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洲

作品数:88 被引量:1,14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3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制造业
  • 8篇人工智能
  • 7篇工业化
  • 6篇价值链
  • 5篇机器人
  • 5篇技术标
  • 5篇技术标准
  • 5篇技术创新
  • 5篇分工
  • 4篇新兴产业
  • 4篇中国式现代化
  • 4篇强国
  • 4篇全球价值链
  • 4篇工业机器人
  • 4篇服务业
  • 4篇产业政策
  • 4篇一带一路
  • 3篇第三次工业革...
  • 3篇新兴产业发展
  • 3篇信息通信

机构

  • 87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城市学院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科罗拉多州立...

作者

  • 87篇邓洲
  • 8篇史丹
  • 6篇吕铁
  • 5篇贺俊
  • 5篇王钦
  • 4篇李晓华
  • 4篇黄群慧
  • 4篇黄阳华
  • 4篇渠慎宁
  • 3篇赵剑波
  • 3篇李鹏飞
  • 3篇刘湘丽
  • 3篇黄娅娜
  • 2篇林智
  • 1篇张艳芳
  • 1篇郭克莎
  • 1篇卓丽洪
  • 1篇杨丹辉
  • 1篇姚鹏
  • 1篇李平

传媒

  • 6篇经济纵横
  • 4篇中国工业经济
  • 4篇中国井冈山干...
  • 4篇智慧中国
  • 3篇当代经济管理
  • 2篇经济研究参考
  • 2篇东南亚纵横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经济管理
  • 2篇中国经贸导刊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标准科学
  • 2篇东南亚南亚研...
  • 2篇东北亚学刊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国际人才交流
  • 1篇中国流通经济
  • 1篇中国能源
  • 1篇电气时代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年份

  • 7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工业化中后期的德国产业政策及启示被引量:1
2015年
一、工业化中后期德国政府促进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联邦德国产业政策思路并不像日本、韩国等同样在二战后迅速恢复并实现赶超的国家那么清晰,其产业政策的阶段性也并不明显。德国政府对经济干预手段的选择非常慎重,高度重视对产业组织的引导和优化,依靠市场竞争选择支柱产业和外贸产业,这是二战以后德国经济恢复和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邓洲
关键词:社会市场经济产业政策经济恢复干预手段
人工智能发展的就业影响研究被引量:49
2019年
区别于一般的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具有使能技术和通用技术特征,对就业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替代淘汰部分传统岗位,填补人类劳动者难以胜任或不愿意从事的岗位,催生新产业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最重要的影响是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和应用,并且在行业间和地域间迅速扩散,会造成结构性失业并拉大收入差距,但同时也会创造高收入就业岗位和缓解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就中国而言,利用人工智能促进就业增长和优化就业结构,应重点加强人机协作相关技术研发和制度创新,加强伦理道德研究并保护劳动者权益,以及进行教育改革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
邓洲黄娅娜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就业就业结构
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难点及政策建议被引量:32
2018年
为加快实体经济复苏并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加强相关战略部署,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近年来,国内外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领域的实践取得可观成效,提升了制造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能够有效缓解人力成本上涨压力并弥补了人类劳动者的不足,提高生产柔性化程度从而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较为准确地预测市场与匹配供需,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增强制造业质量控制能力。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世界各国都面临人工智能标准化制定与实施、互联网技术攻克、信息安全保障、复合型人才培养储备等一系列共同的问题和挑战,而我国还需面对关键核心技术、融合发展创新模式及引领全球融合发展趋势的制造业企业等缺乏问题。对此,我国应通过多方协同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进行科学规划,并建立以基础研究为重点的国家实验室;产业层面,构建机器学习所需的工业大数据库,夯实大数据基础,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企业层面,鼓励我国优势制造业企业进行逆向整合,掌握核心要素资源,加强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战略联系;在配套方面,调整制造业相关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制造业步入人工智能时代的需要,同时评估和防范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邓洲
关键词:人工智能制造业
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被引量:162
2011年
中国工业已经进入必须依靠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发展的新阶段。尽管"十一五"时期中国工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制约和影响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问题仍然突出。本文通过对未来5年的发展条件和政策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中国工业结构变化趋势的若干判断,并从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产业政策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明确了引导和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措施。
金碚吕铁邓洲
生产要素对制造业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被引量:1
2022年
制造业生产要素近十年来有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本偏好于服务业、土地供应有所收缩、节能减排约束、数据要素应用不足等因素共同制约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效率提升,总体可以归结为要素投入不足和要素回报率相对降低。优化制造业要素供给和配置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促进要素资源跨行业综合利用;扩大制造业开放程度,增强中国制造全球要素供给能力;强化制造业中高端人才储备,优化制造业就业结构;加强金融资本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提升制造业利用数据要素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改善制造业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黄娅娜邓洲
关键词: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被引量:423
2019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准确把握其内涵特征和发展机制。现有研究相对缺乏系统性,还未全面阐述高质量发展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规范。本文认为,可以从系统平衡观、经济发展观、民生指向观三个视角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高质量发展既是发展观念的转变,也是增长模式的转型,更是对民生水平的关注。本文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框架,认为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宏观经济、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受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文化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的约束,以要素质量、创新动力、质量技术基础为基础条件,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充分、均衡的发展,是包含发展方式、发展结果、民生共享等多个维度的增长和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保持经济发展总体规模优势;不断推动"三大变革",提升要素投入质量和转换创新动力,坚持走绿色均衡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施高质量发展还要完善法律、文化、教育等关键因素,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不断弘扬质量文化,促进质量立法,构建良好的质量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体系。
赵剑波史丹邓洲
关键词:民生质量文化
工业化后期传统产业改造与升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从"十二五"开始,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发展新阶段,将在未来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型,工业化的方式也将由依靠增量投资的平推式工业化转向依靠技术进步的立体式工业化。在这一特殊的发展阶段,传统产业改造与升级进入了信息化推动的技术升级阶段,表现出与信息化深入融合、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相互促进、与第三产业发展全面融合的趋势。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传统产业的政策重点由"整顿"转向"提升"。未来,应进一步强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技术基础,优化外部环境的同时形成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为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积极作用,还要加强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财政政策和人才政策的结合。
邓洲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特征被引量:10
2013年
近两年以来第三次工业革命引起了学术界、工业或产业界以及政府层面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讨论的兴起之际,适逢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我国必须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但是目前各界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以及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的理解还未达成共识,为此。本刊约请权威人士和专家撰写了这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了解这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长期战略措施更好地应对这一革命性变化。
吕铁邓洲
关键词: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经济特征政府层面经济发展再工业化
马来西亚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中国与马来西亚产业合作展望被引量:3
2015年
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指数看,以水产为代表的初级产品是马来西亚主要出口产品。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年之后中国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增速显著提高,原材料、种植、农产品加工是中国对马来西亚投资的重点领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应积极承接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促进两国共建产业园区,并对轻工、建材、能源、原材料等具有优势和资源互补特征的产业部门进行重点投资。
邓洲李灏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
房地产市场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及建议被引量:4
2017年
房地产业链条长、影响广,对多个产业部门的投资、布局、升级都有深远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调整有利于这些产业部门要素成本结构和资本结构的合理化、过剩产能的消化和控制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业对金融业、租赁业等服务业部门和电气设备、金属加工、化工等制造业部门的关联效应最大。为了更好地发挥房地产市场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作用,要保障制造业用地,控制土地要素成本上涨,发挥技术进步在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执行更高建筑标准,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促进房地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
邓洲
关键词:房地产业房地产市场产业关联效应后向关联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