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臧阳

作品数:37 被引量:17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地震
  • 8篇地震活动
  • 7篇地震活动异常
  • 6篇地球物理
  • 6篇震情
  • 6篇震情述评
  • 6篇M
  • 4篇地震序列
  • 4篇震源
  • 4篇视应力
  • 3篇地震震源
  • 3篇第四纪
  • 3篇强震
  • 3篇晚第四纪
  • 3篇滑动速率
  • 3篇发震
  • 2篇地震波
  • 2篇地震学
  • 2篇断裂带
  • 2篇应力降

机构

  • 33篇中国地震台网...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云南省地震局
  • 3篇云南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河北省地质矿...

作者

  • 37篇臧阳
  • 18篇孟令媛
  • 15篇韩颜颜
  • 10篇杨文
  • 10篇周龙泉
  • 9篇宋金
  • 9篇张小涛
  • 7篇姚琪
  • 6篇史海霞
  • 4篇常祖峰
  • 4篇薛艳
  • 4篇李智超
  • 3篇姚丽
  • 3篇宋治平
  • 3篇黎明晓
  • 2篇张艳凤
  • 2篇李美
  • 2篇解滔
  • 2篇常昊
  • 1篇韦进

传媒

  • 12篇中国地震
  • 8篇地震地磁观测...
  • 3篇地震研究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学报
  • 2篇2016中国...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四川地震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西—乔后断裂玉狮场—弥沙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维西-乔后断裂南连红河断裂,北接金沙江断裂,成为连接川滇菱形块体西缘南、北边界活动断裂的枢纽和桥梁。其晚第四纪的活动性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和认识块体边界构造变形机制,以及川滇块体西边界的构成、青藏高原隆起周边地壳的运动学与...
臧阳
关键词:活动性滑动速率晚第四纪
祁连—海原断裂带强震库仑应力演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研究祁连—海原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自1920年海原M_S8.5地震后至今发生的6次M_S≥7.0强震间的相互触发关系,基于Burgers体构建粘弹性介质模型,模拟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的演化过程;进一步针对祁连山北缘断裂带、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及六盘山断裂带3条主要断裂带,分别计算自1920年至今6次强震在这3条断裂带上近百年尺度的应力累积。结果表明:1927年古浪M_S8.0地震受到1920年海原M_S8.5地震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的共同加载,1954年民勤M_S7.0地震和1990年共和M_S7.0地震均受到之前发生强震的库仑应力的累积加载影响;西秦岭北缘断裂位于6次强震震后的综合累积应力卸载区,六盘山断裂带则位于累积应力加载区。研究强震间库仑应力演化特征及其对周围断裂带的较长时间尺度的累积影响,需要合理考虑粘弹性松弛效应下的震后库仑应力的累积作用,也可结合地震活动性进一步为明确危险断层段提供合理的参考。
孟令媛张竹琪周龙泉臧阳
基于流动地震台网研究川东南地区注水诱发地震
臧阳韩颜颜孟令媛
2020年2月3日四川青白江5.1级地震总结被引量:1
2020年
针对2020年2月3日四川青白江5.1级地震发生前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构造背景、震源物理参数,以及地震序列特征等进行系统总结。结果表明,青白江5.1级地震发生前存在小震调制比高值、地磁低点位移、重力固体潮高噪声等中短期异常;地震序列活动特征显示,此次地震为一次孤立型地震序列,序列参数计算结果与当前余震活动水平基本相符。另外,青白江地震发生在龙泉山断裂带上,震源机制计算结果显示为一次逆冲型破裂事件,与龙泉山断裂构造性质一致。同时,此次地震发生在四川盆地的少震弱震区,对于川滇及川滇藏交界地区后续7级以上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韩颜颜马亚伟解孟雨臧阳苑争一于晨田雷王月张小涛姚琪薛艳韦进
关键词:地震活动异常
龙门山断裂带上“破裂空段”的发震概率研究
2017年
本文采用分层粘弹性介质模型计算了汶川地震对芦山震中产生的库仑应力加载的影响,进而结合Dieterich(1994)提出的速率状态摩擦定律给出芦山附近区域6级地震累积发震概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2013年芦山7.0级地震时其累积发震概率达18%,说明汶川地震产生的应力扰动加速了芦山地震的发生。本文还计算了汶川、芦山2次地震对其间"破裂空段"处产生的累积库仑应力扰动的影响,结合背景地震发生率,给出了"破裂空段"处6级地震累积发震概率变化。虽然计算结果可能受到大邑地震、介质模型参数的选取和背景地震发生概率等因素影响而存在一定误差,但"破裂空段"在2次强震应力加载下累积发震概率是不断增大的,因此我们认为"破裂空段"处发生中强地震的紧迫性不断增强。
宋金蒋海昆孟令媛臧阳
关键词:库仑应力
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Ms6.4地震总结被引量:1
2020年
系统梳理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6.4级地震构造背景,总结分析余震序列参数演化特征和震前有关异常现象及其预测效能。初步结果如下:①于田6.4级地震发生在黑石北湖断裂附近,主震震源机制显示为张性破裂;②本次地震前原震区发生一次MS 4.6前震,主震后余震相对丰富,构成“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震后2个月序列b值为0.71,h值为1.73;③震前震中附近出现准周期活动、地震平静、中源地震影响、多方法组合、垂直摆倾斜和GNSS等中期和短期异常,可能与本次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对应关系。
马亚伟宋治平苑争一王月杨文姚琪于晨邓世广解孟雨姜祥华臧阳闫伟
关键词:地震活动异常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波衰减特征及地震震源参数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文中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2010—2019年中小地震三分量S波数据,采用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研究区的地震波几何衰减模型、Q值、区内444次地震的震源参数以及118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研究显示,青藏高原东北缘几何衰减符合三段式分段函数形式,在该几何衰减模型的基础上,非弹性衰减模型满足Q(f)=401.8×f^(0.2963);在研究区内的118个台站中,88个台站场地响应符合基岩场地特征,20个台站场地响应存在一定的放大效应,且多数台站的放大效应表现在高频段,另有10个台站的场地响应计算结果整体略<1,可能受到速度结构和Q值空间各向异性的影响。通过地方震级、矩震级、应力降和视应力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矩震级与地方震级整体呈线性相关,在矩震级相同的情况下,地方震级与地震应力降和视应力整体呈正相关。应力降和视应力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统计相关性,在对数坐标系下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在矩震级相同的情况下,地方震级较低的地震视应力与应力降的比值较高,表明地震破裂较充分,地震波辐射能相对较小;地方震级较高的地震视应力与应力降的比值较低,表明断层破裂过程中损耗的能量较小,地震波辐射能相对较高。
臧阳俞言祥孟令媛韩颜颜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Q值应力降
2016年新西兰M_S8.0地震震源及强地面运动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发生MS8.0地震,该地震造成2人死亡,20多人受伤,仅10余栋房屋严重受损,致灾特征较轻.本文针对新西兰MS8.0地震的震源参数特征,对该地震的震源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震的地震波辐射能量和视应力均偏低,震源破裂过程为应力上调模式,发震断层破裂相对充分,余震相对丰富.结合新一代衰减关系(NGA)的分析结果显示,该地震的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观测记录整体偏低,与基于震源参数对该地震PGA的理论估算结果较为一致.进一步选取10km范围内6个台站的强震观测记录进行比较研究,初步认为影响该地震近断层区域PGA高值的因素主要是断层破裂面上最大滑动集中区的位置,而非主震的初始破裂位置.综合研究表明,新西兰MS8.0地震的强地面运动主要受到应力上调模式和最大滑动集中区位置的影响,致灾特征较轻则可能源于峰值加速度偏低和地表破坏较大地区的人口相对稀少.
臧阳孟令媛周龙泉
关键词:视应力
2022年震情述评
2023年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12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地震为9月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7.6级地震(图1).1.1全球7级以上大震活动明显偏弱202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地震为9月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7.6级地震.
马亚伟臧阳韩颜颜解孟雨邓世广王月宋金张小涛姜祥华史海霞杨文
关键词:震情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序列与1973~1976年松潘强震序列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比较了2017年九寨沟地震、1976年松潘震群和1973年松潘黄龙地震的序列特征。九寨沟序列的空间演化特征与松潘震群序列存在一定差异。M-t图显示,九寨沟地震序列衰减迅速,余震活动水平较低,松潘震群第一次主震后的余震存在强度升级现象,随后发生了第二、三次主震。九寨沟序列和松潘黄龙序列余震的等待时间与发生时间符合双对数线性关系,为主余型序列。松潘震群序列的等待时间计算结果则不符合上述特征,直到最后一个主震发生后,余震的等待时间与发生时间转而表现出很好的双对数线性关系。
姜祥华臧阳孟令媛周龙泉
关键词:松潘地震地震序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