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新生儿
  • 10篇早产
  • 10篇早产儿
  • 10篇产儿
  • 9篇成像
  • 7篇晚期
  • 7篇晚期早产儿
  • 7篇白质
  • 7篇白质损伤
  • 6篇脑白质
  • 6篇脑白质损伤
  • 5篇脑损伤
  • 5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弥散
  • 4篇高危
  • 3篇低出生体重
  • 3篇低出生体重儿
  • 3篇影像
  • 3篇弥散加权

机构

  • 26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陈丹
  • 16篇毛健
  • 9篇李娟
  • 7篇张静
  • 6篇冯子鉴
  • 4篇尚云晓
  • 3篇张懿
  • 3篇王晓明
  • 3篇杜亚男
  • 2篇王恋
  • 2篇王英杰
  • 2篇吴琼
  • 1篇王华
  • 1篇相云
  • 1篇刘丽
  • 1篇祁英
  • 1篇于文婷
  • 1篇薛辛东
  • 1篇陈丽英
  • 1篇范玉颖

传媒

  • 9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卫生职业教育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发育医学电子...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全国第九届新...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MRI成像表现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及头MRI表现,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头MRI在新生化脓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2004年8月到2011年2月经临床及脑脊液生化、头MRI扫描确诊的49例新生...
张静陈丹杜亚男于文婷王英杰毛健李娟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影像分析
文献传递
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临床特点及磁共振影像学发现被引量:28
2010年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影像学特征。方法总结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收治的519例早产儿资料(277例晚期早产儿,242例早期早产儿),对其头部常规MRI和DWI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晚期早产儿中,脑白质损伤118例,占脑损伤的71.9%(118/164),占全部晚期早产儿的42.6%(118/277)。早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占脑损伤的69.2%(92/133),占全部早期早产儿的38.0%(92/242),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与早期早产儿相比无明显差异。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无明显临床症状者占61.9%(73/118),重症脑损伤(广泛性及弥漫性脑损伤)早期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占75%(15/20)。损伤1周内,DWI表现为高信号,T1WI信号正常或稍高信号,伴或不伴T2WI高信号;弥漫性损伤者呈DWI高信号,常规MRI无明显信号改变。结论脑白质损伤在晚期早产儿亦较常见。重症脑白质损伤患儿早期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DWI在损伤早期的敏感度高于常规MRI。
陈丹毛健李娟刘丽张懿
关键词:脑白质损伤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晚期早产儿
应用DWI结合常规MRI动态评价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T1WI-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评价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CWMD),明确早期行 MRI 检查的最佳时间,并根据 MRI 表现客观评价其预后。方法对649例晚期早产儿行常规 MRI 和 DWI 检查,对271例确诊早产儿 CWMD 进行分析,观察不同类型 CWMD 早期 MRI 信号特点,并对其中76例随访,比较不同类型 CWMD 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1)高危的晚期早产儿 CWMD 占41.8%。271例确诊早产儿 CWMD 中局灶性 CWMD 170例,广泛性77例,弥漫性24例。第1次行头磁共振检查的时间为(8.3±6.4)及(1.7~14.7)天,复查时间为(19.9±5.2)及(14.7~25.1)天,36例病灶范围减少,23例病灶消失,17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软化(6.3%),在3种不同类型 CWMD 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2)生后2周内,DWI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8%表现为高信号,T1WI 信号无变化或稍高信号,伴有或不伴有 T2WI 低信号。局灶性CWMD DWI 高信号持续时间长达3周以上,弥漫性 CWMD 持续时间较短(2周以内)。(3)局灶性CWMD 常仅累及一处损伤(65.3%),主要集中在侧脑室后脚(53.5%);广泛性 CWMD 常累及胼胝体和内囊(79.2%);而弥漫性 CWMD 常合并灰质损伤(50.0%)。(4)损伤类型与患儿神经发育结局有较好的相关性。损伤1~3周复查,局灶性 CWMD 有97.1%病灶消失或病灶范围减少,表现为 DWI 信号正常或稍高信号;T1WI 高信号,伴有或不伴有 T2WI 高信号;而弥漫性 CWMD100%发生软化,表现为 T2WI 高信号,T1WI 和 DWI 均为低信号。结论应该选择生后2周内(1周内最佳)对高危晚期早产儿进行 DWI 和常规 MRI 检查,以早期发现病变。局灶性 CWMD 预后较好,通常不会发生软化,而合并有灰质损伤或弥漫性 CWMD 预后极差,需要继续动态随访,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冯子鉴陈丹张静王晓明李娟毛健
关键词:脑白质损伤弥散加权成像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临床相关因素及损伤类型的研究
@@我们通过对新生儿期是否伴有低血糖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探讨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阐明不同损伤类型的临床表现及MRI演变规律,为临床诊断及预后判定奠定基础。
张懿陈丹陈丽英王晓明刘丽毛健
关键词:预后
文献传递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例
2006年
范玉颖陈丹毛健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新生儿甲状腺不肿大收缩期杂音眼球突出心脏听诊
高危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的病因学及损伤类型的回顾研究
目的 本研究以MRI诊断为标准探讨高危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以及脑损伤类型和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2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649例接受了头部常规磁共振(T1WI-T2WI...
冯子鉴陈丹张静王晓明李娟毛健
磁共振成像在早产儿白色念珠菌感染脑脓肿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致脑脓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中枢神经系统IFI早产儿临床资料,8例患儿于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接受了MRI T1WI、T2WI和DWI 3种序列头部检查。结果 8例IFI早产儿均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其中7例表现为脑脓肿,4例伴有脑膜炎。7例脑脓肿患儿MRI提示侵袭范围广泛,皮层下白质、深部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受累。其中4例MRI检查在感染后11 d内完成,表现为弥漫或多发粟粒样结节,DWI呈高信号,而T1WI和T2WI改变不明显,DWI信号3周后近消失;在感染的2~4周T1WI/T2WI信号改变最明显,结节可呈环形,T1WI周边为高信号,中央低信号,T2WI信号与之相反,严重者表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在T1WI可见明显强化效应。4周后病灶在T1WI也逐渐变少和变小,转为点或线样的高信号,T2WI明显低信号。2例MRI动态随访表现有髓鞘发育延迟,胼胝体变薄。结论 MRI-DWI和动态的MRI改变可为早产儿白色念珠菌感染脑脓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转归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毛健李娟陈丹张静杜亚男王英杰李新王睿陈丽英王晓明
关键词:脑脓肿白色念珠菌磁共振成像早产儿
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200g)生存的临床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住院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通过分析母孕期病史、新生儿出生时情...
王恋张静陈丹毛健李娟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死亡率
文献传递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七年制儿科课间实习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七年制儿科课间实习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72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人。在儿科课间实习中,实验组采用PBL结合CBL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两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及理论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学生对PBL结合CBL教学模式评价较高,且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儿科课间实习的兴趣,有利于理论结合实际及临床思维的培养,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张懿尚云晓陈丹吴琼
关键词:儿科PBLCBL教学模式课间实习
早产儿微小型脑白质损伤的MRI-DTI评价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不同程度的微小型脑白质损伤(CWMD)进行评价,探讨DTI在早产儿CWM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住院治疗的31例早产儿,分为局灶性CWMD组11例,广泛性CWMD组10例,同时正常对照组10例,比较三组患儿侧脑室旁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各向异性(FA)值,应用Pearson系数检验ADC值及FA值变化的相关性,同时观察三组患儿的彩色FA图。结果局灶性CWMD组及广泛性CWMD组的ADC值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局灶性CWMD组及广泛性CWMD组FA值均低于正常组,广泛性CWMD组FA值低于局灶性CWM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后处理的FA彩图提示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域的FA值按正常组、局灶CWMD组及广泛CWMD组顺序依次减低。结论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定量评估微小型CWMD程度。在CWMD评价方面,FA值比ADC值可能更加准确。
刘骁毛健李娟陈丹祁英高军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