...
  • 4篇氧自由基
  • 4篇通透性
  • 4篇屏障通透性
  • 4篇小鼠
  • 4篇脑屏障
  • 3篇毒素
  • 3篇多柔比星
  • 3篇心肌

机构

  • 36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0篇阳海鹰
  • 22篇彭双清
  • 15篇王国强
  • 13篇闫长会
  • 11篇李桦
  • 10篇庄笑梅
  • 7篇原梅
  • 7篇王以美
  • 5篇郭家彬
  • 5篇丁日高
  • 5篇刘密凤
  • 4篇陈立娟
  • 4篇韩刚
  • 3篇王全军
  • 3篇王青秀
  • 3篇刘雁
  • 2篇谢蓝
  • 2篇原野
  • 2篇廖明阳
  • 2篇董延生

传媒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毒理学杂志
  • 2篇国际药学研究...
  • 2篇军事医学
  • 2篇中国药理学会...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药事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环境诱变...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2006年全...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2014线粒...
  • 1篇第四届药物毒...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BPK的外源化学物人体处置预测
<正>药物/外源性异物在人体内的暴露是产生药效/毒性的基础。应用动物体内外和人体外一些试验结果进行药物/外源性异物在人体的吸收、暴露、消除等处置过程进行预测,可以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发现潜在毒性风险,是转化医学的重要内容。...
庄笑梅原梅萧伟斌阳海鹰李桦
金属硫蛋白对丁烯酸内酯致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丁烯酸内酯(Butenolide,BUT)是由镰刀菌属产生的一种水溶性镰刀菌毒素,其多侵染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作物,对人类健康是一种潜在的危害。研究认为,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的病因可能与镰刀菌毒素对粮食的污染有关,而BU...
阳海鹰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丁烯酸内酯脂质过氧化转基因心肌细胞
文献传递
大鼠稳态脑分布模型评价药物的血脑屏障通透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大鼠稳态脑分布模型用于评价安替比林、阿替洛尔和ZZB系列新药候选化合物的稳态脑分布和血脑屏障通透性。方法大鼠静脉推注负荷剂量的药物后恒量输注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取血和脑组织样品,LC-MS/MS定量测定血浆和脑组织药物浓度,计算稳态脑血比值(Kp值)。在Caco-2单层细胞体外模型上评价受试药物的双向跨膜通透性,计算表观通透系数(Papp)。结果安替比林和阿替洛尔分别为已知的血脑屏障易通透和难通透药物。安替比林的平均稳态脑分布浓度为(2561±125)ng/g,Kp值为0.93±0.04。阿替洛尔则分别为(20.1±0.8)ng/g和0.015±0.002。安替比林的Kp值约为阿替洛尔的60倍。ZZB系列化合物的结构相似,但Kp值的差异较大,从0.044到6.41,并与Caco-2细胞模型的Papp值不相关。结论建立的大鼠稳态脑分布模型可快速形成稳态血浆浓度,适用于药物血脑屏障通透程度的评价,方法简单、可靠且经济。
原梅阳海鹰钟玉环庄笑梅李桦
关键词:血脑屏障通透性稳态
线粒体在丁烯酸内酯致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线粒体呼吸链是否是丁烯酸内酯(But)致细胞内活性氧过量产生的来源,及其在But致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特异性抑制剂及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预处理HepG2细胞后,染毒But。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二氯荧光素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结果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和Ⅳ抑制剂鱼藤酮、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FA)、抗霉素A、氰化钾及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羰氰氯苯腙(CCCP)能够明显改变But所致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鱼藤酮和抗霉素A能够增强But引起的细胞毒性,而CCCP则能明显减轻But引起的细胞毒性。结论线粒体呼吸链是But致细胞内活性氧过量产生的重要来源,且活性氧的过量产生在But的细胞毒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王以美彭双清周琦王敏伟韩刚闫长会阳海鹰王国强
关键词:丁烯酸内酯线粒体鱼藤酮毒性
手性化合物盐酸戊乙奎醚及其光学异构体的细胞毒性作用
目的: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作用于M受体的手性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外周抗胆碱作用和抗唾液分泌作用,已发展为国家一类新药被批准上市。本试验以体外短期细胞毒性实验方法观察并比较消旋体盐酸戊乙奎醚及其光学异构体R-1,R-2,S-1...
王以美彭双清阳海鹰王国强仲伯华刘河陈兰福刘克良
文献传递
丁烯酸内酯对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研究丁烯酸内酯 (BUT)对大鼠心肌细胞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差速贴壁结合化学方法分离纯化大鼠心肌细胞。MTT法检测BUT作用于心肌细胞后其存活率的改变。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心肌线粒体。TBA法检测心肌匀浆和心肌线粒体悬液中MDA的含量。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BUT作用于线粒体悬液 2h后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力。结果 BUT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并且呈现明显的量效 关系 ,其作用于心肌细胞的LC50 为5 3 μg/mL。BUT作用在线粒体悬液中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效应强于其在心肌匀浆中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作用。BUT作用后线粒体酶复合物活力发生了改变 ,复合物Ⅰ和复合物Ⅱ的活力受到了比较明显的抑制 ,而复合物Ⅲ、Ⅳ的活力则有一定程度升高。结论 BUT能引起心肌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这种作用有可能是因为BUT作用于线粒体呼吸链影响了电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所致。
刘井波彭双清阳海鹰王国强
关键词:线粒体呼吸链丁烯酸内酯毒性作用机制MTT法检测TBA法
硫酸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对阿霉素致心脏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硫酸锌诱导金属硫蛋白(MT)对阿霉素(DOX)致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方法:雄性野生型小鼠(MT+/+)及敲除MT基因的转基因小鼠(MT-/-)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DOX组、锌预处理组、锌预处理+DOX组。动物单次腹腔注射DOX(15 mg.kg-1)或生理盐水(NS),此前24 h及48 h分别给予锌(ZnSO4,20 mg.kg-1,s.c.)或NS预处理。给药4 d后测定心脏组织超氧阴离子(O2.-)水平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blot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DOX能显著增加MT+/+小鼠及MT-/-小鼠心脏组织中O2.-的生成,耗竭GSH,上调eNOS的表达水平,而且MT-/-小鼠变化更为明显。Zn预处理能显著降低DOX致MT+/+小鼠O2.-生成增加以及GSH耗竭,抑制DOX诱导的eNOS表达增强,但在MT-/-小鼠中无此效应。结论:MT可抑制DOX致氧自由基产生增加及GSH耗竭,此效应可能与eNOS表达改变有关。
郭家彬陈立娟闫长会阳海鹰王国强彭双清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阿霉素氧自由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肟类重活化剂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研究
目的利用大鼠稳态脑分布模型开展常用肟类重活化剂的稳态脑分布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研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梭曼染毒组,各组大鼠分别静脉推注负荷剂量的药物后恒量输注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取稳态时的血和脑组织样品,LC-MS/M...
阳海鹰萧伟斌庄笑梅李桦
关键词:重活化剂血脑屏障通透性稳态
多柔比星致大鼠心脏毒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通过比较细胞或组织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蛋白质表达谱异同,对差异蛋白质进行分类和鉴定。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多柔比星(阿霉素,DOX)给药大鼠和正常大鼠心脏...
陈立娟彭双清王国强阳海鹰闫长会
关键词:多柔比星蛋白质组学心脏毒性
文献传递
羟基脲对大鼠胚胎的肢芽和中脑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羟基脲(抗肿瘤药)对大鼠胚胎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大鼠胚胎的中脑和肢芽细胞,用微团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羟基脲对其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羟基脲对中脑细胞和肢芽细胞的半数增殖抑制浓度(IV50)分别为5.90、2.48μg·mL-1,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D50)分别为2.01、0.67μg·mL-1。羟基脲对胚胎中脑和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羟基脲对发育期神经母细胞和肢芽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羟基脲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四肢畸形的作用机制之一。
刘密凤彭双清王以美阳海鹰闫长会
关键词:羟基脲中脑微团培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