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平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分子束
  • 3篇分子束外延
  • 1篇钝化
  • 1篇异质结
  • 1篇原位
  • 1篇锗硅
  • 1篇锗硅合金
  • 1篇探测器
  • 1篇光电
  • 1篇硅化锗
  • 1篇红外
  • 1篇红外探测
  • 1篇红外探测器
  • 1篇分子束外延生...
  • 1篇SI(100...
  • 1篇SI异质结
  • 1篇XSI
  • 1篇
  • 1篇掺硼
  • 1篇掺杂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杨小平
  • 4篇盛篪
  • 3篇张翔九
  • 3篇王迅
  • 3篇卫星
  • 2篇龚大卫
  • 1篇卢学坤
  • 1篇叶红娟
  • 1篇陆昉
  • 1篇崔堑
  • 1篇蒋维栋
  • 1篇李炳宗
  • 1篇周涛
  • 1篇王勤华
  • 1篇吕宏强
  • 1篇樊永良
  • 1篇沈学础
  • 1篇胡际璜

传媒

  • 2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Journa...
  • 1篇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9μmp^+—GexSi1—x/p—Si异质结内光电红外探测器被引量:1
1994年
用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了p+-GexSi1-x/p-Si异质结,并用平面工艺制成了内光电红外探测器,器件截止响应波长达9μm,在52K时,Rv500K=3.3×103V/W.
龚大卫卢学坤卫星杨小平胡际璜盛篪张翔九王迅周涛叶红娟沈学础
关键词:异质结锗硅合金红外探测器
用氢钝化Si(100)面抑制分子束处延界面的硼尖峰被引量:2
1993年
采用一种新的简便的氢钝化方法,可以在Si(100)衬底表面获得稳定的钝化层。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RHEED),C-V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等方法对衬底表面及其上面生长的分子束外延层进行检测,发现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衬底表面被碳、氧沾污,降低退火温度至少200℃,并完全消除外延层与Si(100)衬底界面处的高浓度硼尖峰。在此基础上,结合衬底表面锗束处理的实验结果,对硼尖峰的主要来源是由于硅衬底表面的氧化层这一观点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
卫星龚大卫杨小平吕宏强崔堑盛篪张翔九王迅王勤华陆昉孙恒慧
关键词:分子束外延钝化
分子束外延中的掺硼工艺被引量:1
1992年
我们在硅分子束外延中利用共蒸发B_2O_3的方法在硅中进行硼掺杂,掺杂浓度可控制在4×10^(17)cm^(-3)至4.2×10^(19)cm^(-3)之间,这说明不需要利用离子注入或高温掺杂炉,也可以在硅外延层中实现有效的P型硼掺杂.我们还对掺杂外延层的质量进行了初步分析:外延层剖面均匀、没有明显的偏析现象;当硅源速率在 2A/s时,外延层中氧含量与衬底相同.
杨小平蒋维栋樊永良盛篪俞鸣人李炳宗
关键词:分子束外延掺硼掺杂
分子束外延生长Ge_xSi_(1-x)的原位俄歇定量分析
1992年
通过分子束外延生长不同组分的Ge_xSi_(1-x)标样,测量其俄歇谱(dN/dE~E),得到了在指定的实验条件下Ge(LMM)和Si(KLL)幅度之比与Ge组分x的关系,与只用纯Ge和纯Si原子灵敏度因子之比计算结果差别很小.证明俄歇电子谱是组分x原位测量的有效手段,相对误差在10%以内.讨论了Ge的偏析现象,在x>0的情况下Ge偏析不致于影响上述测量方法的准确性.
卫星周铁城杨小平俞鸣人张翔九盛篪王迅
关键词:分子束外延硅化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