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玉祥

作品数:77 被引量:985H指数:19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经济管理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0篇城市
  • 8篇城市群
  • 6篇生态
  • 6篇生态环境
  • 6篇资源型
  • 5篇资源型城市
  • 4篇人口
  • 4篇区域经济
  • 4篇老工业基地
  • 4篇产业结构
  • 4篇长株潭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农村
  • 3篇农业
  • 3篇经济增长
  • 3篇可持续发展
  • 3篇工业化
  • 3篇DEA
  • 3篇城市化
  • 2篇东北三省

机构

  • 67篇东北师范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吉林师范大学
  • 7篇长沙市规划信...
  • 5篇哈尔滨师范大...
  • 4篇河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辽宁省委党校
  • 3篇长春工业大学
  • 3篇渤海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共辽宁省委...
  • 1篇鞍山师范学院
  • 1篇辽宁大学
  • 1篇长沙市规划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4篇宋玉祥
  • 12篇王文刚
  • 12篇陈群元
  • 11篇李汝资
  • 8篇陈晓红
  • 7篇朱邦耀
  • 7篇于婷婷
  • 6篇李飞
  • 6篇满强
  • 6篇庞笑笑
  • 5篇敖丽红
  • 4篇李国柱
  • 4篇丁四保
  • 4篇付加锋
  • 3篇李取生
  • 3篇沈滢
  • 3篇郭晓立
  • 3篇张平宇
  • 2篇佟连军
  • 2篇章光新

传媒

  • 7篇经济地理
  • 7篇地理科学
  • 5篇经济纵横
  • 4篇世界地理研究
  • 3篇地域研究与开...
  • 3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商业研究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生产力研究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生态经济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市场
  • 1篇软科学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科学管理研究

年份

  • 3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碳经济转型:政策、趋势与启示被引量:53
2010年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不仅是一个选择、一种必须,而且是要解决在怎样程度的速度和规模上促进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问题。世界各国各级政府和商业部门在调整贸易、融资和生产计划方面的决策上,提出了无数的低碳政策措施,发起各种低碳倡议。为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必须借鉴国际经验教训,中国要以超前的眼光对低碳经济进行战略部署,尤其要避免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被高碳排放锁定。
李飞庄贵阳付加锋宋玉祥
关键词:气候变化低碳经济
土地用途管制的外部性、内部性问题及制度改进探讨被引量:18
2012年
探讨了由于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完善而导致的管制外部性与内部性问题,这种外部性与内部性问题导致土地利用中存在几个问题:管制弹性的缺乏与资源市场配置相左,导致土地配置效率受损;管制中的区域外部性造成土地利用收益分配失衡,加剧区域发展不协调;内部性问题的存在使得寻租现象较为严重,并导致建设用地过量供给与农用地(或生态用地)低水平利用的共存。基于此,提出了现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应进行制度改进,建立市场增进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并简单探讨了一个制度改进的政策工具——区域间土地利用功能置换。
王文刚庞笑笑宋玉祥
关键词:外部性内部性
区域经济发展扩散研究评述被引量:3
2013年
区域经济发展扩散是一个对经济和社会都十分重要的现象,但学术界对发展扩散的专门研究还不多。而管理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对技术扩散、知识扩散等的研究则取得了许多成果。在学科交叉作用明显的当今社会,不同学科对各种"现象"扩散的研究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扩散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资料。对区域经济发展扩散的研究,要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加强对空间方面的研究;重视对发展扩散的过程和效应的研究。
沈滢宋玉祥郭晓立
关键词:区域经济
吉林省区域农地生产效率及其变动特征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方法对吉林省2001~2009年农地要素资源的投入生产效率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如下:①农地生产效率研究显示,2001-2009年吉林省农地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相对较高,在未达到DEA有效的年份,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有着较大的影响;从区域特征上看,2001~2009年中部地区平均综合效率水平高于东西部地区,东西部地区平均综合效率水平相当;②农地生产效率变化研究显示,吉林省各地区2001~2009年相邻年份农地利用的综合效率变动相对较小,历年全要素生产率则在总体上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趋势;2001~2009、2001~2005和2005~2009三组对比时间点的农地生产效率变化显示东中部地区的农地生产平均综合效率呈现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综合效率呈增长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要素生产率均呈增长趋势,西部地区变化最为明显。
王文刚李汝资宋玉祥王芳
关键词:DEAMALMQUIST农地生产效率
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识别及其特征成因分析被引量:38
2016年
分析、界定资源型城市不同转型阶段内涵及特征,构建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识别体系。引入具有隶属函数性质的分段函数模型,识别转型阶段、分析转型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吉林省资源型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转型效果均有所提升,总体进入基本转型阶段,经济转型特征最为明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差异显著,其中石油类城市转型较好,森工类、煤炭类城市转型较差,资源枯竭型城市较其他城市转型难度大;同时城市的资源依赖特征仍然突出。评价结果符合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实际情况。最后从中央政策、产业基础与空间区位、资源禀赋、地方财政等方面分析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特征成因,并提出了吉林省资源型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路径。
李汝资宋玉祥李雨停于婷婷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分段函数
中国城市群的协调机理与协调模型被引量:12
2010年
借鉴系统论、协同论和控制论等理论方法,从协调目标、协调动力、协调主客体、协调效应等4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城市群系统的协调发展机理,提出了纠偏效应这一新的理论论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系统的一般协调关系模型,并结合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特点,分别构建了主要针对发达地区城市群的治理式协调模型和主要针对欠发达地区城市群的预防式协调模型.
陈群元宋玉祥
关键词:城市群
吉林省经济效率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被引量:14
2016年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吉林省2003~2013年经济效率差异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经济发展总体效率相对较高,纯技术效率值较为稳定,规模效率值波动上升,处于规模收益持续递增阶段,规模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中部地区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东部和西部;在分解效率方面,与综合效率大致相同,中部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高于东部和西部;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不同城市投入的资源水平存在差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由中部地区向东、西部扩张的空间格局。不同城市类型、城市规模对吉林省经济效率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政策、市场经济、工业基础和产业集聚、科技水平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于吉林省经济效率空间格局的演化。
于婷婷宋玉祥浩飞龙王文刚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经济效率
清代东北地区土地开发及其动因分析被引量:33
2005年
论述了清代东北地区土地开发过程、特点和趋动因子。指出封禁时期土地开发主要集中于辽河流域及辽西地区,吉、黑两地只有零星开发,总的呈现一派大荒景象。开禁后,先后在奉天、吉林、黑龙江进行了大面积的放垦。大规模的移民和高速度的土地开发世所少见。最后分析了影响东北地区土地开发的主要趋动因子,指出巨大的人口压力、连年的大灾荒以及清朝政府的土地开发政策是造成清代晚期东北地区大规模移民和高速度土地开发的重要原因。
李为张平宇宋玉祥
关键词:清代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被引量:9
2007年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区域物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实体移动平台,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区域物流的更进一步发展。
敖丽红宋玉祥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物流
20世纪以来东北城市的发展及其历史作用被引量:47
2005年
东北地区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并形成特有的文化,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中原地区。东北地区近现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近 100年的事情。20世纪以来, 东北地区经历了清政府的移民实边, 俄、日等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与掠夺开发, 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重点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剧烈变革, 东北城市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并后来居上成为我国除几个直辖市外,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城市相比, 东北城市发展有着特定的社会政治与经济背景, 但也清晰而集中地反映了城市化与交通发展、工业化相互促进, 同步发展的特征。本文试图把东北地区近百年来城市的发展置于区域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进行考察, 着重探讨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城市发展的动因, 同时阐明它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及全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宋玉祥陈群元
关键词:历史作用城市发展工业化交通运输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