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尚豪

作品数:70 被引量:43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兵器科学与技术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0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军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5篇诉讼
  • 28篇民事
  • 20篇民事诉讼
  • 17篇诉讼程序
  • 10篇民事诉讼程序
  • 6篇优先购买权
  • 6篇购买权
  • 6篇法律
  • 5篇当事
  • 5篇当事人
  • 5篇司法
  • 5篇诉讼法
  • 5篇小额诉讼
  • 5篇民事诉讼法
  • 4篇再审
  • 4篇审查
  • 4篇小额诉讼程序
  • 4篇法院
  • 3篇再审程序
  • 3篇审判

机构

  • 50篇中国人民大学
  • 19篇北京大学
  • 9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省高级人...
  • 2篇山东政法学院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国务院
  • 1篇山东省政法管...

作者

  • 70篇许尚豪
  • 8篇蔡卫忠
  • 4篇汤维建
  • 4篇康健
  • 2篇阚英
  • 1篇卢正敏
  • 1篇乔博娟
  • 1篇刘韡
  • 1篇王仰光
  • 1篇刘静
  • 1篇张海燕
  • 1篇朱呈义
  • 1篇王德玲
  • 1篇单明
  • 1篇程思

传媒

  • 10篇政治与法律
  • 8篇山东社会科学
  • 7篇山东警察学院...
  • 5篇法学论坛
  • 3篇兰州学刊
  • 3篇法学家
  • 3篇政法论丛
  • 3篇法律科学(西...
  • 2篇河北法学
  • 2篇人民司法
  • 2篇理论探索
  • 2篇山东法官培训...
  • 2篇山东大学法律...
  • 1篇当代法学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求索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纠纷当事人向诉讼当事人的技术性转化
2015年
诉讼当事人是纠纷当事人直接转化或经过技术化处理后转化而来。在常态下,纠纷当事人能够直接转化为诉讼当事人。但在特殊情形下,比如纠纷当事人不符合诉讼当事人资格要件或纠纷当事人的数量超越诉讼空间或格局能够容纳的极限,都会使当事人转化面临阻碍。这就需要进行技术性处理,丰富既有理论、改造当事人制度,使纠纷得到适当且有效的解决。
许尚豪瞿叶娟
关键词:代表人诉讼制度团体诉讼集团诉讼
让个体回归家庭——家事程序的非司法路径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家社会作为"部分社会"的一种形态,其独特性表现在家庭成员的交往均是以角色名分为基础,而不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这种法外性的特征是其形成及存续的前提。当个体组建了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纠纷便不能脱离家庭整体化的背景来单独处置,将家事纠纷也视为独立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其实违背了家社会的基本逻辑。家事纠纷解决的重点是理顺名分关系,需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这又与普通民商事纠纷解决要求查清过往事件的是非,存在本质差异。鉴于家事纠纷的法外性特征,构建家事程序也应当寻找与之匹配的非司法路径,将个体置于家庭中,才真正契合纠纷解决的家事内核。
许尚豪
关键词:家事纠纷
论独立民事抗诉再审程序之构建被引量:4
2010年
由于检察机关的主体特殊性,具有非对抗特性的纯粹抗诉再审程序与基于当事人对立结构而设计的一审、二审程序并不相容,加之一审、二审程序并没有与检察机关参与再审诉讼相关的内容,因此,不能简单地重复利用原来的一审、二审程序审理抗诉案件,应当针对检察机关的特殊性构建独立的民事抗诉再审程序。
许尚豪
民事诉讼程序对抗形态的法哲学思考:必要及可能
2008年
当事人之间的对抗为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基础性要素,亦是民事诉讼程序正常运行的关键性因素。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有其特定的社会及法律原因,而要在民事诉讼中使这种对抗成为现实,除了需要一定的程序主体条件如当事人的理性经济人定位及法院的中立等外,亦需要一定的途径及制度保证,如当事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稳定的程序规则等。
许尚豪
关键词:民事诉论
财产保全责任险的担保功能批判及重构被引量:1
2019年
传统的财产保全担保具有诉讼程序上的公法属性,它的程序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加重申请人责任、补强法官心证以及为被申请人可能的损失提供赔偿保障。而新兴的财产保全责任险,作为一种商业险,根本无法承担起保全担保应有的程序性功能。实践中大量存在着的以保全责任险替代保全担保的做法,一方面混淆了商业保险与保全担保的法律界分,另一方面弱化甚至架空了保全担保的存在价值及功能,严重冲击了保全程序的体系结构。故此,在尊重传统保全担保程序地位及功能的前提下,有必要对保全责任险的所谓担保功能进行反思及批判,并根据保全责任险的特性对其程序功能进行重构,使其成长为与保全程序体系相契合的创新性制度。
欧元捷许尚豪
关键词:程序功能
立案登记制的本质及其建构被引量:31
2015年
立案登记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诉权,有利于发挥司法的应有功能。任何一个案件的形成,均须符合法律所规定的程序要件及实体要件,因而,立案必须审查。立案登记制并非摒弃法院的审查,而是将审查置于程序之中,变先前的"先审查、后立案"为"先立案、后审查",给予当事人以足够的程序保障。建构立案登记制,尚需在立案机构、诉状格式、案后审查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规定。
许尚豪瞿叶娟
关键词:立案审查
有诉必案——立案模式及立案登记制构建研究被引量:26
2015年
以案号为标志的立案程序存在四种模式,但其中以诉状登记为核心的诉状模式才可被称之为立案登记制。立案登记制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诉状登记问题,还是一个关涉到"诉"与"案"衔接的程序基础性问题。我国传统上的"立案难"问题有其特殊的指向及成因,立案登记制在增强立案程序保障的同时,如欲彻底解决"立案难"问题,立法及司法解释尚需对相关问题作出进一步规定。
许尚豪欧元捷
论刑事诉讼程序个人主体性——以程序利益保障为视角
2008年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很多规则之所以在实践中失范,根源是缺失以人本精神为指导的诉讼理念和漠视对刑事诉讼主体程序利益的保护。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当以刑事诉讼程序个人主体性为维度,通过规则对当事人的相关程序利益进行保护以避免诉讼程序个人主体性的缺失,从而最终建构具有人本精神内涵的诉讼理念和注重程序利益保障的刑事诉讼机制。
许尚豪张海燕
关键词:个人主体性人本精神
刑事再审的理念基础及制度重构
2006年
刑事再审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该制度存在违背控审分离原则、职权主义浓厚、再审理由设置不合理、对再审的时间和次数没有限制等问题,因而应当基于控审分离、权利保障和节制国家刑事司法权、有效率的司法公正三大现代诉讼理念重构再审制度。
许尚豪蔡卫忠
关键词:刑事再审
论调解书的再审启动制度——以法院调解的属性为视角被引量:1
2014年
法院调解被认为是我国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又是以当事人自愿原则为核心的纠纷解决形式,因而带有当事人处分权和法院审判权双重属性。但理论界对此双重属性的研究仍止步于表面,这是引发调解书再审启动制度上众多争议的根源。所以,需要系统地探究法院调解二重性的内涵,为其再审救济方式"正名",并在其属性建构的分析框架下、以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讨论调解书再审启动的事由、主体等实质条件和级别管辖、申请期限等形式规则。
欧元捷许尚豪
关键词:法院调解自愿原则合法原则再审程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