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燕

作品数:38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细胞
  • 9篇病理
  • 8篇肿瘤
  • 8篇卵巢
  • 7篇预后
  • 5篇临床病理
  • 5篇内镜
  • 4篇上皮
  • 4篇胃肠
  • 4篇细胞癌
  • 4篇免疫
  • 3篇血管
  • 3篇胰腺
  • 3篇预后因素
  • 3篇原发性
  • 3篇子宫
  • 3篇胃肠道
  • 3篇慢性
  • 3篇肠道
  • 2篇导管

机构

  • 37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作者

  • 38篇游燕
  • 6篇沈铿
  • 6篇周炜洵
  • 6篇李骥
  • 5篇钱家鸣
  • 5篇杨佳欣
  • 4篇曹冬焱
  • 3篇吴东
  • 3篇王强
  • 3篇吴鸣
  • 3篇薛华丹
  • 3篇郎景和
  • 3篇李晓青
  • 2篇徐佳
  • 2篇金征宇
  • 2篇黄惠芳
  • 2篇杨爱明
  • 2篇陈杰
  • 2篇刘爽
  • 2篇潘凌亚

传媒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卵巢恶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及治疗并1例病例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汇报1例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诊治的恶性甲状腺肿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及总结。结果卵巢恶性甲状腺肿为少见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低,文献多为单个病例报告或小型病例系列研究。目前认为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早期患者可行保留生育的手术,但若术中肿瘤破裂,应行完整分期手术,晚期患者应行分期手术,术后均应辅助甲状腺切除、131I治疗及甲状腺素治疗。结论卵巢恶性甲状腺肿发病率低,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治疗,手术范围应取决于患者的生育要求、肿瘤情况及分期,并术后辅助治疗。
王亚婷赵薇游燕史宏晖
关键词:畸胎瘤
早期上皮性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预后与妊娠状况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SS)治疗早期上皮性卵巢癌(EOC)的可行性及影响患者预后和生育状况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FSS治疗的EOC患者38例,记录年龄、初次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初治后是否化疗等可能影响因素,对其术后生存、复发及妊娠生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90.5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97%,5年无进展生存率80%。随访期间复发率28.9%。组织学分级(G2/G3)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的惟一独立危险因素(χ2=39.36,P<0.001);ⅠA期和ⅠC1/ⅠC2期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生育条件的患者妊娠率为62.5%,活产率40.6%。术后妊娠率不受年龄、手术方式、临床分期、初治后是否化疗和是否复发等因素影响。结论 FSS可用于早期EOC患者,其总体肿瘤预后及妊娠状况较好,组织学分级是影响生存及复发的高危因素。
张颖杨佳欣曹冬焱俞梅沈铿黄惠芳潘凌亚吴鸣郎景和游燕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预后因素生育状况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预后及相关因素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SLCT)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52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卵巢SLCT患者的生存率、复发、死亡与生育状况等。结果临床表现中,41例有高雄激素表现,11例无内分泌表现。全部肿瘤均位于单侧卵巢;肿瘤最大径线2~34 cm,平均10 cm;Ⅰ期50例(ⅠA期36例,ⅠC期14例),ⅢC期1例,分期不明1例;高分化4例(7.7%),中分化14例(26.9%),低分化34例(65.4%),低分化者中含有网状结构者9例、含异源成分者4例。初次手术方式包括仅行肿瘤剔除6例(11.5%),患侧附件切除36例(69.2%),全面分期手术10例(19.2%)。初治术后29例接受化疗1~4个疗程。平均随访72个月,6例复发,3例死亡。预后差与无内分泌表现、肿瘤大、分期高于ⅠA期有关,与低分化、网型或异源成分可能相关,与手术方式及术后是否化疗无关。结论卵巢SLCT是一种少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多数患者以男性化临床表现和盆腔包块为特征,无内分泌表现者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关,与组织分化程度可能相关。年轻患者可采取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对有高危因素及复发患者建议术后辅助化疗并长期随访。
杨旎曹冬焱杨佳欣游燕沈铿
关键词: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预后
第488例——慢性腹泻、肝功能异常被引量:1
2021年
患者女性,56岁,既往1型糖尿病病史,本次因腹泻7个月,发现肝功能异常6个月收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和肝功能异常,同时伴有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CA19-9及癌胚抗原(CEA)升高。慢性腹泻,粪便苏丹Ⅲ染色阳性,病程中消耗症状重,整体符合脂肪泻特点。之后患者逐渐出现以肝脏合成指标异常为主的肝功能损害表现,肝脏影像提示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明显肝脏缩小,但肝脏形态改变与门脉高压不平行。经肝脏活检病理提示亚大块坏死后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伴细胆管增生。经两次小肠黏膜活检,病理显示小肠绒毛几乎完全萎缩伴隐窝增生、杯状细胞消失和黏蛋白减少,潘氏细胞几乎全部消失,未见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病程中利福昔明治疗未见改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经消化科、病理科、内分泌科、血液科、感染内科、风湿免疫科等多科协作,最终明确自身免疫肠病的诊断。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联合西罗莫司治疗及补充消化酶、肠道菌群调节等支持治疗后,目前腹泻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
孙鹿希王强游燕常晓燕白炜阮桂仁陈苗王曦冯云路钱家鸣
关键词:腹泻肝功能异常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胃肠道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胃肠道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并确诊为CVID,有腹泻症状且行内镜检查的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情况。根据抗生素治疗效果将患者分成有效组和无效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7例患者中,男10例(58.8%),中位发病年龄为25岁,从发病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有腹泻症状,其他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41.2%)和腹痛(35.3%)。患者血清IgG、IgA和IgM的中位数分别为2.5 g/L、0.1 g/L及0.1 g/L。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型提示存在B淋巴细胞比例降低(76.5%)、NK细胞比例降低(58.8%)、CD4+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41.2%)、CD8+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70.6%)及CD4+T/CD8+T比例倒置(70.6%)。最常见的内镜下表现是十二指肠肠黏膜充血水肿(82.4%)及绒毛萎缩(76.5%)。最常见的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病理改变包括固有层浆细胞缺乏(70.6%)、小肠绒毛钝缩(58.8%)及表面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52.9%)。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均曾接受抗生素治疗,有效组10例(58.8%),无效组7例(41.2%),两组间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特点及组织病理学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ID胃肠道受累患者确诊较困难,存在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紊乱,内镜下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有助于诊断,部分患者的腹泻症状经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
尤雯游燕刘爽阮戈冲李晓青谭蓓周炜洵李骥
关键词: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0例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表现,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症状、术前检查、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Obstetrics,FIGO)分期、治疗方式及随访结果,病理表现包括大体表现、颈管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淋巴脉管内瘤栓、组织学分型、核异型性、核分裂及伴随病变。结果 1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9岁;8例FIGO分期Ib1,1例IIa,1例Ia1;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双附件切除术/卵巢活检术;术后平均随访29个月,8例健康生存,1例复发,1例失访。大体观察,5例呈息肉样或菜花状外生性肿物,直径5~25mm;4例呈乳头状或细绒毛样粗糙区,面积25mm×14mm至35mm×20mm;1例术后转移病例表现为溃疡型肿物,直径25mm。镜下肿瘤浸润深度2~12mm,浸润宽度5~26mm,1例累及阴道后穹窿;9例有轻-中度核异型性,术后转移1例病例呈中-重度核异型性;核分裂平均48个/10高倍视野(HPF);9例伴有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II,CINIII)和/或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CIS),2例同时伴有高分化黏液腺癌;1例观察到宫颈壁内个别淋巴脉管内瘤栓。10例均未发现子宫体受累、盆腔淋巴结或卵巢转移。结论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的预后整体较好。提示预后不良的病理指标除了宫颈管壁深层浸润、累及宫体、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外,还包括肿瘤细胞重度异型性和/或合并其他恶性程度更高的肿瘤成分。
游燕郭丽娜
关键词:预后因素
延胡索酸水化酶缺陷相关子宫肌瘤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化酶(FH)基因是否突变的子宫肌瘤的差异,为FH基因突变相关子宫肌瘤的早期诊疗和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因子宫肌瘤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1例。术前抽取外周血、术中留取最大子宫肌瘤组织行全外显子测序,比较无FH基因胚系突变组(81例)和突变组(10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基因突变类型的差异。结果(1)无FH基因突变组和突变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6.0±6.5)岁和(23.6±4.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发肌瘤比例分别为33.3%(27/81)和1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既往存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史的患者分别占3.7%(3/81)和80.0%(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FH基因突变组病理类型为平滑肌瘤患者占92.6%(75/81),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患者占7.4%(3/81),突变组则分别为30.0%(3/10)和50.0%(5/10),两种病理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FH基因突变组患者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32岁;子宫肌瘤个数波动在1~150个,其中2例患者子宫肌瘤数量>100个。仅1例患者存在肾癌家族史。9例患者在术后1年之内超声提示复发。(4)FH基因突变组10例患者中2例病理类型为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瘤,5例为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3例为子宫平滑肌瘤。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瘤的突变位点分别为FH:exon5:c.C703T:p.H235Y;FH:exon5:c.G557A:p.S186N。结论对发病年龄小且多发或单发较大、复发时间短的子宫肌瘤患者,应尽早行FH基因检测来明确诊断,从而获得更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和预防。
杨华冯凤芝范融游燕何泳蓝朱兰
关键词:子宫肌瘤基因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肠瘘的影像学表现--2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金梦张春兰张炎刘炜游燕朱庆莉李骥钱家鸣
十二指肠旁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转归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旁胰腺炎(PP)的临床特点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5例和国内1988年以来报道的31例经临床或手术确诊的PP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做文献复习。结果 PP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多数有长期饮酒史,常见症状为上腹痛、呕吐、体质量减少和波动性黄疸,血清胰酶正常或升高。多数患者影像学表现存在十二指肠肠壁增厚及管腔狭窄(88.9%,32/36),约半数可见十二指肠壁及沟槽区域囊肿(47.2%,17/36),少数存在胆管(36.1%,13/36)或胰管扩张(16.7%,6/36)。病理表现主要为慢性胰腺炎,局部可伴急性炎症,炎症局限在胰沟-十二指肠。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控制病情,少数需要手术。结论 PP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十分重要,多数患者首选内科治疗。
李卓然曹迪李娟杨红韩显林薛华丹游燕周炜洵吴东钱家鸣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肾球旁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探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肾球旁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比研究2例肾球旁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2例肾球旁细胞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6岁和9岁,有高血压症状;均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6个月,无复发或转移。肿瘤位于肾皮质,直径2 cm,界清。例1具有典型的良性肾球旁细胞瘤特征,即瘤组织实性、片状分布,细胞呈圆形,大小较一致,胞质淡染或弱嗜酸性,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细腻,缺乏核分裂;间质毛细血管和血窦丰富,透明变性的厚壁血管呈簇状分布。例2则由椭圆形、多角形、梭形及带状细胞构成,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8~10个/10HPF,可见病理性核分裂;部分区域呈席纹状或旋涡状生长。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和CD34弥漫强(+),SMA不同程度(+);例1和例2的Ki-67指数分别为<1%和20%。结论肾球旁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少部分病例为恶性潜能未定。提示恶性潜能的临床病理指标包括血管或包膜浸润、肿瘤体积大、高核分裂象及年长或年幼患者。明显核异型对预后的影响尚不确定。
游燕梁智勇朱翀师晓华罗玉凤曹金伶
关键词:球旁细胞瘤肾肿瘤预后因素恶性潜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