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来

作品数:48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缺血
  • 8篇脑缺血
  • 8篇急性
  • 7篇蛋白
  • 6篇血管
  • 6篇卒中
  • 5篇血性
  • 5篇再灌注
  • 5篇疗效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葛根素
  • 5篇梗死
  • 5篇灌注
  • 4篇动脉
  • 4篇疗法
  • 4篇脑卒中
  • 4篇急性缺血
  • 4篇急性缺血性
  • 3篇凋亡

机构

  • 43篇西安市中心医...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延安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陕西省中医药...
  • 1篇西安市精神卫...
  • 1篇西安医学院附...
  • 1篇临淄区人民医...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47篇王新来
  • 22篇狄政莉
  • 18篇田晔
  • 14篇刘志勤
  • 10篇顾乃兵
  • 8篇雷辉
  • 6篇吴海琴
  • 6篇贾晓涛
  • 5篇李安泰
  • 5篇张卫萍
  • 5篇毛佳
  • 5篇张琳
  • 4篇吴荷祥
  • 4篇杜晶晶
  • 3篇张卫萍
  • 3篇梁画荻
  • 3篇秦爱菊
  • 3篇饶春光
  • 3篇杨震
  • 2篇赵英贤

传媒

  • 10篇陕西医学杂志
  • 5篇蛇志
  • 4篇卒中与神经疾...
  • 4篇疑难病杂志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偏头痛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被引量:8
2014年
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病,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偏头痛的全球患病率约为10%,终生患病率约为14%。然而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较为公认的有三种学说,即血管源学说、皮质扩散性抑制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以此建立的动物模型亦有三种,本文将依次从动物模型的造模机制、造模方法以及模型特点等方面,对目前常用经典的偏头痛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偏头痛发病机制及药物开发提供指导。
张笑娜王新来史文珍田晔
关键词:偏头痛
鞭索综合征13例报告
2003年
目的 :探讨鞭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对我院1 3例鞭索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鞭索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双上肢剧痛、麻木无力 ,如合并颈脊髓损伤可有脊髓长束损伤的临床表现。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提示损伤以神经纤维脱髓鞘为主。临床类型不同预后差别较大。结论 :充分认识鞭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
王新来荻政莉饶春光雷辉
关键词:鞭索综合征预后发病机制
慢性脑缺血痴呆大鼠额叶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额叶细胞凋亡在慢性脑缺血所致大鼠痴呆中的作用。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CCA)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双侧CCA而不予结扎。采用暗回避反应法测定学习记忆能力,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TUNEL法检测大鼠额叶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术后1周和3周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潜伏期分别为(232±13)s和(220±14)s,而假手术组均为(300±0)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额叶Bcl-2的表达及凋亡细胞分别为(28.5±2.1)个/视野和(65.2±9.7)个/视野,假手术组分别为(2.6±1.0)个/视野和(4.3±1.4)个/视野,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额叶神经细胞凋亡参与了慢性脑缺血后痴呆的发生。
常明则王新来吴海琴赵英贤
Kennedy病的临床、电生理和遗传学特点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Kennedy病的临床、电生理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4例Kenned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缓慢起病。首发症状为双下肢无力2例,咀嚼肌无力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进行性无力,肌肉萎缩,下肢相对较重,进展缓慢;4例患者均有肌束震颤,舌肌萎缩;乳房女性化3例,性功能减退2例。4例均有血清肌酸激酶增高,3例血脂增高、性激素水平升高,1例甲状腺功能异常。 EMG表现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4例患者的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数为45~52。结论 Kennedy病是相对进展缓慢的四肢近端、延髓肌受累,以及内分泌和代谢异常的遗传性神经系统变形疾病,本病的确诊有赖于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数的检测。
刘志勤张卫萍顾乃兵王新来田晔雷辉陈慧玲
关键词:肌萎缩雄激素受体基因
超早期rt-PA动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 研究超早期rt-PA动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发病时程分为超早期组(n=20)和常规组(n=20).超早期组患者在脑梗死发生后3h内接受溶栓,对照组患者在脑梗死发生6h后接受溶栓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并检测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结果 (1)神经功能:超早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7.34±0.90 vs 11.95±1.36,11.38±1.39vs16.24±2.14)(P<0.05);(2)神经细胞因子:超早期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S-100β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组[(8.24±0.97)μg/ml vs(14.91±1.85)μg/ml,(0.348±0.052)μg/ml vs(0.595±0.074)) μg/ml](P<0.05);(3)炎症因子:超早期组患者血清中CRP、IL-6和IL-8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组[(3.24±0.42) mg/L vs (6.12±0.78) mg/L,(7.45±1.05) ng/L vs(15.24±1.84)ng/L,(16.52±2.24)ng/L vs (26.45±3.73)ng/L](P<0.05).结论 超早期rt-PA动脉溶栓治疗通过缓解炎症反应,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减少神经元损伤.
雷辉常明则王新来
甲基强的松龙与丙种球蛋白配伍治疗急性脊髓炎66例对比观察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66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改善2级时间、感觉恢复时间、排尿恢复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31/33)和84.8%(28/33),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临床疗效明显,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恢复脊髓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杨震李安泰王新来
关键词:脊髓炎糖皮质激素类丙种球蛋白类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雷辉刘志勤蒋毅常明则杜晶晶王新来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文献传递
急性脑卒中合并血糖升高280例临床分析
2008年
张卫萍常明则王新来蒋毅
关键词:高血糖症
年龄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93例PD患者接受了调查。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估患者各项运动功能障碍如震颤、肌强直、动作缓慢、面部表情、语言表达和中轴(步态和姿势)损伤。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受教育情况、治疗情况与UPD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UPDRS评分与认知水平和年龄显著相关;震颤与病程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是影响UPDRS评分及中轴损伤的主要因素。结论:PD患者中轴损伤症状可能源于正常衰老和疾病本身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治疗中应重视老年患者的中轴运动损伤症状。
叶瑞东雷辉屈秋民王新来李会琪宋春霞林海刘健赵钢
关键词:帕金森病年龄因素
一种BPPV辅助复位模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演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PPV辅助复位模型。包含椭圆囊,所述椭圆囊为透明材质,还包含透明的半规管,半规管内置入带色颗粒状物质,带色颗粒状物质能够在透明的半规管中滑动而落入椭圆囊。有益效果:它克服了传统内...
贾晓涛王新来田晔常明则顾乃兵李斌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