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 作品数:29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隐喻性思维与中西文化认知被引量:4
- 2007年
-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它的研究重点是隐喻概念体系。隐喻的文化本质体现在它的文化原型色彩。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李晓红
- 关键词:隐喻思维文化
- 文化关键词的语义流变与中西文化会通
- 2012年
- 文化关键词是凝集人类文化经验和知识的思维成果,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词语。语言三要素中,语义与历史的进程关系最为紧密,因为它能描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化关键词都是西化的产物,偏离了其最初含义。本文择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关键词,以它们的语义演绎为"抓手"来描述历史文化的变迁,力图做到对中西方文化会通的认知与把握,同时指出西方近现代的文化强势对汉语主体性的深远影响。
- 李晓红
- 关键词:语义流变
- 全人教育视域下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教育的本真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全人教育认为教育要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还要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使其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精神、灵魂和创造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全人教育“学生—社会—人类—环境”多维协调发展的理念与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认证体系契合度高,要全方位和全过程地提高中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要调整培养目标,拓展国际视野;要改革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要优化课程体系,培育旅游道德;要培育教师素养,转变教师角色;要创新教学方式,迎接未来挑战。
- 李晓红
- 关键词:全人教育旅游高等职业教育
- 诗歌翻译中的审美移情与艺术生成被引量:2
- 2010年
- "移情"是一种审美常态。诗的妙处往往都从移情作用得来,诗人常常通过移情把自己的情丝外射到审美对象中去。诗歌翻译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能否恰如其分地把原作中的诗情化为另一种语言,在目的语读者中引起相似的审美和情感效果。
- 李晓红
- 关键词:诗歌翻译移情艺术生成
- 接受美学视域下旅游汉英翻译的审美再现被引量:6
- 2009年
- 旅游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具有极为明确的目的性,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旅游翻译中,作为源语文本第一读者的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准确传递旅游信息,而且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反应效果,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本的意美、形美和音美,使译文语言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使目的语读者知之、乐之、好之。
- 李晓红
- 关键词:接受美学旅游翻译审美
- 批判话语分析理论与批判性语篇阅读被引量:2
- 2005年
- 批判话语分析是国外近20多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它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客观再现真实的简单的、透明的手段,语言能够构建并控制社会关系,它的背后隐藏着意识形态和权力分配,本文从批判话语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原则入手,阐述了在语篇阅读中采用该理论的必要性和一些具体方法。
- 李晓红
- 关键词:批判话语分析语篇批评性
- 主体间性维度下的对话教学与意义生成被引量:8
- 2010年
- 主体间性是指认知主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相互交往和交流的特性,主体间性理论是继主体、主体性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对主体性的超越和深化。中国进入21世纪后,受哲学主体间性研究的影响,对于教育主体的研究开始进入共存与互存的天地——从师生孰为主体转向师生如何共为主体,即主体间性的平等对话。主体间性维度下的对话不仅是把某种真理、意义、态度等传递给另一方的方式和手段,更是一种理解过程和认识过程,语言是主体间信息和意义的传递手段,意义不是主体自身形成的,而是在主体间形成的。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是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变化。
- 李晓红
- 关键词:主体间性教学
- 文化语境与文学翻译话语建构被引量:10
- 2016年
- 作为跨文化的重要文学载体,文学翻译在将文学内容从一种文化语境转换为另一种文化语境的过程中,承受着不同文化语境的冲击,并谋求在文化冲击中达到沟通、同构或整合,从而构建新的文学翻译话语。文学翻译以文学作品为对象,属于话语的范畴,文学翻译的过程是将源语作者、文本和本土文化嫁接进目的语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对于原作的偏转和遗漏,以便加入目的语文化的权利对话,期间作者、译者、读者和目的语接受环境互为主体间性,在目的语文化语境下共同构建文学翻译话语。
- 李晓红
- 关键词:文化语境文学翻译主体间性
- 批判话语分析理论与批判性语篇阅读被引量:5
- 2007年
- 长期以来,语言一直被视作是用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一个简单、透明的工具,然而在批判话语分析理论中,语言同政治、社会规范、文化价值及信仰有着复杂的建构性的联系。本文从批判话语分析的定义和主要原则出发,举例说明了及物性、隐喻、词语意义、互文性、预设、能指和所指等批判话语分析理论中的语言形式在批判性语篇阅读中的作用。
- 李晓红
- 关键词:批判话语分析语篇批判性
- 语言哲学维度下的语言认知
- 2010年
-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对语言的研究发生了质的变化,语言不再是进行哲学研究的一种训练和准备,而是被当作一种描述手段进行哲学反思,语言上升到了本体的位置:语言不仅是我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段,更主要的是我们用来完成行动的方式,是存在的一部分。语言研究不仅是语言学的任务,它涉及语言与思维、语言与行动、语言与世界等重大哲学问题,只有了解了这些问题,我们才对语言有了真正的认知。从哲学层面来思考语言必将会使语言分析更为深入,见解更为升华,运思更为锐利。
- 李晓红
- 关键词:语言哲学语言思维隐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