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桂珠

作品数:87 被引量:2,043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40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6篇水稻
  • 17篇植物
  • 16篇叶片
  • 14篇叶绿
  • 13篇高产
  • 12篇超高产
  • 11篇光合作用
  • 10篇叶绿素
  • 9篇亚热带
  • 9篇活性
  • 9篇高产水稻
  • 8篇电子传递
  • 8篇叶绿素荧光
  • 8篇杂交
  • 8篇剑叶
  • 8篇超高产水稻
  • 7篇植物叶
  • 7篇植物叶片
  • 7篇木本
  • 7篇木本植物

机构

  • 76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华...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美国犹他大学
  • 1篇华盛顿卡内基...

作者

  • 86篇林桂珠
  • 65篇彭长连
  • 65篇林植芳
  • 16篇欧志英
  • 16篇孙谷畴
  • 12篇李双顺
  • 11篇阳成伟
  • 11篇陈贻竹
  • 10篇孔国辉
  • 5篇温学
  • 5篇刘淑娴
  • 5篇段俊
  • 4篇孙梓健
  • 4篇梁承邺
  • 3篇陈少薇
  • 3篇王伟
  • 3篇温达志
  • 3篇徐信兰
  • 3篇陈芳
  • 2篇刘鸿先

传媒

  • 2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5篇Acta B...
  • 7篇作物学报
  • 6篇植物生理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科学(C...
  • 3篇植物生理学通...
  • 3篇广西植物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全国植物光合...
  • 2篇中国植物生理...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与...
  • 1篇华南植物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13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9篇2000
  • 5篇1999
  • 7篇1998
  • 5篇1997
  • 6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 3篇1988
  • 1篇1985
  • 1篇1900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酸雨对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8
2003年
研究模拟酸雨对3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值(2.5,4.5,5.6)的模拟酸雨对水稻和小麦的种子萌发没有影响,但明显抑制了玉米种子萌发。模拟酸雨条件下,3种农作物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减少,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而叶绿素a/b的变化却不明显。pH4.5和5.6的模拟酸雨对玉米Fv/Fm、光化学猝灭(qP)的影响较小,非光化学猝灭(NPQ)却明显下降,表明酸雨伤害了植物PSII天线对激发能的非辐射耗散能力。
彭彩霞彭长连林桂珠温达志
关键词:模拟酸雨农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两种浮萍植物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对模拟酸雨的敏感性被引量:12
2005年
用蒸馏水和不同pH值(5.5,4.5,3.5和2.5)的模拟酸雨培养浮萍(Lemn aminorL.)和紫萍(Spirodela polyrrihiza(L.)Schleid)48h后,测定叶状体膜系统渗漏率,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酸雨pH的下降,两种浮萍叶状体的膜系统渗率增大,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浮萍和紫萍对酸雨的敏感性和伤害时细胞与叶绿体形态变化显示一定的种间差别。浮萍的结构性损伤始于pH4.5,原生质体收缩,出现质壁分离,基粒结构混乱;pH3.5时叶绿体肿胀呈球状,片层结构破坏并出现许多空泡。紫萍在pH3.5时膜系统的外渗率仍较低,基粒和基质类囊体结构无明显改变;pH2.5时叶绿体结构才出现严重伤害,但未见明显的肿胀与质壁分离现象。因此认为在两种浮萍的共生水体中,紫萍对酸雨污染有较强的生存竞争能力,而浮萍则可用作pH<4.5水体的灵敏指示植物。
林植芳彭长连徐信兰林桂珠
关键词:浮萍模拟酸雨叶绿体超微结构
磷素利用效率不同小麦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被引量:38
2000年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比技术与光合速率的测定 ,比较了高、中、低磷素利用效率共 8个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 ( WUE)与光合作用特性。土壤干旱条件下 ,叶片宽度和单叶干重显著减少 ,δ13C值提高约 2‰ ,光合速率降低 16%~ 75% ,长期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大 2 .3~ 3.0μmol/ mmol,因磷效不同而异。高磷效的小麦的δ13C和对 13C的分馏率Δ值较低 ,不论在正常的田间土壤水分或干旱下 ,其瞬时的水分利用效率或长期的水分利用效率皆高于磷效中等或低磷效的品种。正常条件下品种间的光合速率 ( Pn)差别不大 ,干旱下则高磷效品种可保持 68%~ 84 %的 Pn,而低磷效小麦的 Pn 只为其对照的2 5%~ 4 9%。小麦种子的 Δ值与单株籽粒重呈负相关性 ,r2 =- 0 .7184。高磷效的冀 87- 4 617是供试小麦中 Pn 和 WUE最高的品种。
彭长连林植芳林桂珠
关键词:小麦光合作用水分亏缺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对光氧化的敏感性(简报)被引量:9
2000年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的SOD和PEPCase 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呈单峰形,顶端下数第2 位叶的活性最高。甲基紫精(MV) 光氧化作用引起光合色素降解,Fv/Fm 、qP 和ΦPSⅡ下降,qN 和KD 升高。第2位叶的变化较少,表现对光氧化较强的耐受力。未完全成熟的第1 叶位幼叶比成熟叶对光氧化的敏感性较高些。
彭长连林植芳林桂珠
关键词:玉米叶位光氧化敏感性
超高产水稻剑叶衰老过程中PSⅡ激发压与Rubisco大、小亚基含量的相关性(英文)被引量:2
2003年
研究了大田生长条件下两系超高产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两优培九”和我国大面积推广的三系杂交水稻“汕优63”从灌浆期到收获期剑叶PSⅡ光化学特性和Rubisco大、小亚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随剑叶生长时间的延长先缓慢下降,后期有一个快速降解的过程,“汕优63”降解的速率高于“两优培九”;Fv/Fm和qP都呈下降的趋势,qN则是先降然后上升。激发压(1-qP)在前期的变化较为平稳,后期则急剧增加,“汕优63”较“两优培九”增加快。Rubisco大、小亚基的含量与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一样在前期下降比较慢,后期也有一个快速降解的过程,“汕优63”比“两优培九”降解快。激发压的增加与Rubisco大、小亚基的降解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性。我们推测PSⅡ激发压的急剧增加可能诱发了水稻剑叶的快速衰老过程。“两优培九”高产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可能是它比“汕优63”有更强的光合能力并能维持更持久和较高的光合功能期。
欧志英彭长连林桂珠阳成伟
关键词:水稻剑叶RUBISCO衰老
水稻叶片不同生育期叶黄素循环及抗氧化系统组分的日变化
以水稻品种特三矮2号和超高产品种65396的剑叶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叶片不同生育期叶黄素循环和抗氧化系统的日变化。在田间条件下,随光照的增加,PSII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中午达到最低;DES变化则相反;在生长前期...
阳成伟陈贻竹彭长连林桂珠欧志英
关键词:叶黄素循环抗氧化系统光抑制水稻
文献传递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幼穗和花药发育期的蛋白酶活性变化被引量:5
1997年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5的可育与不育株在一次枝梗期的幼穗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相近。雌雄蕊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分化期的可有株可溶性蛋白较不育株的分别高21%和12.3%;可有株在花粉二核和三核期亦有较高含量。不育株在雌雄蕊形成期后,酪蛋白酶活性迅速增高,而可有株至二核期才增高。不育株除在二次枝梗期的内肽酶活性略低外,其余阶段酶的活性较高。育性转变时内肽酶类型亦发生变化。可有株有较高的氨肽酶活性.
孙谷畴林植芳林桂珠梁承邺
关键词:水稻光敏核不育蛋白酶农垦58S
水稻的光合作用、生长、碳同位素分辨作用及抗渗透胁迫性对CO_2浓度增高的响应(英文)被引量:2
2002年
四个水稻 (OryzasativaL .)品种“IR72”、“特三矮 2号”、“桂朝 2号”和“Ⅱ优 44 80”在田间栽于含 35 μmol mol和 6 0 μmol molCO2 的塑料大棚中 ,自然光照。高浓度CO2 下供试水稻品种的光合速率变化表现为提高型 (“IR72”、“特三矮 2号”)、稳定型 (“桂朝 2号”的Pn几无变化 )和下调型 (“Ⅱ优 44 80”)。生长速率、穗重、由Δ1 3 C计算而得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和清除DPPH· 自由基的能力皆增加。除“Ⅱ优 44 80”外 ,其他 3个品种明显增高总生物量。供试品种的穗重 总生物量比不同程度地受到高浓度CO2 的改变。叶片段经PEG渗透胁迫后 ,不同的生长于高浓度CO2 者的电解质渗漏率较小。结果表明高浓度CO2 可改变水稻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关系特性 ,品种间不同的响应显示了选育适于未来高浓度CO2 下具有高产和抗逆性品种的可能性。
彭长连段俊林桂珠陈贻竹彭少麟
关键词:水稻光合作用渗透胁迫
菠萝叶片PEP羧激酶与底物结合时构象的变化
1992年
菠萝叶片PEP羧激酶与底物OAA和ATP及配基Mn^(2+)等结合时引起紫外差示吸收光谱峰位和方向上的变化。OAA与酶结合诱导产生的差示吸收光谱在268—280nm处有一个宽负峰。ATP与酶结合出现两个差示负峰(242.5和273.5nm)。双底物OAA和ATP同时与酶结合,光谱上呈现252nm和268nm两个峰。Mn^(2+)不论与ATP或与ATP+OAA一起与酶反应时,皆使原来的峰位漂移,且正负方向逆转。酶蛋白在323nm有最大的荧光发射。OAA引起荧光发射强度增大,ATP及ATP+Mn^(2+)则减弱荧光发射。Mn^(2+)与OAA及ATP的复合效应导致荧光强度进一步减弱。
林植芳孙谷畴林桂珠郭俊彦
关键词:菠萝叶片构象变化ATP
超高产杂交稻剑叶中C_4途径酶活性和稳定碳同位素分异作用的变化(英文)
2003年
以超高产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培矮64S/E32”和多年来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孕穗后剑叶中C4途径酶和对稳定碳同位素分异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籽粒灌浆期(移栽后68~75 d)的两个品种剑叶中NADP-MDH活性最高,随后下降;超高产杂交水稻“培矮64S/E32”的NADP-MDH的活性明显高于“汕优63”;PEPCase和NADP-ME活性在黄熟期之前的叶片中持续上升。不同生育期的叶片与籽粒的△13C值相近(19.49‰~19.82‰),在成熟期时较高。超高产水稻“培矮64S/E32”叶片的平均△13C值比“汕优63”高0.43‰。
阳成伟林桂珠彭长连陈贻竹欧志英
关键词:超高产水稻稳定碳同位素剑叶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