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川

作品数:16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无力
  • 7篇重症肌无力
  • 7篇肌无力
  • 6篇重症
  • 6篇重症肌无力患...
  • 4篇评分
  • 3篇抑郁
  • 2篇定量评分
  • 2篇顿抑
  • 2篇抑郁量表
  • 2篇生活质量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量表
  • 2篇疗效
  • 2篇活质量
  • 2篇基因
  • 2篇汉密尔顿
  • 2篇汉密尔顿抑郁...
  • 1篇胆碱

机构

  • 16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西安医学院
  • 1篇榆林市第二医...

作者

  • 16篇李川
  • 12篇李柱一
  • 9篇郭鹏
  • 9篇张慜
  • 8篇李宏增
  • 7篇郭俊
  • 6篇杨永祥
  • 5篇汪杰
  • 5篇范玲玲
  • 5篇王圣元
  • 5篇马姗
  • 4篇张巍
  • 3篇赵代弟
  • 3篇杜婴
  • 3篇闫忠军
  • 2篇党丹
  • 2篇吴芳
  • 2篇卢佳睿
  • 1篇赵聪
  • 1篇李雪

传媒

  • 6篇现代生物医学...
  • 5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异常的肯尼迪病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KD)又称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pinobulbar muscular atrophy,SBMA),是一种少见的成人发病的性连锁隐性遗传疾病,发病者均为男性,主要特征为缓慢进展的延髓及肢体近端肌肉无力和萎缩,可伴肌肉痉挛和肌束震颤,以及雄激素功能低下等表现。
张慜赵代弟郭鹏李川沈金金卢佳睿李柱一张巍
关键词:隐性遗传病雄激素受体
青少年起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青少年起病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作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51例起病年龄≤18岁MG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性别、年龄),临床特点(临床分型、起病症状、疾病转归、胸腺情况)和合并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果青少年起病的MG患者发病年龄小于5岁者占45.9%,女性多见占53.6%。根据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MGFA)分型,Ⅰ型占80.3%,Ⅱa型占8.5%,Ⅱb型占9.1%,Ⅲa型占0.3%,Ⅲb型占1.4%,Ⅳb型占0.3%。由眼肌型MG(OMG)转化为全身型MG(GMG)患者39例(13.8%),主要诱发转化的因素为不规律用药或停药。诱发病情复发或加重的因素中以受凉多见,占63.6%。合并胸腺异常患者有60例,其中28例行胸腺切除术,术后病理分型:胸腺增生20例,胸腺瘤4例。合并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共20例,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占4.6%,甲状腺功能减低占0.6%,甲状腺囊肿占0.6%。共有6例患者发生过危象,其中5例发生肌无力危象者为由OMG转化为GMG患者。结论青少年MG患者有自己独特的临床特点:5岁之前发病更多见;诱发病情复发或加重的因素中以受凉多见;合并胸腺增生者多于合并胸腺瘤者;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范玲玲马姗杨永祥张慜王钧刚王圣元闫忠军李川郭鹏李柱一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青少年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免疫指标与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并分析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免疫指标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20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及采用比浊法检测IgG、IgA和IgM,进行分类比较其变化。结果: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IgG、IgA较眼肌型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CD3、CD4、CD8、IgG、IgA及IgM)和临床资料(男/女、眼肌型/全身型、检测时病程、检测时年龄)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液免疫低下组中,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缓解率比未用丙种球蛋白组的缓解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指标IgG、IgA、IgM、CD3、CD4、CD8虽然不能作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情和疗效的唯一评价指标,但对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体液免疫低下者用丙球蛋白的疗效较好。
汪杰李宏增李川赵待第郭俊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免疫指标临床疗效
18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纳入2013-03-2014-06在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MG患者188例,应用重症肌无力量化评分(QMG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RS)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比较不同教育水平、职业、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G,OMG)症状、胸腺情况等患者间SF-36评分的差异,并对QMG评分、年龄、HARS和HDRS得分与SF-36两项复合得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高级教育组在躯体疼痛项得分高于初级教育组(P<0.05),学生组在生理机能项(P<0.05)和生理角色功能项(P<0.05)得分均高于脑力劳动组,学生组在生理角色功能项得分亦高于体力劳动组(P<0.05);学生组在生理复合得分(PCS)项得分高于按照职业分组的其他3组(均P<0.05);OMG组在精神复合得分(MCS)项得分高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zed MG,GMG)组(P<0.05)。较高的QMGs、HARS得分和高龄可以预测较低的PCS得分,较高的QMGs和HARS得分可预测较低的MCS得分。结论影响MG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水平、职业、胸腺情况、MG的类型和GMG的类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心理障碍。较高的QMGs和HARS得分可以预测较低的PCS和MCS得分,年龄大可预测较低的PCS得分。
马姗范玲玲杨永祥张慜王钧刚王圣元闫忠军李川郭鹏李柱一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生活质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重症肌无力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析被引量:35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DRS)评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横断面研究2013-07—2015-03作者医院就诊的188例MG患者的临床资料和HDRS评分情况,并根据HDRS评分将其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析两组MG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HDRS评分间的关系。结果所纳入MG患者男女比例为1.02∶1,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yasthenia gravis,OMG)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zed myasthenia gravis,GMG)的比例为1.2∶1,以OMG起病和以GMG起病患者的比例为6.2∶1,病程中位数为2年,四分位数间距为1.8年,平均量化重症肌无力评分(quantitative myasthenia gravis,QMG)为(6.7±2.3)分,平均HDRS评分为(8.7±3.4)分,并发抑郁者65例,未并发抑郁者123例。影响HDRS评分和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P<0.01)、MG类型(P<0.01)、QMG得分(P<0.01)和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MGFA)分型(P<0.01)、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P<0.05)。结论影响MG患者HDRS评分和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MG类型、QMG评分和MGFA分型、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充分认识其抑郁发生情况有利于更好地治疗MG。
马姗范玲玲杨永祥闫忠军张慜王钧刚王圣元李川郭鹏赵代弟李柱一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抑郁
32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睡眠质量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31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稳定期的睡眠质量。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进行近1月的睡眠质量问卷调查、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表(QMG)进行病情评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对MG患者睡眠质量指数、各因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符合重症肌无力诊断标准、知情同意并纳入研究患者共有321例,男156,女165。研究发现,多数重症肌无力患者有睡眠质量问题:性别与睡眠质量、病情评定无相关性(P>0.05);重症肌无力患者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方面。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存在睡眠质量差这一问题。改善MG患者肌无力症状的同时,应注重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马姗范玲玲李宏增张慜杨永祥王圣元郭鹏李川李柱一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中国西北部122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中国西北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3年9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及胸外科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用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表(QMGs)进行病情评分,胸腺组织学类型以WHO分类为主,同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共纳入122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包括男性595例,女性626例。Ⅰ型MG患者的起病年龄最轻,其次是Ⅲa;各临床类型MG患者的病程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Ⅳb型MG患者的QMGs评分最高,病情最严重,Ⅰ型最低,病情最轻。合并胸腺增生的MG患者起病年龄最轻,其次是胸腺正常患者,合并胸腺瘤患者的起病年龄最大,显著大于合并胸腺增生者(P〈0.05);不同胸腺病理状态MG患者的QMG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不同类型胸腺瘤MG患者的起病年龄、QMGs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住院期间QMGs相比,随访患者各组QMGs均较前明显下降,且以胸腺瘤各组QMGs评分下降显著。结论:1眼肌型MG患者起病年龄最轻,临床症状也最轻;2胸腺增生患者起病年龄较胸腺瘤明显早,而胸腺瘤不同病理分型间起病年龄无明显区别;3胸腺手术切除患者病情恢复明显优于未切除胸腺患者,提示手术切除胸腺对于治疗MG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范玲玲马姗李宏增张慜杨永祥王圣元郭鹏李川李柱一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瘤胸腺增生
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成年神经发生的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异常免疫反应介导的糖尿病(DM)对大脑神经干/祖细胞(NSC/NPC)增殖的影响。方法:依据尿糖测定结果将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分为发病组和未发病组,观察两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和胰岛炎的严重程度。通过5-溴-2'-脱氧尿苷(BrdU)掺入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两组小鼠海马齿状回(DG)和侧脑室下区(SVZ)的BrdU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以评估NSC/NPC增殖情况。结果:发病组小鼠呈现出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典型症状,体重较未发病组明显减低。发病组小鼠胰腺组织中炎症评分为3分的胰岛数量明显多于未发病组,且胰岛炎症的平均评分显著高于未发病组(P<0.05)。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组小鼠大脑海马DG区BrdU阳性细胞显著降低(P<0.01);SVZ区的BrdU阳性细胞数量亦明显少于未发病组(P<0.001)。结论:异常免疫反应介导的DM可抑制小鼠大脑NSC/NPC的增殖。
党丹吴芳郭俊李宏增赵聪汪杰李川李柱一
关键词:糖尿病非肥胖型神经干祖细胞增殖
S14G-Humanin对β-淀粉样蛋白致小鼠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抑制效应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S14G-Humanin(HNG)对β-淀粉样蛋白(Aβ)致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LTP)抑制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海马脑片(n=20),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400 n M Aβ25-35组、400 n M Aβ25-35+200 n M HNG组、400 n M Aβ25-35+400 n M HNG组。应用多通道细胞外记录系统(MED系统)记录各组海马脑片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斜率,并与基础对照的EPSP斜率相比,计算相应的百分比作为LTP数值,观察可溶性Aβ25-35对海马CA1区LTP的抑制作用以及不同浓度HNG对Aβ25-35致LTP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 400 n M Aβ25-35组LTP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102.5±2.0)%vs(148.1±8.0)%,P<0.01],表明其可显著抑制海马CA1区LTP的产生;400 n M Aβ25-35+200 n M HNG组较400 n M Aβ25-35组LTP值显著增加[(121.3±2.9)%vs(102.5±2.0)%,P<0.01],表明其可部分减少400 n M Aβ25-35对海马CA1区LTP的抑制效应;而400 n M Aβ25-35+400 n M HNG组较400 n M Aβ25-35组LTP显著增加[(143.0±4.3)%vs(102.5±2.0)%,P<0.01],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143.0±4.3)%vs(148.1±8.0)%,P>0.05],表明其可以完全逆转400 n M Aβ25-35对海马CA1区LTP的抑制效应。结论 HNG能够逆转可溶性Aβ25-35对海马CA1区LTP的抑制作用,提示HNG对Aβ所致的突触可塑性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杜婴李川赵超纪光晰张巍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海马阿尔茨海默病小鼠
β微管蛋白4A基因新突变致非典型伴基底节及小脑萎缩的低髓鞘化脑白质营养不良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β微管蛋白4A (TUBB4A)基因新突变致非典型伴基底节及小脑萎缩的低髓鞘化脑白质营养不良(H-ABC)的临床、影像、基因学特征及发病机制,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明确诊断的非典型H-ABC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心理评估、神经影像及基因检测结果,总结其临床、神经影像学及基因学特点。结果 本例非典型H-ABC患者主要以进行性痉挛性瘫痪、轻度小脑共济失调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神经影像检查显示,双侧中脑腹侧、内囊后肢、侧脑室后角旁及半卵圆中心对称分布斑片状稍长T2高信号影,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影,双侧尾壳核及小脑半球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PET)检查显示,患者与相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者相比,脑干、小脑及尾壳核区域18F-FDG代谢水平明显降低。基因检测发现,在TUBB4A基因外显子区域有一处错义杂合突变位点c.70G〉A(鸟嘌呤→腺嘌呤),导致氨基酸改变(p.G24R,甘氨酸〉精氨酸),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pro)中未见报道;患者父母均未携带该突变;突变致病性预测软件分析显示其为有害突变,表明该处错义杂合突变为新生致病性突变。结论 TUBB4A基因突变的多样性导致不同程度的皮层下白质、小脑及尾壳核功能性和/或结构性损伤,进而造成H-ABC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影像呈非典型表现,TUBB4A基因检测分析有助于明确H-ABC诊断。
杜婴李川郭俊郭鹏李柱一张巍
关键词:突变神经影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