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润秋

作品数:931 被引量:14,903H指数:6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66篇期刊文章
  • 89篇会议论文
  • 51篇专利
  • 2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3篇天文地球
  • 292篇建筑科学
  • 79篇水利工程
  • 6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9篇矿业工程
  • 18篇理学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农业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91篇地质
  • 155篇边坡
  • 127篇滑坡
  • 118篇地震
  • 107篇岩体
  • 70篇地质灾害
  • 61篇水电站
  • 58篇汶川地震
  • 58篇工程地质
  • 57篇稳定性
  • 52篇水电
  • 44篇电站
  • 42篇岩石力学
  • 41篇岩体结构
  • 39篇数值模拟
  • 39篇值模拟
  • 37篇隧道
  • 33篇岩石
  • 33篇边坡工程
  • 32篇卸荷

机构

  • 924篇成都理工大学
  • 30篇昆明理工大学
  • 29篇重庆大学
  • 28篇中国科学院
  • 26篇四川大学
  • 25篇吉林大学
  • 17篇西南交通大学
  • 16篇中国水电工程...
  • 15篇长安大学
  • 14篇湖南科技大学
  • 13篇四川省地质矿...
  • 12篇铁道第二勘察...
  • 10篇四川省地震局
  • 9篇铁道部第二勘...
  • 7篇辽宁工程技术...
  • 7篇西安理工大学
  • 7篇中铁二院工程...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香港大学

作者

  • 931篇黄润秋
  • 114篇许强
  • 96篇裴向军
  • 54篇巨能攀
  • 50篇严明
  • 47篇张倬元
  • 46篇徐则民
  • 44篇王士天
  • 37篇赵建军
  • 35篇黄达
  • 34篇邓辉
  • 29篇许模
  • 27篇吴礼舟
  • 26篇付小敏
  • 26篇林锋
  • 25篇徐德敏
  • 24篇陈国庆
  • 19篇胡卸文
  • 19篇陈剑平
  • 18篇柴贺军

传媒

  • 121篇工程地质学报
  • 98篇岩石力学与工...
  • 52篇水文地质工程...
  • 50篇地质灾害与环...
  • 43篇岩土力学
  • 38篇成都理工大学...
  • 33篇中国地质灾害...
  • 25篇岩土工程学报
  • 25篇地球科学进展
  • 22篇成都理工学院...
  • 13篇山地学报
  • 9篇西南交通大学...
  • 8篇四川大学学报...
  • 8篇地球与环境
  • 7篇水土保持研究
  • 7篇中国地质
  • 6篇灾害学
  • 6篇2004地质...
  • 5篇第四纪研究
  • 5篇铁道工程学报

年份

  • 6篇2021
  • 7篇2020
  • 11篇2019
  • 14篇2018
  • 31篇2017
  • 30篇2016
  • 33篇2015
  • 33篇2014
  • 28篇2013
  • 24篇2012
  • 56篇2011
  • 44篇2010
  • 84篇2009
  • 53篇2008
  • 40篇2007
  • 57篇2006
  • 74篇2005
  • 72篇2004
  • 37篇2003
  • 22篇2002
9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安全评价的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失稳机理、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国内学者对地震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安全系数进行了研究,但是以目前的研究现状,还无法对地震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准确恰当的评价。文章分析了目前主要的地震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采用这些评价方法对两个边坡算例进行了分析,算例分析表明:各种评价方法给出的稳定性系数不同,同种工况下边坡稳定性程度也不同,不利于工程实际应用,说明提出准确、合理的地震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和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的必要性,最后对地震边坡稳定性评价进行了展望。
叶海林黄润秋郑颖人唐晓松
关键词:边坡工程地震
岩质边坡滑移—弯曲破坏中间状态的工程地质分析被引量:27
2005年
通过对一个顺向坡实例的详细调查发现,顺向坡的滑移—弯曲破坏,在强烈弯曲—隆起之后、整体失稳之前还存在一个中间状态———碎裂—散体化。在对其形成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阶段”的滑移—弯曲破坏地质力学模式。
严明陈剑平黄润秋张倬元王士天
关键词:顺层边坡稳定性
唐家山堰塞湖大水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堵江危害性评价被引量:48
2009年
大水沟位于唐家山上游侧,"5.12"地震前为一条小山洪冲沟,震后由于沟域内崩塌、滑坡发育,形成极为丰富的松散物源,具备发生泥石流的所有条件,也成为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水处理后,仍对堰塞湖正常利用起控制作用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之一。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在查明沟域内松散物源分布及稳定性基础上,结合6.14泥石流发育状况,系统对大水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特性,尤其对在不同降雨频率下可能形成的泥石流规模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唐家山堰塞湖泄水口部位堵江规模、持续时间、溃决方式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性进行评价。分析计算结果已被2008年9月24日发生的百年一遇的泥石流所证实。
胡卸文吕小平黄润秋施裕兵刘娟李仰波
关键词:工程地质唐家山堰塞湖泥石流堵江
再论大光包滑坡特征与形成机制被引量:49
2009年
大光包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巨型滑坡。滑坡位于安县高川乡、汶川地震发震断裂上盘,滑动距离4.5km,堆积体宽度2.2km,面积7.8km2,估算体积7.5亿m3。与地震灾区178处特大滑坡相比,大光包滑坡除了强震触发崩滑灾害具有的震动溃裂、溃滑失稳、超强动力和大规模高速抛射与远程运动等特征之外,还存在一个长度大于lkm的长大滑面,是其余滑坡绝无仅有的!作者在2008年研究的基础上,又多次到现场调查、测绘并取样分析,初步认为大光包滑坡发生过程为一次性完成,滑带物质组成较为复杂,主体为震旦系(Zd)风化程度较高的泥质灰岩,局部夹泥盆系沙窝子组(Ds)磷矿及其伴生矿。滑坡形成机理主要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1)坡体震裂阶段:在强震作用下后缘拉裂边界及上游拉裂边界形成,并与下游侧的岩层层面构成巨大的"V"型楔形体;(2)滑面碎裂化,摩阻力急剧降低阶段:滑坡下游边界(主控滑动面)滑床被震裂、松弛、剪胀-扩容并碎裂化,产生滚动摩擦效应,导致滑面摩阻力急剧降低;(3)前部"锁固段"剪断,高速溃滑阶段:滑体前部滑面上的锁固段在强震持续作用下,产生突发性剪断,从而导致整个巨大的楔形体,如同"拉抽屉"一样,沿岩层走向高速溃滑而下;(4)震动堆积阶段:滑体冲过黄洞子沟,受到迎面山体的强力阻挡,逆冲爬高500余m后,表部惯性极大的松散岩土体快速折返并震动堆积、荡平,余势不减的碎屑流汇入滑坡扩容抛撒体,向黄洞子沟下游流动1km,止于大偏桥。
黄润秋裴向军张伟锋李世贵李必良
关键词:滑坡特征地质力学模型
某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非线性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通过对某水电站库区内12条主要的泥石流沟从沟道数与流域面积,沟道数与主沟长,沟道数与沟谷坡降关系上研究了库区内泥石流沟发育的非线性特征,并通过其双对数曲线方程得到了各自的分维数,其意义是在对泥石流危险度评判中为各因素权重的求取提供一个定量的手段,并据此可利用非线性技术来解决泥石流灾害研究中的预测及防治等主要问题,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石豫川黄润秋王学武邓忠文
关键词:泥石流非线性分维数
土水特征曲线的通用数学模型研究被引量:74
2004年
土水特征曲线对于研究非饱和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至关重要。根据土水特征曲线可以确定非饱和土的强度、体应变和渗透系数 ,甚至可以确定地下水面以上水份分布。由于土体物理力学特性的差异 ,导致描述其土水特征曲线的数学模型也各不相同。因此 ,建立土水特征曲线的通用数学表达式 ,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对土水特征曲线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 ,依据这些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形式 ,将其划分为 4种类型。分别由这 4种类型的数学模型推导出具有统一表达式形式的土水特征曲线通用数学模型 。
戚国庆黄润秋
关键词:土水特征曲线基质吸力
四川某城市水环境评价被引量:1
2009年
城市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困扰着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环境问题中最重要的又是水环境。文中简要阐述了四川某城市环境地质背景,对该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给予了评价,最后结合城市供水问题,对该市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得出了合理的结论。
孙书勤黄润秋
关键词:城市环境水环境地表水地下水地质背景环境评价
河谷应力集中及岩体响应被引量:15
2003年
河谷下切引起的应力集中是显著的 ,河谷地区许多构造形迹及地下工程中出现的若干围岩稳定问题都与此有关。半圆形河谷的应力集中系数为 3 0 7;U字形、V字形河谷的应力集中系数均大于 3。河床岩体处于σ1>σ2 、σ3 ≈ 0的应力状态 ,理论上具有形成分别平行于和与σ1小角度相交的压致拉破坏及两组共轭剪切构造的潜势。河床及部分岸坡岩体中的缓倾角结构面、层间错动带及层间虚脱等宏观构造形迹是这些破坏潜势的具体体现 ;河床岩饼破裂面是上述应力集中引起岩石流变而形成的破劈理。
徐则民黄润秋陈颖辉罗杏春
关键词:河谷应力集中
地质结构面三维扩展模型研究被引量:27
1999年
本文结合水电工程采集岩体结构数据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岩体中结构面在空间上的扩展与延拓方法,即试图利用有限的地质数据建立结构面的拟合函数。
柴贺军黄地龙黄润秋
关键词:水电工程结构面地质模型地质结构
复杂岩体力学环境条件下高陡斜坡稳定性工程地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黄润秋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
共9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