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巍

作品数:32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诉讼
  • 8篇司法
  • 7篇民事
  • 5篇调解
  • 5篇侵权
  • 2篇代表人诉讼
  • 2篇正义
  • 2篇秩序
  • 2篇审查
  • 2篇实质审查
  • 2篇事由
  • 2篇市场经济
  • 2篇司法改革
  • 2篇诉讼调解
  • 2篇诉讼机制
  • 2篇普通法
  • 2篇主义
  • 2篇污染
  • 2篇物权
  • 2篇物权登记

机构

  • 18篇北京航空航天...
  • 1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天津市地下铁...

作者

  • 30篇陈巍
  • 4篇汤维建
  • 1篇刘静
  • 1篇高治国
  • 1篇唐晓春

传媒

  • 3篇山东警察学院...
  • 2篇政治与法律
  • 2篇法学家
  • 2篇法商研究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中外法学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比较法研究
  • 1篇法学论坛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绿叶
  • 1篇前沿
  • 1篇现代财经(天...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证据科学
  • 1篇法治论坛
  • 1篇民事程序法研...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调解制度纵览及启示被引量:6
2011年
20世纪中后期美国调解制度经历了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美国从事调解活动的组织机构大致分为五种类型。关于调解的正当性存在两种论证方式,当今社会利益发掘型调解越来越引起重视。美国调解制度的诸多特点,对于中国当下的调解制度走向具有借鉴意义。
刘静陈巍
关键词:调解ADR
环境污染司法诉讼程序的专业化之路被引量:1
2011年
环境侵权纠纷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的环境诉讼不宜采取与其他类型诉讼同样的程序规则,有必要按照特殊侵权案件的固有特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诉讼程序。
陈巍
关键词:环境诉讼环境污染司法侵权纠纷
回应型法秩序初探
2020年
西方传统法治秩序是一种自律型法,当前正面临深刻危机,回应型法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类型,是对自律型法秩序的升华,能充分包容人的个性化需求,更能适应价值观念日益裂变多元的社会变迁。我国正在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所处的共时性时代背景,决定了我国既有从传统社会秩序走向现代法治秩序的迫切需要,也有对回应型法秩序的显著需求。因此我国法治建设不得不毕其功于一役,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以更高层次的回应型法秩序为目标,避免那些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传统法治理念与制度。
陈巍
关键词:回应型法诉讼调解
物权登记与法定公证制度被引量:20
2007年
公证机关的实质审查无论在能力和“便民”方面较之登记机关更有优势,也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趋势。我国应在物权立法上引入法定公证制度,基于公证跟随登记的原则,与物权登记制度衔接。
汤维建陈巍
关键词:物权登记实质审查法定公证
公证与物权登记制度的衔接被引量:9
2006年
公示公信原则是近代社会物权理论的基石。物权登记制度正是基于该原则而产生。物权登记是指经当事人申请,由国家专门机关将不动产物权和其它一些重要的动产物权的变动情况记载于专门的登记簿上以供社会公众查阅的制度。登记的首要意义在于实现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相对人及利害关系人均可查阅登记簿册,并且任何人均可相信登记权利而为交易。如此可以将社会中最重要的一些不动产物权归属明确固定下来,对于稳定经济秩序。
陈巍
关键词:物权登记制度不动产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公证国家专门机关物权理论
论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的庭审化改造
2010年
证据交换作为民事审前程序的核心内容,必然要借助一定的程序机制予以保障,同时在程序设计上要体现当事人参与性。而现行法律既没有关于证据交换的规范形式,也缺乏保障当事人诉讼利益的程序内容,使得实践中证据交换制度的运用往往被虚化。证据交换的庭审化改造及其与审判程序的衔接将极大地缓解这一难题,为充分发挥证据交换制度的优势提供了程序保障。
陈巍
关键词:争点整理
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构想被引量:1
2008年
我国群体性纠纷的解决应当树立多元化的理念。多元化既包括诉讼机制与非诉讼机制的多元,也包括诉讼机制本身的多元,从而形成一个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群体性纠纷的纠纷解决机制网络。
陈巍
关键词:群体性纠纷
民事再审审查的非讼法理与证明标准
2020年
再审审查程序是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核心环节,“再审之诉”理论把当事人再审申请权视为诉权的一种,主张用诉权与审判权一般原理构建再审审查程序,既不合理也不现实。基于再审制度的特殊救济功能定位、公益属性以及立法本意,再审审查本质上属于非讼程序,应适用职权探知主义、不公开审理、书面审理、处分权受限以及自由证明等非讼法理,保持程序封闭与单向度。但在被申请人程序利益保障方面,有必要适当引入诉讼法理平衡再审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关系。我国法官对于法定再审事由的审查认定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与权限,认定再审事由应当适用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对于程序违法的,可以降低至盖然性优势的证明标准,程序违法不宜作为完全独立的再审启动事由。
陈巍
关键词:再审之诉再审事由非讼程序证明标准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创新与不足被引量:18
2005年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出台是我国民事证据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该司法解释在我国证据制度的规则体系、价值观念、制度理念、理论学说等方面皆有突出的贡献,对实践和理论研究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该司法解释依然存在多方面的疏漏———既有立法权限上的缺陷,也有立法技术方面的不当。只有从证据制度的价值体系、事实认定模式以及证据证明的基本原理出发,厘清决定证据具体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避免某些不当观念,才能从整体上建构和完善我国未来的民事证据立法。
汤维建陈巍
关键词:民事证据司法解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民事诉讼
论民事程序的多元价值体系被引量:1
2021年
民事诉讼程序能够满足不同主体的不同类型的利益需求,程序价值是多元而非单一。程序诸价值通过程序法的各项程序性原则、制度和规则加以实现。民事程序多元价值可以分为结果价值和过程价值两大类型。结果价值以程序实现实体公正的工具性价值为主,同时还有保障当事人意思自治以及维护法律秩序的程序安定价值。过程价值以保障人性尊严的程序正义为主,同时还有限制公权力、司法效率、维护他人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程序多元价值之间存在重合与冲突的关系,立法者需要协调各种程序价值的关系,不断完善程序立法。
陈巍
关键词:程序正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