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强

作品数:635 被引量:7,301H指数:46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4篇期刊文章
  • 105篇专利
  • 27篇会议论文
  • 13篇科技成果
  • 5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57篇天文地球
  • 134篇建筑科学
  • 3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9篇交通运输工程
  • 16篇水利工程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电子电信
  • 7篇农业科学
  • 7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矿业工程
  • 5篇理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06篇滑坡
  • 90篇地质
  • 63篇边坡
  • 56篇地质灾害
  • 55篇地震
  • 53篇黄土
  • 32篇黄土滑坡
  • 30篇斜坡
  • 30篇边坡工程
  • 23篇库区
  • 23篇黑方台
  • 22篇INSAR
  • 21篇灾害
  • 21篇三峡库区
  • 20篇岩土
  • 19篇降雨
  • 17篇振动台
  • 17篇石流
  • 17篇物理模拟
  • 15篇振动

机构

  • 62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0篇合肥工业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同济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调查...
  • 10篇四川省地质工...
  • 8篇西南交通大学
  • 7篇长安大学
  • 7篇四川省交通运...
  • 6篇成都大学
  • 6篇西南石油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四川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6篇中国地质环境...
  • 6篇爱荷华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5篇石家庄经济学...
  • 5篇中铁二院工程...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35篇许强
  • 114篇黄润秋
  • 59篇汤明高
  • 40篇董秀军
  • 39篇郑光
  • 39篇朱星
  • 35篇李为乐
  • 33篇彭大雷
  • 32篇范宣梅
  • 28篇亓星
  • 23篇刘汉香
  • 21篇巨能攀
  • 17篇李骅锦
  • 14篇冯文凯
  • 13篇余斌
  • 13篇吴礼舟
  • 13篇李天斌
  • 13篇蔡国军
  • 12篇张倬元
  • 10篇何朝阳

传媒

  • 64篇工程地质学报
  • 41篇岩石力学与工...
  • 34篇岩土力学
  • 26篇武汉大学学报...
  • 26篇水文地质工程...
  • 2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2篇中国地质灾害...
  • 12篇科学技术与工...
  • 9篇水土保持研究
  • 9篇岩土工程学报
  • 9篇山地学报
  • 9篇地球与环境
  • 8篇灾害学
  • 7篇人民长江
  • 6篇路基工程
  • 5篇水利水电技术
  • 5篇工程勘察
  • 5篇长江科学院院...
  • 5篇地球物理学进...

年份

  • 1篇2024
  • 41篇2023
  • 24篇2022
  • 25篇2021
  • 52篇2020
  • 36篇2019
  • 39篇2018
  • 37篇2017
  • 29篇2016
  • 21篇2015
  • 27篇2014
  • 25篇2013
  • 16篇2012
  • 34篇2011
  • 43篇2010
  • 26篇2009
  • 21篇2008
  • 20篇2007
  • 25篇2006
  • 32篇2005
6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北治沟造地工程对耕地分布及植被恢复的影响--以延安市顾屯流域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陕北地区治沟造工程对耕地分布及植被恢复的影响,为同类地区耕地整治方向及优化布局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延安市顾屯流域为例,基于ENVI和ArcGIS,通过目视解译、核密度估计及NDVI对此展开相关研究。[结果]①治沟造地工程后,耕地更集中分布于沟谷,耕地整体破碎度降低,耕地质量提高;②缓坡耕地比例增加,耕地结构得到优化,但陡坡耕地仍然占有一定的数量,需继续优化;③基于核密度分析,耕地质量高的中-低密度区面积增加,耕地质量低的中高-高密度区面积减少,较高质量耕地比例提升;④流域内NDVI整体呈现“山下低,山上高”的规律,治沟造地后流域内植被情况得到良好改善;⑤退耕还林区域、边坡治沟造地工程段植被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结论]治沟造地工程使耕地质量和植被生态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如水土流失、盐渍化、边坡失稳等问题,应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权衡各方面利弊,为黄土高原的高质量发展服务。
杜鹏川许强赵宽耀郭鹏彭双麒郭晨
关键词:植被恢复核密度估计
一种主链带亚砜结构的含硼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链带亚砜结构的含硼硅油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苯硼酸与二甲基二氯硅烷反应合成末端带羟基的含硼硅油;2)将步骤1)获得的末端带羟基的含硼硅油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主链带亚砜结构的含硼硅油。本...
徐卫兵许强周正发任凤梅马海红蒋年新周然冀晨冉
文献传递
大渡河流域河谷深厚覆盖层特征与发育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随着近年来对西部各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钻孔资料揭露我国西南地区各流域普遍存在河谷深切和深厚覆盖的特殊现象。河谷深切和深厚覆盖层的存在,不仅大大增加了西南地区各流域水电开发的难度,同时也诞生出一系列新的科学问题。本文以梯级水电站较密集、河床勘探资料相对较丰富的大渡河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析整理该流域河床钻探资料,对该流域河谷深厚覆盖层的分布特征、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形成时间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总结,并对其形成机理提出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除局部地段受构造隆升(大岗山、下尔呷)或构造断陷(冶勒)的影响外,大渡河流域95%的河段其河谷覆盖层厚度大于30m,河谷深切和深厚覆盖具有流域性、区域性特点。河谷覆盖层是由一套不同时期、不同成因类型的沉积物相互迭置的结果,由表及里宏观上可分为3层:表层为现代河流相堆积;中间主要为以冰水、崩积、坡积、堰塞堆积与冲积混合为主的加积层,厚度相对较大;底部主要为古河床的冲积、冰水漂卵砾石层。覆盖层的形成时代一般在1~3万年前,基本与地质历史上末次冰期及冰消期时间相对应。为了更好地解释河谷深切和深厚覆盖具有区域性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降引起河谷深切和深厚覆盖的观点:冰期海平面的大幅度下降会引起区域性基准面大幅下降,河流比降加大,由此引起强烈下切,形成深切河谷;冰后期海平面大幅回升,区域性基准面将大幅抬升,河流纵比降减小,水流的携砂能力减弱,冰期河谷深切所形成的固体物质开始大量沉积,并由此形成深厚覆盖层。
许强陈伟金辉张倬元
关键词:深厚覆盖层大渡河流域海平面升降
雅鲁藏布江色东普沟冰崩机理试验研究
2023年
近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冰崩灾害事件频发,冰崩成因机理问题备受关注。本文根据色东普沟多期影像数据分析了冰崩灾害演化过程与影响因素,并通过开展不同温度下冰介质剪切试验研究揭示了色东普沟冰崩成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地形坡度超过30°时易发生冰崩灾害,地震加剧了冰川变形破裂,气候变暖是导致色东普沟冰崩频发的主要原因;(2)重塑多晶冰与冰-岩嵌固体的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均成“脆性变形型”,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重塑多晶冰的剪切应力-剪切变形曲线会出现“二次峰值”;(3)随温度上升,多晶冰样和冰-岩嵌固体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呈直线下降甚至呈加速下降趋势,在相同温度下冰-岩嵌固体的黏聚力小于多晶冰样的黏聚力,而冰-岩嵌固体内摩擦角普遍大于多晶冰样的内摩擦角;(4)温度上升会导致冰川冰或冰-岩嵌固体剪切滑动带的强度衰减,抗滑力下降,从而触发冰崩。
汤明高刘昕昕李广赵欢乐许强朱星李为乐
关键词:剪切试验遥感解译
建立流域水沙灾害学科体系和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2007年
流域水沙灾害不仅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山洪等流域地质灾害.也包括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目前,对于流域水沙灾害的学科体系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对泥石流、滑坡(尤其是高速远程崩滑)、碎屑流和洪水之间的灾害链式关系及其关键判据尚未统一。对灾害的初始驱动力、水沙比例以及水在灾害效应中的作用等基本科学问题。还存在较大争议。
刘希林许强李天宏
关键词:地质灾害水沙流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沟谷型泥石流的监测预警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沟谷型泥石流的监测预警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形成沟谷型泥石流的主控因素;根据相互作用关系矩阵,分析各个主控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根据各个主控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在上游段沟谷...
黄健许强巨能攀
南山隧道K4+374-+381段塌方成因及处理被引量:1
2005年
文章对南山隧道K4+374-+381段塌方进行了地质上的成因分析,并说明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曾裕平许强何中文
关键词:塌方成因塌方处理
三峡库区重庆段塌岸预测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三峡水库蓄水将会引起库区两岸变形再造,为了研究重庆段库岸塌岸变形,通过对重庆段重点库岸段的详细地质调查,总结出重庆库岸段存在如下三种主要的塌岸模式:冲蚀磨蚀型、坍(崩)塌型、滑移型;其中冲蚀磨蚀型约占调查总长的54%,坍(崩)塌型约占42%,滑移型仅占4%左右。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库岸塌岸模式和岸坡结构,采用不同的塌岸预测方法和预测参数开展了重庆段重点库岸段的塌岸预测,得出重庆段80%的库岸再造范围在20 m以内,而再造变形范围大于20 m的库岸段大多表现为滑移型。以上为重庆段库岸塌岸的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姚佳许强汤明高
岩石破裂过程的自组织临界特征初探被引量:17
1996年
自组织临界状态.是广延耗散动力学系统所普遍具有的行为特征。实验表明,岩石破裂过程也具有自组织临界特征.本文运用数学—力学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研究了岩石砂裂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累进性破坏及无序向有序演化等特征的内在机理,从而加深了对岩石破裂失稳过程机制的认识。
许强黄润秋
关键词:岩石破裂岩石力学自组织
非线性理论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被引量:21
1996年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我们用非线性理论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一些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部分:(1)突变理论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2)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3)神经网络理论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黄润秋许强
关键词:工程地质神经网络
共6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