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维建

作品数:236 被引量:2,683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1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4篇诉讼
  • 94篇民事
  • 62篇民事诉讼
  • 47篇检察
  • 43篇司法
  • 39篇法律
  • 37篇诉讼法
  • 33篇民事诉讼法
  • 20篇公益诉讼
  • 19篇破产
  • 17篇检察机关
  • 17篇检察监督
  • 16篇破产法
  • 15篇法治
  • 14篇民事检察
  • 13篇司法改革
  • 13篇诉讼法学
  • 12篇行政
  • 11篇审判
  • 10篇民法

机构

  • 21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4篇中国政法大学
  • 6篇中国人民政治...
  • 4篇天津市人民检...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法学会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国家检察官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剑桥大学
  • 1篇《人民检察》...
  • 1篇安徽省政协
  • 1篇广东省人民检...
  • 1篇中国国民党革...

作者

  • 226篇汤维建
  • 5篇王德良
  • 4篇许尚豪
  • 4篇陈巍
  • 4篇王德良
  • 3篇卢正敏
  • 3篇刘静
  • 3篇陈爱飞
  • 2篇季桥龙
  • 2篇王鸿雁
  • 2篇李先伟
  • 2篇常廷彬
  • 2篇徐全兵
  • 2篇齐天宇
  • 2篇徐枭雄
  • 2篇沈磊
  • 1篇刘传稿
  • 1篇孙长永
  • 1篇刘作翔
  • 1篇巩固

传媒

  • 25篇人民检察
  • 22篇团结
  • 18篇法学家
  • 13篇中国审判
  • 8篇政法论坛
  • 7篇政治与法律
  • 7篇国家检察官学...
  • 6篇中国法学
  • 6篇河南省政法管...
  • 6篇山东警察学院...
  • 6篇贵州民族大学...
  • 5篇法律适用
  • 4篇人民司法
  • 4篇法商研究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法学
  • 3篇现代法学
  • 3篇比较法研究
  • 3篇河南社会科学
  • 3篇研究生法学

年份

  • 5篇2023
  • 7篇2022
  • 13篇2021
  • 9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16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18篇2007
  • 13篇2006
  • 13篇2005
  • 7篇2004
2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证据立法的体例结构与内容安排被引量:6
2002年
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民事证据立法在内容体系结构上的模式论 ,认为我国民事证据制度应当单独立法 ,但是不宜采用英美国家的“规则模式论” ,而应当采用“原则—制度—规则—模式论”。在此基础上 ,本文构想了我国民事证据立法所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认为我国民事证据立法应当由证据立法的指导思想、价值目标、证据原则、证据制度、证据程序和证据规则组成。本文还就证据规则进行了分类化探索。
汤维建
关键词:民事证据制度
从模式比较的视角看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被引量:9
2006年
对我国再审制度的反思性探讨和立法建言性探讨已经成为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另辟蹊径,通过对再审模式的概括和比较,来研究我国再审制度的改革问题,由此也试图揭示出再审制度的文化、制度基础与背景及其变迁的基本规律和轨迹。笔者认为,再审模式有三种,这就是政策形成型再审模式、私权保障型再审模式和程序救济型再审模式,分别由我国、大陆法国家以及英美国家所代表。我国目前的再审制度属于政策形成型,但这种再审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需要加以改变。改变的基本方向是以程序救济型再审为主的综合模式。为了完成这种转变,需要在理念和机制两个层面上予以推动。
汤维建
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漫谈被引量:8
2007年
一篇好的学位论文的标准应当是:选题好;格式符合要求;观点明确、正确;资料新颖、翔实;逻辑结构严谨;结论有说服力;文笔流畅,语言水平较高。一篇思想严密而坚实的论文,是规范性论文写作所期望的理想。一篇好的规范性论文,必须具备可理解性和说服性,而这两种特性又是相辅相成的。
汤维建
关键词:法学论文
检察监督立法的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宣布形成,中国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然而我们同时看到,作为此法律体系中重要部分的检察监督法尚付阙如。在规范公权力运行的法律规范体系中,监督法应占有半壁天下。目前,监督法仅有人大监督法,而检察机关作为宪法所规定的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汤维建
关键词: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人大监督法法律规范体系法律监督机关依法治国
论民事诉讼中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上)被引量:11
2009年
作为宪法所确立的法律监督者,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应当担负客观义务;也正因如此,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方具有诉讼地位上的超脱性和独立性。客观义务是诚信义务、全面义务、效率义务和协同义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检察官负担客观义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正义是其制度性诉求。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对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做出明确规定。
汤维建
关键词:检察官民事诉讼客观义务
物权登记与法定公证制度被引量:20
2007年
公证机关的实质审查无论在能力和“便民”方面较之登记机关更有优势,也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趋势。我国应在物权立法上引入法定公证制度,基于公证跟随登记的原则,与物权登记制度衔接。
汤维建陈巍
关键词:物权登记实质审查法定公证
论构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足性审前程序——审前程序和庭审程序并立的改革观被引量:71
2004年
传统的审前程序是为庭审作准备而存在的 ,其工具性价值成为惟一的功利追求 ,审前程序的功能因此而受到限制。这种功能观也制约了审前程序的模式设置 ,我国审前程序的过分职权化的倾向是与审前程序功能单一化期待有密切联系 ,其结果便造成了审前程序的可有可无及其机能萎缩。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结构应当改变绝对的庭审中心主义 ,要彰显审前程序所具有的化解纠纷和分流讼源的功能 ,将法院实体审判权前移 ,使之贯穿始终 ,只要案件处在成熟的可审判状态 ,法院均应相机行使实体审判权 。
汤维建
关键词: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庭审程序
如何健全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民事检察监督格局被引量:3
2017年
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稳步推进,不仅是实现司法正义的有力保障,也是有效监督公权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题中之义。2017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强调,要大力推进民事检察监督,以加强对公权力监督为核心,推动健全多元化民事检察监督格局。那么,如何健全多元化民事检察监督格局,推进民事检察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如何加强民事检察监督?基于此,本刊特邀请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庄永廉郑新俭汤维建肖建华刘传稿
关键词:协调发展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治国方略职业化建设
刍议独立的国家证明权被引量:10
2006年
众所周知,我国的公证体制正处于不断深化的改革当中,公证制度一方面期望从传统的行政体制模式中挣脱出来,另一方面又正在探寻着进一步前行的道路。公证制度何去何从,一时成为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问题。包括立法者在内,人们对公证制度的蜕变与重塑,皆拿不定主意和立场,甚至有迷茫之感。公证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国家权力的构成、分化以及行使方式等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国家权力社会化、社会权力国家化等深层次问题。
汤维建
关键词:国家证明权公证制度公证体制行使方式社会权力立法者
论诉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被引量:37
2007年
诉权是国民向法院寻求司法救济的基本权利,诉权的行使是民事诉讼程序启动的原因。司法实践中,滥用诉权的现象比较突出。滥用诉权的行为违背了诉权的本旨,侵害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有必要从程序法和实体法两个方面加以规制。
汤维建沈磊
关键词:诉权滥用诚实信用原则法律规制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