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
- 作品数:45 被引量:176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锁定与非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正常与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非锁定钢板与锁定钢板固定正常及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招募一名青年健康志愿者,对其前臂进行快速薄层CT扫描,利用Mimics20.0软件将二维影像数据创建桡骨的三维数据,导入UG10.0软件,创建桡骨远端骨折,并根据实际钢板数据设计桡骨远端掌侧钢板与螺钉模型。最后将模型导入Abaqus软件中加载负荷,设置边界条件,划分网格,分析非锁定钢板与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统计应力、位移等数据。结果对于钢板固定桡骨远端模型,其应力主要集中分布在骨折断端的钢板部位。锁定钢板固定正常人体桡骨远端骨折模型的最大应力值为198MPa,最大位移值为1.157mm;非锁定钢板固定正常人体桡骨远端骨折模型的最大应力值为229.5MPa,最大位移为1.394mm;锁定钢板固定骨质疏松人体骨远端骨折模型的最大应力值为181.4MPa,最大位移为1.814mm;非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模型的最大应力值为244.1MPa,最大位移为2.178mm。结论相比非锁定钢板,锁定钢板固定骨质疏松模型与骨质正常模型均能提供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但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则提升程度更强。
- 于晓飞李楠于亚东邵新中王立白延彬
- 关键词:桡骨骨折钢板骨质疏松
- 双手及全身多发性黄色素瘤一例被引量:1
- 2008年
- 患者男,28岁。因全身多发性黄色素瘤20余年术后复发入院。患者3岁时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双手及全身多发性肿物,肿物大多位于各关节及肌腱部位,合并大小及形状各异的片状皮肤改变,无疼痛等不适症状,肢体活动无明显受限。一直未予治疗。1年前肿物逐渐增大并有不同程度的外观及功能改变,于当地医院行部分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黄色素瘤。术后肿物复发并进行性增大,双手多指伸指受限,为进一步改善外观及功能来我院就诊。
- 刘增兵于亚东王立邵新中
- 关键词:多发性全身双手进行性增大皮肤改变不适症状
- 髂腹股沟皮瓣治疗儿童严重虎口挛缩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皮瓣治疗儿童鞭炮炸伤致虎口重度挛缩的手术疗效。方法2007至2009年,对9例儿童鞭炮炸伤致虎口重度挛缩的患儿,采用髂腹股沟皮瓣进行治疗。9例均为男性,年龄7~14岁,平均11.4岁。手术分两步,一期行髂腹股沟皮管成形术,皮管远端与第1、2掌骨基底背侧缝合。6周后行断蒂术,同时开大虎口。术后3周拔除弓形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30个月。9例患儿虎口距离均可达健侧的90%以上,平均可达96%,手的握持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髂腹股沟皮瓣治疗儿童鞭炮炸伤导致虎口重度挛缩是临床首选的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 朱稷兴邵新中吕莉喻伟光王立
- 关键词:外科皮瓣手外伤挛缩
- 第一跖背动脉皮瓣逆行修复拇趾皮肤缺损被引量:2
- 2008年
- 龚志鑫高彦华韩金豹许娅莉杨晓亮王立胡春鹤
- 关键词:皮肤缺损逆行修复动脉皮瓣拇趾平均年龄致伤原因
- 经皮双外固定架与外固定架联合接骨板治疗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比较经皮双外固定架(EF)与EF联合掌侧接骨板(VLP)治疗AO C1、C2和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9-2022年108例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51例患者采用双EF(无桥接骨水泥克氏针框架和传统跨腕EF)治疗,57例患者采用传统跨腕EF联合VLP治疗。测量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尺骨变异等)、腕关节活动度及握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腕部疼痛强度,通过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估上肢的整体功能,通过Mayo腕关节评分系统(MWS)评估腕关节功能,采用患者满意度短期评估量表(SAPS)评估患者满意度。根据患者主诉及外科医师的综合判断评估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AO分型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EF组在手术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EF联合VLP组(均P<0.001)。术后随访24~3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尺骨变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双EF组在VAS疼痛评分及SAPS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均优于EF联合VLP组(P=0.025、0.015),两组间腕关节活动范围(屈曲、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握力及MWS、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EF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3.73%(7/51),低于EF联合VLP组的28.07%(16/57)(P<0.05)。结论经皮双EF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随访效果满意,可作为OA 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治疗选择。
- 于晓飞李楠于亚东邵新中王立张旭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腕关节功能
- 腕关节镜治疗慢性腕关节痛的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技术在治疗慢性腕关节痛的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腕关节镜技术治疗21例慢性腕关节痛患者,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22至64岁,平均42.3岁.术中根据病损情况,在...
- 王立邵新中张哲敏许娅莉吕莉
- 关键词:关节镜微创
- 改良健侧颈_(7)神经根移位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 2022年
-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健侧颈_(7)移位术治疗伴有膈神经、副神经损伤的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对16例伴有膈神经、副神经损伤的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行改良健侧颈7移位术。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将健侧颈_(7)前股外侧束经游离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患侧上干前股;将健侧颈_(7)后股的一束纤维,经尺神经手背支游离移植修复患侧肩胛上神经;健侧颈_(7)后股大部与带血供的患侧尺神经远端缝合。Ⅱ期:患侧尺神经远端移位正中神经远端。结果 16例患者随访20~45个月,平均32个月。依据顾玉东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后功能评定标准:冈上、下肌肌力恢复达M3及以上8例,M_(2) 6例,M_(0)~M_(2) 2例。肱二头肌肌力M_(3)及以上11例,M_(2) 5例。屈腕、屈指肌力M3及以上9例,M2~M1 7例。正中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恢复达S3 6例,S2~S1 10例。结论对伴有膈神经、副神经损伤的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行改良健侧颈7移位术,可以充分发挥健侧颈_(7)的动力储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王立段文旭王丰羽张晓然马学林邵新中张哲敏
- 关键词:臂丛神经移位膈神经副神经
- 融合截骨联合尺桡骨双截骨治疗先天性桡尺近侧关节融合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桡尺近侧关节融合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9例先天性橈尺近侧关节融合患者,通过术前X线、前臂外形、前臂旋转功能、肘关节屈伸功能检查,观察橈骨小头、尺橈骨融合及发育情况,对其进行分型,采用融合截骨、尺骨截骨、橈骨截骨、骨间膜松解、环状韧带重建手术等。结果9例患者共14侧进行手术,随访3~38个月,平均17个月,均未出现再度融合,前臂的外形和旋转功能均得到良好的改善。肘关节功能采用Mayo评分:优7侧,良5侧,可2侧。结论先天性桡尺近侧关节融合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采用融合部位截骨联合尺桡骨双截骨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于晓飞于亚东邵新中王立白延彬
- 关键词:先天畸形截骨
- 近排腕骨切除术和部分腕骨融合术对腕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测定正常腕关节、部分腕骨切除术和融合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压力负荷,探讨部分腕骨切除术或融合术对腕关节生理状态的影响,以及术后腕关节功能丧失和并发症出现的机制,为临床上选择腕关节功能丧失小,并发症出现少的手术方式提供...
- 王立
- 关键词:腕关节生物力学压敏片
- 文献传递
- 腕关节镜治疗慢性腕关节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技术在治疗慢性腕关节痛的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腕关节镜技术治疗21例慢性腕关节痛患者,术中根据病损情况,在关节镜下进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修复、尺骨小头磨除、滑膜切除等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疗效,了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改良Mayo评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21例患者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0.6个月。术前患者患侧握力平均为健侧的59.6%(43.2%~68.4%),术后平均为78.2%(66.2%~89.7%)。腕关节屈伸范围术前为(76.0±16.0)°,术后为(116.0±18.0)°,尺桡偏术前为(22.0±11.0)°,术后为(42.0±14.0)°;腕关节旋前、旋后活动度术前为(128.0±18.0)°,术后为(149.0±22.0)°。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术前平均46.7(33~69),术后平均80.5(56~95)。依据改良Mayo评分,21例患者疗效优16例,良4例,可1例。结论腕关节镜技术具有微创、直观的特点,在慢性腕关节痛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可以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 王立邵新中张哲敏吕莉许娅莉
- 关键词:关节镜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