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光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肠出血性
  • 5篇类鼻疽
  • 5篇基因
  • 4篇类鼻疽伯克霍...
  • 4篇杆菌
  • 4篇鼻疽
  • 4篇肠出血
  • 4篇肠出血性大肠...
  • 4篇肠杆菌
  • 4篇出血性大肠杆...
  • 4篇大肠
  • 3篇宿主
  • 3篇宿主细胞
  • 3篇主细胞
  • 3篇基因组
  • 3篇H7
  • 2篇引物
  • 2篇菌落
  • 2篇基因敲除
  • 2篇核苷酸

机构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海南省三亚市...

作者

  • 13篇王海光
  • 12篇毛旭虎
  • 11篇顾江
  • 8篇方瑶
  • 6篇于波
  • 4篇张卫军
  • 3篇李倩
  • 3篇蒋明明
  • 3篇程琰
  • 3篇李娜
  • 3篇邹全明
  • 2篇朱凤才
  • 1篇余抒
  • 1篇童文德
  • 1篇罗萍
  • 1篇唐彬
  • 1篇张小玲
  • 1篇杨小敏
  • 1篇陈海
  • 1篇鲁东水

传媒

  • 3篇免疫学杂志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国际生物制品...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tccP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
2009年
目的构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介导和宿主细胞的粘附与擦拭(A/E)损伤相关基因tccP敲除菌株。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分别扩增克隆tccP基因两端外侧的DNA片段,并与氯霉素耐药基因Cam连接后亚克隆于pBluescriptSKⅡ质粒,通过同源重组替换野生型tccP基因,采用PCR、RT-PCR以及Westernblot分别从DNA、RNA及蛋白质水平鉴定tccP基因是否被敲出。结果在DNA、RNA及蛋白质3个水平均证实Cam片段已成功替换tccP基因而整合进入O157∶H7基因组中。结论成功构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tccP基因敲除菌株。
肖大平郭鹰张卫军顾江王海光朱凤才毛旭虎
关键词: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同源重组基因敲除
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多抗血清的制备及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制备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amllei,其抗原简写为BP)多抗血清,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破碎、甲醛灭活、热灭活3种方式处理细菌抗原接种新西兰兔和BALB/C小鼠,检测不同抗原免疫动物抗血清的ELISA效价及凝集试验效价。结果 (1)ELISA方案最佳条件:二抗稀释度为1/8000,抗原包被浓度为4μg/mL或8μg/mL;凝集反应最佳条件:细菌浓度为6×109CFU/mL、凝集温度为37℃、观察时刻为4h。(2)超声破碎抗原(U-BP)免疫新西兰兔和小鼠的抗血清ELISA效价高达1/64000,最高血清凝集效价分别为1/32和1/64,甲醛灭活抗原(F-BP)抗血清ELISA效价高达1/16000,凝集效价为1/128和1/64;热灭活抗原(H-BP)抗血清ELISA效价达1/8000,凝集效价为1/16和1/64。(3)F-BP和H-BP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U-BP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较弱(P<0.05)。结论建立了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杆菌多克隆抗体的检测方法,制备了高效价的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杆菌多抗血清;甲醛灭活和热灭活细菌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下一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和疫苗研发打下了基础。
方瑶顾江王海光于波毛旭虎
关键词: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类鼻疽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TCCP蛋白与宿主细胞IRTKS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体外结合实验验证EHEC O157:H7内膜素受体偶联细胞骨架蛋白重复片段与人肠上皮细胞IRTKS蛋白SH3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制备二者蛋白复合体,为利用晶体学方法研究其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将IRTKS蛋白的SH3结构域cDNA序列克隆至pET30a表达质粒,转化BL21(DE3),诱导表达纯化SH3(IRTKS)蛋白;制备TCCP重复片段TC-CP(3R)蛋白;将SH3(IRTKS)与TCCP(3R)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非变性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两者相互结合后产物;利用分子筛层析收集标准蛋白、TCCP(3R)、SH3(IRTKS)和TCCP(3R)-SH3(IRTKS)复合体的出峰体积,回归计算复合物的分子量,分析蛋白相互结合的比例。结果成功克隆表达了SH3(IRTKS)重组质粒;并制备了高纯度的SH3(IRTKS)和TCCP(3R)蛋白;非变性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证实TCCP(3R)与SH3(IRTKS)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蛋白质复合体;复合体的分子量约为33 000,二者相互结合的比例约为1:1。结论本研究为TCCP重复片段与SH3(IRTKS)相互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复合体的制备,为利用晶体学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蒋明明顾江王海光鲁东水张卫军罗萍童文德邹全明毛旭虎
关键词:EHECO157:H7蛋白质复合体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Ⅲ型分泌系统效应因子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通过其Ⅲ型分泌系统将效应因子注入到宿主细胞内,破坏宿主细胞内的多种信号通路从而有利于细菌的感染及定植。近年来对于EHEC Ⅲ型分泌系统效应因子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成为EHEC致病机制研究新的热点,研究表明,除了经典的效应因子外,一些新发现的效应因子在细菌的致病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效应因子能够抑制宿主细胞内正常的信号通路,有些效应因子还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干扰炎症信号通路和抑制吞噬的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EHEC效应因子具有多种功能,它们通过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菌的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海光毛旭虎
关键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宿主细胞
一种用于鉴定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PCR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鉴定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PCR试剂盒,其包含SEQ ID NO:1-2所示的核苷酸和PCR反应试剂。所述PCR试剂盒的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4分钟,94℃变性40秒,54.5℃退火20秒,72℃...
顾江方瑶王海光于波蒋明明程琰唐斌李娜毛旭虎
一株弱毒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的鉴定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 O157:H7是一种重要的肠道致病菌。该菌主要定居与某些反刍动物的肠道内,通过污染的水源及食物造成人与动物的感染。E...
王海光
关键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志贺毒素
文献传递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发宿主细胞A/E损伤分析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对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发的宿主细胞黏附及擦拭性损伤(A/E损伤)进行半定量分析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性提供评价手段。方法以大肠杆菌黏附HeLa细胞作为感染模型。采用姬姆萨染色和荧光肌动蛋白染色实验,通过菌落计数及肌动蛋白聚集数量定量分析,统计学处理,比较EPEC 43095、EHEC O157∶H7 Sakai株和弱毒株EHEC O157∶H7 00B015以及E.coliDH5α对HeLa细胞的黏附能力,评价它们对细胞的损伤程度。结果EPEC对细胞的黏附及擦拭性损伤程度大于EHEC(P<0.05)。EHEC Sakai和00B015在黏附能力上差异不大(P>0.05),但是,Sakai在肌动蛋白聚集形成能力方面却明显强于00B015(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能够对EPEC或EHEC所引发的宿主细胞黏附及擦拭性损伤进行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王海光顾江余抒张卫军邹全明朱凤才毛旭虎
关键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鼻疽和类鼻疽疫苗研究进展
2011年
鼻疽杆菌和类鼻疽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所致疾病分别为鼻疽和类鼻疽,主要流行于澳大利亚北部、泰国和新加坡,中国、北美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散发病例报道。易获取、易播散、治疗困难和缺乏疫苗使得这类细菌有可能被用作生物武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将这两类细菌列为B类病原体。当前各国正在积极开发疫苗,但由于这两种病原体的特殊性致使疫苗研究困难重重,脂多糖抗体被证实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是菌毛、外膜蛋白及Ⅲ型分泌系统因子相关的疫苗的保护性并不令人满意。此文主要阐述这两类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方瑶顾江王海光毛旭虎
关键词:类鼻疽鼻疽疫苗
一种用于鉴定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PCR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鉴定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PCR试剂盒,其包含SEQ ID NO:1-2所示的核苷酸和PCR反应试剂。所述PCR试剂盒的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4分钟,94℃变性40秒,54.5℃退火20秒,72℃...
顾江方瑶王海光于波蒋明明程琰唐斌李娜毛旭虎
文献传递
类鼻疽杆菌基因组学概述及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杆菌是一种人体机会致病菌,导致的疾病称类鼻疽,是一种典型的热带疾病,能感染机体几乎任何器官。类鼻疽杆菌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水及土壤中,其耐受性极强,能在土壤中存活几十年之久,被美国CDC列为B类生物恐怖剂。随着病原菌的扩散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关于类鼻疽病例报道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类鼻疽是一种正在扩散的人兽共患病。海南、广东等地正是类鼻疽感染的重灾区,而国内类鼻疽杆菌的研究尚少,也没有类鼻疽杆菌研究的标准株和基因组学理论基础,获取国际标准菌株资源受到西方国家的限制,鉴于类鼻疽杆菌的特殊性、类鼻疽流行的严峻形势及科研壁垒,加强类鼻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军事价值。本文总结了类鼻疽杆菌(K96243标准株)的全基因组的特点,结合当今的DNA测序的发展现状,指出开展国内类鼻疽杆菌全基因测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方瑶顾江李倩于波王海光毛旭虎
关键词:基因组测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