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汝资

作品数:28 被引量:253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城市
  • 3篇演进
  • 3篇生产率
  • 3篇全要素生产率
  • 3篇资源型
  • 3篇资源型城市
  • 3篇经济效率
  • 3篇长江
  • 3篇城市群
  • 2篇要素生产率
  • 2篇一体化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
  • 2篇省际
  • 2篇土地财政
  • 2篇协调发展
  • 2篇份额
  • 2篇财政
  • 2篇产业结构
  • 2篇长江中游

机构

  • 18篇南昌大学
  • 12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北省环境演...

作者

  • 28篇李汝资
  • 12篇刘耀彬
  • 11篇宋玉祥
  • 7篇王文刚
  • 3篇朱邦耀
  • 2篇李国柱
  • 2篇谢德金
  • 2篇李雨停
  • 1篇赵宏波
  • 1篇陈晓红
  • 1篇卢万合
  • 1篇王芳
  • 1篇庞笑笑
  • 1篇喻群
  • 1篇于婷婷

传媒

  • 4篇地理科学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华东经济管理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企业经济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科技广场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林省区域农地生产效率及其变动特征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方法对吉林省2001~2009年农地要素资源的投入生产效率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如下:①农地生产效率研究显示,2001-2009年吉林省农地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相对较高,在未达到DEA有效的年份,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有着较大的影响;从区域特征上看,2001~2009年中部地区平均综合效率水平高于东西部地区,东西部地区平均综合效率水平相当;②农地生产效率变化研究显示,吉林省各地区2001~2009年相邻年份农地利用的综合效率变动相对较小,历年全要素生产率则在总体上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趋势;2001~2009、2001~2005和2005~2009三组对比时间点的农地生产效率变化显示东中部地区的农地生产平均综合效率呈现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综合效率呈增长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要素生产率均呈增长趋势,西部地区变化最为明显。
王文刚李汝资宋玉祥王芳
关键词:DEAMALMQUIST农地生产效率
中国城市用地扩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土地财政的门槛效应视角被引量:2
2019年
文章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财政作用下,城市用地扩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得到强化,并随土地财政规模增大,呈非线性负向“阶梯型”,与中国快速城市化阶段性特征相吻合。同时,城市用地扩张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可见,长期以来,土地财政驱动资源要素不断向城市倾斜,这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土地财政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发展,通过城乡用地转换对农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亟须从城市-乡村系统角度认识农业发展问题。因此,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经济转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农业生产潜力,是未来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问题。
李汝资吕芸芸王文刚刘耀彬
关键词:土地财政城市用地扩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门槛效应
东北地区经济差异演变与空间格局被引量:20
2013年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相对发展率、泰尔指数定量分析1995年以来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特征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分析表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绝对差异总体增大,相对差异呈明显的倒"U"型,但金融危机过后有进一步上升趋势;区域内部差异远大于各省区之间差异,各省区内部差异明显不同,黑、辽与吉、蒙东呈现出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差异水平匹配的"高高"、"低低"俱乐部发展趋势;经济水平呈现出显著的"T"字型空间格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南北差异明显,辽中南城市群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对东北地区经济差异演变与空间格局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主体功能区划将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李汝资王文刚宋玉祥
环鄱阳湖区县域城镇化对碳收支平衡的影响
2023年
协调推进县域城镇化与碳收支平衡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已有文献大多局限于城镇化对碳排放或碳汇的单一影响,对碳收支平衡的探讨相对欠缺。本文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数据,揭示1980—2020年环鄱阳湖区县域城镇化与碳收支平衡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而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三个维度探究县域城镇化对碳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0年以后,环鄱阳湖区整体碳排放量大于碳吸收量,研究区整体由碳汇区逐渐转变为碳源区。②环鄱阳湖区县域碳收支平衡比不断缩小,碳赤字县域不断增加,且碳赤字区逐渐向西侧环湖边缘区扩散。③整体上,环鄱阳湖区县域城镇化综合水平对碳收支平衡比具有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人口城镇化对碳收支平衡比的负向影响最大,土地城镇化次之,而经济城镇化对碳收支平衡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④此外,政府干预程度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结构对研究区县域碳收支平衡比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强,对外开放水平对研究区碳收支平衡比的影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李硕硕李汝资刘耀彬邓伟凤刘澄浩魏国恩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碳收支
中国头部民营企业总部区位空间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2023年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2005—2020年中国500强民营企业统计数据,探究中国头部民营企业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子。研究发现:①2005—2020年中国头部民营企业呈现东、中、西非均衡分布的空间特征,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空间分布结构由“单核、多点”转变为“一带、双核、多点”;②中国头部民营企业的主营行业结构集中度较高,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主导地位,民营企业的行业部门结构总体与我国经济结构演化相一致;③省域视角下,经济发达省域头部民营企业的空间集中度与行业集中度均呈下降趋势,经济欠发达省域头部民营企业数量较少,集中度较高;④中国头部民营企业的空间分布受经济、政策、市场和地区驱动力等多因素影响,经济、政策和地区驱动力的影响呈增强趋势,市场驱动力影响程度有所下降。
王文刚王文刚李汝资
关键词:产业结构
江西省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时空变动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9年
运用DEA-BCC模型测度了2000—2015年江西省各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并运用面板Tobit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绿色经济效率在全省层面及城市层面呈现波动上升状态,纯技术效率逐步提升,但规模效率波动起伏较大,仍未具备理想的规模报酬优势;南昌、九江、赣州在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具备组织管理和制度优势,但尚未形成规模化。新兴城市萍乡、新余等因地制宜,绿色经济发展情况较好;从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上看,实证结果符合"波特假说"及"污染天堂假说",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劳动力资本合理配置对江西省绿色生产效率的提高起推动作用。
李汝资潘锴
关键词:影响因素DEA-TOBIT模型
经济与管理学类社团培养拔尖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南昌大学计量经济研究会为例
2016年
大众化教育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保障,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与园地,承担着育人使命。如何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培养拔尖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而经济与管理型学术科研社团的设立为拔尖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本文拟从综合类高校经济与管理学本科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困境以及经济与管理型社团培养拔尖人才的创新模式与制度保障等方面予以分析,以期能够有助于拔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立。
李汝资陈亦兵
关键词:拔尖人才培养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演变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9.86%的平均年增长率,连续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上还没有过另外一个国家在如此长时间内保持如此之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创造了“中国奇迹”。然而也出现了诸如投资过热、内需不足、...
李汝资
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文献传递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演进格局及其竞争份额潜力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从市场一体化、产业分工、城乡统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与保障六方面构建了城市群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演进格局进行了测度,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方法进一步对各城市群产业融入份额及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总体上还处于初中级发展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分维度过程不仅体现在整个城市群发展的水平上,而且体现在各个子城市群的空间分异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群经济总量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三次产业内部竞争不仅体现在竞争份额不同上,而且体现在发展潜力上也存在较大差距上。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成立跨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建立跨区域合作共享机制、拓展城市群产业链融通机制、推进产业一体化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
刘耀彬喻群李汝资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
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识别及其特征成因分析被引量:38
2016年
分析、界定资源型城市不同转型阶段内涵及特征,构建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识别体系。引入具有隶属函数性质的分段函数模型,识别转型阶段、分析转型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吉林省资源型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转型效果均有所提升,总体进入基本转型阶段,经济转型特征最为明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差异显著,其中石油类城市转型较好,森工类、煤炭类城市转型较差,资源枯竭型城市较其他城市转型难度大;同时城市的资源依赖特征仍然突出。评价结果符合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实际情况。最后从中央政策、产业基础与空间区位、资源禀赋、地方财政等方面分析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特征成因,并提出了吉林省资源型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路径。
李汝资宋玉祥李雨停于婷婷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分段函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