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健

作品数:153 被引量:1,433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3篇新生儿
  • 43篇早产
  • 43篇早产儿
  • 43篇产儿
  • 30篇缺血
  • 29篇血性
  • 29篇缺氧
  • 28篇脑损伤
  • 26篇缺氧缺血性
  • 26篇缺氧缺血性脑
  • 24篇白质
  • 22篇脑病
  • 20篇新生儿缺氧
  • 20篇新生儿缺氧缺...
  • 20篇缺血性脑病
  • 20篇缺氧缺血性脑...
  • 20篇脑白质
  • 20篇磁共振
  • 19篇新生儿缺氧缺...
  • 17篇脑白质损伤

机构

  • 153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大学第三...
  • 8篇复旦大学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河北省儿童医...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四川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广东省妇幼保...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天津市中心妇...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 4篇中南大学
  • 4篇湖南省儿童医...
  • 4篇中国医师协会
  • 4篇西北妇女儿童...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53篇毛健
  • 25篇李娟
  • 16篇陈丹
  • 13篇韩玉昆
  • 13篇富建华
  • 12篇薛辛东
  • 12篇张静
  • 12篇王英杰
  • 11篇陈丽英
  • 10篇王晓明
  • 8篇童笑梅
  • 6篇陈宁
  • 5篇陈超
  • 5篇刘俐
  • 5篇史源
  • 5篇方秀英
  • 4篇母得志
  • 4篇何少茹
  • 4篇于文婷
  • 4篇杨传忠

传媒

  • 28篇中国当代儿科...
  • 15篇中国小儿急救...
  • 12篇中国实用儿科...
  • 12篇发育医学电子...
  • 9篇中华儿科杂志
  • 8篇小儿急救医学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华围产医学...
  • 4篇中国循证儿科...
  • 4篇国际儿科学杂...
  • 3篇新生儿科杂志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国外医学(儿...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中国实用乡村...
  • 2篇中国新生儿科...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11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 11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9篇2005
  • 8篇2004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6
2002年
目的:观察伍用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儿血浆及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的变化。方法:将4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纳络酮治疗组23例,对照组17例,两组除进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给纳络酮0.1mg/kg·d,以0.03~0.05mg/kg·h速度静滴,连续3天,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并进行NBNA评分,治疗前后分别留取患儿血浆和脑脊液测定β-EP,并与20名正常儿对照。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BNA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和脑脊液β-EP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伍用纳络酮治疗中重度HIE临床疗效显著。
辛颖赵成广韩玉昆陈宁毛健
关键词:纳络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防治环节中早期呼吸支持的策略被引量:9
2016年
虽然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仍然是导致极早和超早早产儿呼吸衰竭最常见疾病,但由于NICU呼吸技术的进步,其已经不再是死亡的主要病因。伴随着 RDS的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这一成熟依赖性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成为现代NICU防治的核心疾病之一。在早期呼吸支持策略环节中有以下共识与建议:(1)最大可能的使具有高风险RDS或RDS的极早和超早早产儿期避免气管插管,接受无创通气(nCPAP);(2)早期选择合适的方式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3)个体化的制定nCPAP或其他无创通气失败的标准,尽早接受PS救治和适宜的有创通气模式;(4)缩短通气时间,应用无创通气方式辅以咖啡因治疗降低拔管失败率。这些临床研究成果仍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改进与完善,BPD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需要多维度的管理的进步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防治。
毛健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
产时手术在治疗出生缺陷儿及改善其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 探讨产时手术在治疗出生缺陷儿及改善其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母胎医学中心通过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彩超)筛查出有胎儿出生缺陷(淋巴管瘤和脐膨出各3例,膈疝和腹裂各2例,骶尾部畸胎瘤1例)的11例病例,通过MRI检查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明确为可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先天性疾病.11例产妇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及产时手术治疗出生缺陷儿,其中将胎儿取出宫外不断脐带的产时胎儿手术3例(膈疝修补术2例、骶尾部畸胎瘤切除术1例);子宫外产时处理(EXIT)后行产房外科手术6例(腹裂和巨型脐膨出修补术各2例、颈部和面部淋巴管瘤切除术各1例);分娩后立即行产房外科手术2例(脐膨出修补术和胸壁淋巴管瘤切除术各1例).对产妇进行常规的产后复查.随访出生缺陷儿手术后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态.结果 (1)手术结果:11例产妇均行剖宫产术娩出胎儿行产时手术治疗.其中3例实施产时胎儿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平均为89 min;6例先对胎儿实施EXIT,在保持胎儿胎盘循环的情况下完成气管插管,EXIT平均时间为5.5 min,然后切断脐带,实施新生儿产房外科手术治疗;2例实施单纯产房外科手术,平均时间为37 min.除重度膈疝新生儿术后3.5 h死亡外,其他10例出生缺陷儿术后均存活至今.11例产妇剖宫产术及出生缺陷儿手术的母体平均失血量为275 ml,11例产妇术后均无发热及感染征象,子宫复旧良好,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所有病例均未输血治疗,术后3~5 d出院.(2)随访结果:10例出生缺陷儿术后分别于1~18个月到我院儿科发育门诊随访,患儿体质量及身长等发育正常.其中,1例腹裂患儿术后1个月由于肠管旋转不良,喂养不耐受,体质量小于同龄婴儿,给予体位疗法治疗后,现喂养良好,体质量增加,术后4个月发育至正常水平.轻度
张志涛刘彩霞周阳子李秋玲王维林黄英陈卫民毛健
关键词:先天畸形外科手术预后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诊断价值,确定G试验的最佳诊断界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儿行G试验,同时进行血细菌、真菌培养。计算该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G试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G试验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有44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IFI组17例,非IFI组27例,细菌感染12例,培养阴性15例。IFI组(1,3)-β-D葡聚糖含量范围5~3117pg/ml,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190.60(501.44)pg/ml;非IFI组(1,3)-β-D葡聚糖含量范围5.0~434.3pg/ml,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5.86(5.62)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7,P〈0.01)。以15pg/ml作为最佳阳性界值,绘制G试验诊断IFI的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0.697,0.980)。结论G试验对早产儿IFI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高,可用于有真菌感染危险患儿的筛查,对早产儿IFI具有诊断价值。
肖会霞毛健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早产儿
以磁共振成像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7
2007年
目的探讨以MRI诊断的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2年中早产儿脑损伤相关危险因素,以MRI(T1WI-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早产儿脑损伤,详细统计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早产儿脑损伤主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58例早产儿中,无脑损伤177例,有脑损伤181例,其中缺血性脑损伤占70.7%(128/181);单纯出血性脑损伤占53.0%(96/181);缺血伴出血性脑损伤占23.7%(43/181)。对21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急产、双胎妊娠、母孕期感染、循环障碍、产道分娩、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与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有统计学意义;母孕期感染、母孕期糖尿病、产前使用硫酸镁、复苏抢救史、循环障碍、产道分娩、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与早产儿缺血性脑损伤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示:母孕期感染(OR=4.738,95%CI:1.201~18.685,P<0.05)、产道分娩(OR=9.191,95%CI:4.699~17.979,P<0.05)、低钠血症(OR=3.244,95%CI:1.173~8.969,P<0.05)和低钙血症(OR=3.162,95%CI:1.325~7.545,P<0.05)是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母孕期糖尿病(OR=5.211,95%CI:1.272~21.341,P<0.05)、产道分娩(OR=3.078,95%CI:1.824~5.194,P<0.05)、低钠血症(OR=3.331,95%CI:1.506~7.366,P<0.05)和低钙血症(OR=4.713,95%CI:2.412~9.209,P<0.05)是早产儿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产前使用硫酸镁(OR=0.375,95%CI:0.183~0.766,P<0.0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母孕期感染、母孕期糖尿病等宫内暴露因素,分娩过程及出生后内环境紊乱均为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此早产儿脑损伤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在围生期的诊断治疗工作中应当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降低其严重程度。
段洋毛健富建华李娟薛辛东王晓明陈丽英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缺血性脑损伤
住院极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及相关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了解我国住院极早产儿(very preterm infant,VPI)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国7个地区28家医院新生儿科的2514例VPI临床资料,根据纠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的体重评估是否发生EUGR,分成EUGR组(n=1189)和非EUGR组(n=1325)。比较两组VPI的临床特征,探讨EUG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以体重评价,EUGR的发生率为47.30%(1189/2514)。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恢复出生体重后平均体重增长速率快和住院第1周累计热卡高是EUGR的保护因素(P<0.05),小于胎龄儿、达全肠内营养所需时间长、累计禁食时间长、开始添加母乳强化剂时的母乳量少及达到全强化的所需时间长、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尽早达全肠内营养,及时强化母乳喂养,增加生后第1周的热卡摄入,提高体重增长速率,以及防治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对降低VPI EUGR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沈蔚郑直林新祝吴繁田倩欣崔其亮袁媛任玲毛健石碧珍王玉梅刘玲张京慧常艳美童笑梅朱燕张蓉叶秀桢邹静静李怀玉赵宝银邱银萍刘淑华马莉徐颖程锐周文莉武辉刘志勇陈冬梅高金枝刘晶陈玲李丛杨春燕许平张亚昱呼斯乐梅花杨祖铭冯宗太王三南孟二艳尚利宏徐发林欧少苹巨容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全国多中心EUGR协作组
关键词:宫外生长迟缓营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脑成熟度、围生因素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通过早期MRI检查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脑成熟度的关系,通过围生因素分析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最大限度减轻脑损伤程度的目的。方法对170例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新生儿分析其围生因素、并于生后4~10 d内行MRI检查。结果5min Apgar评分仍低者和宫内窘迫所致的较重症}IIBY_)患儿应密切监测,在MRI上广泛脑水肿及基底节受损的发生率中,中、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结论 围生因素的分析及MRI检查对新生儿HIBD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岳冬梅毛健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围生因素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 NO)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确诊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新生儿经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后加用吸入NO的方法治疗,观察NO吸入前及吸入后的平均气道压力( MAP )、氧合指数( OI )、血压、动脉导管前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 TcSaO2)等观察指标;同时在治疗前后监测凝血功能、NO2及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结果患儿在吸入NO 48 h内氧合指标均明显改善,OI由吸入前的26.600±4.169降至7.500±1.716,MAP由(15.100±2.132)cmH2O(1 cmH2O =0.098 kPa)降至(8.000±0.816) 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凝血功能监测均在正常范围;吸入NO的患儿高铁血红蛋白值均〈3%,NO2值均〈×10-6;21例患儿中,18例痊愈出院,死亡2例,退院1例。结论早期吸入NO治疗能够短期有效改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氧合状态而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是对于其远期预后及其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有影响目前尚不明确。
张静毛健
关键词:一氧化氮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999年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围产期窒息(主要是产前和产时)导致的脑缺氧和/或缺血而形成的一种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脑损伤疾病。HIE新生儿常同时表现有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异常,重度患儿多遗有严重的后遗症如脑瘫、癫痫、学习困难等。1病理生理、神经病...
毛健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理
^1H磁共振波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9
1999年
目的 结合MRI探讨1H 磁共振波谱(1HMRS)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8 例经临床确诊为HIE的足月新生儿进行MRI及1H MRS检查。年龄5 ~17 天,平均8-2 天。对其中的26 例患儿于6 个月以后分别进行随访和( 或) 复查MRI。同时选择8 例无窒息史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做对照研究。MRI检查采用Elscint2-0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应用SE序列进行常规扫描,1HMRS采用定点分辨波谱序列(TR2 000 毫秒,TE135 毫秒)。所测定的代谢产物包括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肌醇(MI) 、乳酸(LAC) 、谷氨酸及谷氨酰胺(GluGln) 等。结果 (1)正常足月新生儿的1H MRS表现:8 例正常新生儿Cho、NAA 、CR 波峰高耸;MI波峰略低;GluGln 及LAC波峰低平或测不出。波幅从高至低的顺序为Cho、NAA、CR、MI、GluGln 及LAC。(2)HIE患儿的1HMRS表现:36 例NAA波峰高耸,2 例降低;26 例LAC波峰增高呈典型的双峰状;9 例GluGln 波峰呈多个增大的锯齿状波;11 例CR波峰?
范国光陈丽英吴振华叶滨滨景奉东毛健潘诗农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核磁共振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