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宣梅

作品数:98 被引量:1,269H指数:21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天文地球
  • 8篇建筑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7篇滑坡
  • 25篇地质
  • 17篇地质灾害
  • 16篇地震
  • 10篇边坡
  • 9篇石流
  • 9篇泥石
  • 9篇泥石流
  • 9篇边坡工程
  • 6篇数值模拟
  • 6篇工程地质
  • 6篇值模拟
  • 5篇地震诱发
  • 5篇应力
  • 5篇崩塌
  • 4篇灾害
  • 3篇地理信息
  • 3篇地理信息系统
  • 3篇地质灾害防治
  • 3篇东南

机构

  • 98篇成都理工大学
  • 7篇南昌大学
  • 6篇四川省地质工...
  • 4篇纽卡斯尔大学
  • 4篇学研究院
  • 3篇成都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作者

  • 98篇范宣梅
  • 36篇许强
  • 10篇唐然
  • 9篇裴向军
  • 9篇董秀军
  • 9篇杨帆
  • 7篇李为乐
  • 6篇黄润秋
  • 6篇刘天翔
  • 5篇汤明高
  • 5篇余斌
  • 4篇常鸣
  • 4篇任敬
  • 3篇杨晴雯
  • 3篇周创兵
  • 3篇王宇
  • 3篇杨帆
  • 3篇汪家林
  • 3篇罗永红
  • 3篇王东坡

传媒

  • 10篇工程地质学报
  • 8篇岩石力学与工...
  • 7篇武汉大学学报...
  • 7篇科学技术与工...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地质科技通报
  • 3篇地球科学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人民长江
  • 2篇岩土力学
  • 2篇工程科学与技...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5篇2024
  • 15篇2023
  • 12篇2022
  • 10篇2021
  • 9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雨模式对震后泥石流起动模式影响的试验研究:以九寨天堂沟为例被引量:3
2022年
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的变化会影响土体渗透率及饱和过程,从而改变土体的力学性质,影响泥石流起动模式及破坏规模。为探究不同降雨模式对震后泥石流起动机制的影响,自制了小比例模型槽,结合可控雨型的降雨模拟系统,进行了人工降雨诱发泥石流的室内模型试验;基于不同降雨模式下泥石流的起动过程分析,对坡体内部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递增型降雨模式下泥石流发生突然,呈整体滑坡转化为泥石流起动模式,坡体破坏规模最大;递减型降雨模式下表现为后退式溃散失稳起动模式;均匀型降雨模式下则表现为溯源侵蚀起动模式;中峰型降雨模式下以局部滑坡转化为泥石流起动模式;V型降雨模式下则由坡面侵蚀加剧转化为泥石流启动模式,破坏规模最小。研究结果可以为九寨沟地区泥石流的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刘世康范宣梅王文松魏振磊杜三林郭劲松
关键词:泥石流物理模型试验含水率
北川唐家湾滑坡变形历史与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2016年9月5日北川县陈家坝乡发生突发性滑坡,堆积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该滑坡为2008年"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诱发的同震滑坡的局部复活。文章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基于多期高精度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了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历史,测算了滑坡和堰塞湖的范围及规模。根据水位监测数据,计算两次事件水位库容对应关系曲线。同时,结合野外调查分析了该滑坡两次失稳的主控因素和形成机制。结果显示研究区在历史上共发生三次滑动,其中2008年同震滑坡主要是由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横跨滑源区,地震时强烈的断层逆冲错动,导致位于断层上盘的坡体瞬间失稳;而2016年滑坡局部复活主要是由于2008年地震造成坡体结构破碎解体,松散的同震滑坡物质堆积于斜坡上,坡体自身稳定性大大降低,加之近期地震活动和河流侵蚀坡脚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导致滑坡复活。
杨琴范宣梅许强戴岚欣任敬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高程模型
考虑机器学习建模中训练/测试集时空划分原则的滑坡易发性预测建模
2024年
滑坡易发性预测时大多按空间随机来划分模型训练/测试数据集,但随机划分方式难免将不确定性因素引入建模中.因为理论上滑坡易发性是基于过去的滑坡来预测将来发生滑坡的空间概率,具有显著的时间顺序特征而非单纯的空间随机,可见有必要探索基于滑坡发生的时间顺序划分模型训练/测试集.以浙江文成县为例获取11类环境因子及128个时间准确的滑坡;之后将联接了环境因子的滑坡-非滑坡样本分别按照滑坡时间顺序和空间随机的原则,划分为两类不同训练/测试集;其划分比例分别设定为9∶1、8∶2、7∶3、6∶4和5∶5等以避免不同比例影响研究结果,由此得到10种组合工况下的训练/测试集;最后再训练测试支持向量机(SVM)、多层感知器(MLP)和随机森林(RF)等模型以预测滑坡易发性并分析其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训练/测试集按时间顺序划分的SVM、MLP和RF模型预测的滑坡易发性的不确定性略低于按空间随机性划分的模型,验证了按时间顺序划分的可行性;(2)训练/测试集按时间顺序划分实际上是其在空间随机划分下的一种更符合滑坡发生实际情况的“确定性”特征,当然对缺乏滑坡发生时间的数据集开展空间随机划分也是可行的.
黄发明欧阳慰平蒋水华范宣梅连志鹏周创兵
关键词:滑坡工程地质
泸定Ms 6.8地震诱发滑坡应急评价研究被引量:21
2023年
2022-09-05,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s 6.8地震。地震在山区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范围对震后应急决策和救援抢险至关重要。基于全球同震滑坡数据库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了地震诱发滑坡空间分布概率近实时预测模型,在震后2 h内获取了泸定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预测结果。通过震后无人机与卫星遥感影像,采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震后大范围地质灾害的智能识别,共解译地震诱发滑坡3633处,总面积13.78 km^(2)。利用遥感解译的泸定地震滑坡数据,对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预测模型进行了优化,获得了震区范围更广、准确性更高的同震滑坡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同震滑坡预测模型能够快速获取震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情况,填补震后遥感影像获取前的空窗期,为灾后应急救援提供支撑;基于无人机与卫星遥感影像的智能识别技术是快速获取大范围地质灾害信息的有效手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泸定地震震后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欣方成勇唐小川戴岚欣范宣梅许强
关键词:地质灾害遥感
青藏高原片麻岩宏微观冻融损伤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为研究青藏高原等高寒山区岩体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损伤特性,对西藏林芝地区分布广泛的片麻岩开展了不同循环次数下的冻融试验:通过扫描电镜与核磁共振试验,分析了岩样微观孔隙结构的扩展发育特征;采用单轴压缩试验结合声发射技术,获得了岩样宏观力学特性的劣化规律。结果表明:片麻岩微观结构的冻融损伤主要表现为颗粒剥落与微裂纹扩展两种模式,且同一位置处的损伤程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片麻岩的孔隙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但不同孔径孔隙的变化规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冻融损伤片麻岩在单轴压缩试验中的声发射活动均可以分为平静期、增长期与陡增期三个阶段,各阶段的声发射信号密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变大,但累计振铃计数和累计能量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片麻岩试件表面颗粒大面积脱落的阶段与其抗压强度明显降低的阶段相对应。
王前朋范宣梅王文松杜三林郭劲松温鑫
关键词:青藏高原片麻岩冻融损伤声发射孔隙结构
模拟山体滑落导致尾矿库溃决的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拟山体滑落导致尾矿库溃决的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系统包括:侧板;底板,与所述侧板围合成用于接纳待模拟尾矿库的箱体结构并且包括第一底板体和第二底板体,所述第一底板体和所述第二底板体至少部分地叠合并且能够相对移动;...
王文松丁洋李高帅许强范宣梅文波张凯瑄
地震动强度对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被引量:31
2012年
依托大型振动台试验成果,采用加速度响应峰值PGA及其放大系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系统地探讨了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两种岩性组合结构斜坡模型,分别在正弦波和天然地震波作用下坡面各高程点的水平向和竖直向加速度响应随震动强度增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分析表明:①在天然波作用下两斜坡模型的水平向和竖直向PGA均随震动强度增大而增大,而放大系数则随震动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②在正弦波作用下两斜坡模型的水平向和竖直向PGA亦随震动强度增大而增大,然而竖直向PGA放大系数随震动强度增大亦有所增大,说明竖直向加速度响应表现出了相对于水平向响应较弱的非线性特征;③在水平向和竖直向地震力作用下加速度响应沿高程表现出的放大效应分别体现在斜坡模型的上段和下段。此外,斜坡模型的加速度响应沿坡面在坡脚、坡中和坡肩等特殊部位出现了多个极值区;④在水平向地震力作用下低频的地震波作用要强于高频地震波,且加速度在上硬、下软岩性组合结构斜坡模型中的响应要强于上软、下硬岩性组合斜坡模型;在竖直向地震力作用下则呈现相反结果。其研究结果对高地震风险山区的防震减灾及灾后重建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刘汉香许强范宣梅徐鸿彪
关键词:斜坡地震动强度正弦波
2022年M_(S)6.8级泸定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37
2022年
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诱发了大量地质灾害,造成房屋损毁和多处道路阻断,并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快速预测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对震后应急救援至关重要。为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已建立的地震诱发滑坡近实时预测模型,在震后2 h内,快速预测了地震诱发滑坡空间分布概率。同时,利用震后重点区域的无人机影像和国产高分六号影像,对地震诱发滑坡进行了智能识别和人工解译及现场调查复核,共解译滑坡3633处,总面积13.78 km^(2)。研究发现本次泸定地震诱发滑坡,较2008年汶川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滑坡,规模相对较小。本次地震诱发滑坡主要分布于鲜水河断裂带和大渡河两侧,呈带状分布,在磨西镇、得妥镇及王岗坪彝族藏族乡等Ⅸ度烈度区相对集中。对控制滑坡空间分布的地形地貌、地质和地震3类因素9个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分布在坡度35°~55°、高程1000~1800 m范围内;受断层控制强烈,主要分布在距断层1 km范围内;在花岗岩中最为发育。上述研究成果获得的地震诱发滑坡及受损道路和房屋分布情况,为震后应急救援提供了重要支撑。
范宣梅王欣戴岚欣方成勇邓宇邹城彬汤明高魏振磊窦向阳张静杨帆陈兰魏涛杨银双张欣欣夏明垚倪涛唐小川李为乐戴可人董秀军许强
关键词:地质灾害
多期次地震作用下斜坡损伤累积的监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期次地震作用下斜坡损伤累积的监测方法,其包括构建边坡模型,并在边坡模型的观测面布置散斑点;在散斑点检验合格时,对采集观测面图像的相机进行标定,之后加载地震波,并同步采集观测面的变形图像;对边坡模型的初始...
崔圣华裴向军范宣梅朱淳雷津杨海龙蒋涛杨晴雯
板梁状滑坡形成条件、成因机制与防治措施被引量:47
2010年
以发生于四川省南江县兴马中学滑坡和大河中学滑坡这2个新老滑坡为典型案例,通过详细调查和分析解剖,提出一种新的平推式滑坡类型——板梁状滑坡。板梁状滑坡平面上呈扁长矩形,纵向长度远小于横向宽,剖面上呈薄板状。其主要发生于由近水平巨厚层砂岩和薄层泥岩构成的斜坡陡崖附近,坡内存在一组平行于坡面的长大陡倾结构面。在强降雨条件下,平行于坡面的张裂缝被快速充水至某一临界高度后,强大的静水压力将外侧岩体整体平推出去,形成平推式滑坡,而后随着裂缝内水头的骤降,滑体很快会自行止动。在较系统地研究并查明形成板梁状滑坡必须具备的岩性条件、坡体结构条件、裂缝储水条件以及强降雨触发条件的基础上,针对板梁状滑坡的后续变形破坏模式,提出加强截排水,消除在裂缝内形成高水头的条件;在板梁外侧根部采取短桩或抗滑键阻止板梁进一步向外滑动;顶部采用连梁或锚索约束其倾倒变形等有针对性的工程治理措施。
许强范宣梅李园张帅
关键词:边坡工程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