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浩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心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平滑肌脂...
  • 1篇血管周上皮样
  • 1篇血管周上皮样...
  • 1篇胰腺
  • 1篇胰腺肿瘤
  • 1篇影像
  • 1篇原发恶性
  • 1篇源性
  • 1篇源性肿瘤
  • 1篇诊断及鉴别诊...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央研究院

作者

  • 6篇朱浩
  • 3篇孙鹏飞
  • 3篇曹向荣
  • 2篇周俊林
  • 1篇董驰
  • 1篇焦宗宪
  • 1篇颉克蓉
  • 1篇王成
  • 1篇苏晓路
  • 1篇董永兴
  • 1篇王金涛

传媒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SCT诊断假性室壁瘤1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40岁.活动后胸闷、气喘半月余,1年前曾患急性前壁及侧壁心肌梗死,考虑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及回旋支,但未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经内科治疗后好转。
岳松虹王金涛朱浩周俊林
关键词:动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胰腺少见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胰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胰腺少见肿瘤的CT征象,包括肿瘤位置、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改变,评价各肿瘤间的影像学差异。结果 (1)肿瘤位置:头颈部15例,其中内分泌肿瘤7例、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体尾部5例,其中黏液性囊腺瘤2例、胰腺内分泌肿瘤2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2)肿瘤形态:类球形结节或肿块19例,分叶状肿块1例;肿瘤边缘模糊、不光整者2例,其中恶性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胰腺低分化内分泌癌1例;(3)肿瘤内部结构:单囊或多囊病变7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癌1例;囊实性病变4例,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实性病变9例,均为胰腺内分泌肿瘤。结论胰腺少见肿瘤的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评价这些征象有助于与胰腺导管腺癌的鉴别诊断。
叶斌强孙鹏飞曹向荣朱浩
关键词:胰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纵隔原发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合并淋巴结转移1例
2023年
患者男性,51岁,因活动后气短、间歇性咳嗽伴胸痛半年,体检发现纵隔肿物6天入院。患者肿瘤标志物均未升高。胸部CT平扫示:中纵隔偏右侧有一类圆形密度混杂肿块影,大小7.5 cm×5.5 cm, 与上腔静脉界限不清,多考虑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巨淋巴结增生症待排。术中发现肿物位于中纵隔偏右,大小7.5 cm×5.5 cm, 质硬,血管丰富,遂将肿瘤完整切除。
苏晓路王成董驰朱浩
关键词:纵隔肿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报道
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影像组学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影像组学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21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ACS、慢性冠脉综合征(CCS)及无冠心病(CHD)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测试队列,并全自动提取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近端的PCAT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回归筛选特征,基于最终筛选结果分别构建ACS的预测模型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果构建的所有模型在训练队列和测试队列的诊断性能都较高(曲线下面积均>0.85)。结论基于PCAT影像组学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临床上具有ACS风险的患者。
景梦园朱浩孙建清席华泽邓靓娜韩涛张斌周俊林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
血管生成靶向纳米粒子c(RGDyK)@SiO_2@Fe_3O_4的合成及生物性能
2012年
背景:SiO2含有较多的羟基官能团,可进一步功能化而与靶向性配体相偶联,从而拓展Fe3O4@SiO2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目的:探讨靶向性纳米粒子c(RGDyK)@SiO2@Fe3O4)的合成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方法:采用一壶化学共沉淀法合成油酸修饰的疏水性Fe3O4纳米粒子,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生物相容性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将复合粒子中SiO2表面的羟基氨基化、醛基化,加入1.0mgc(RGDyK)多肽,超声震荡下反应生成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将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共培养24,48,72h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实验合成的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0nm,应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可将c(RGDyK)成功耦合于复合粒子的SiO2表面。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EA.hy926共培养24h,EA.hy926细胞活性明显增高(P<0.05),以c(RGDyK)@SiO2@Fe3O4的作用更明显;共培养72h后,细胞活性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电镜观察发现,EA.hy926细胞对靶向性c(RGDyK)@SiO2@Fe3O4粒子的吞噬能力明显强于非靶向性Fe3O4@SiO2粒子。说明实验合成的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超顺磁性及较高的血管内皮细胞靶向性,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
孙鹏飞曹向荣朱浩焦宗宪张锋伟颉克蓉
关键词:微乳液法四甲基偶氮唑盐RGD肽超顺磁性靶向性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腹膜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术前接受CT平扫和增强检查、术后病理确诊的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不同类型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34例肿瘤中,CT示肾上腺区25例,肾上腺区外9例;14例肿瘤呈分叶状,其中恶性肿瘤3例;20例肿瘤呈类球形,其中恶性肿瘤4例。7例肿瘤内部见钙化,包括4例成神经细胞瘤和3例节细胞瘤,成神经细胞瘤呈粗大钙化,而节细胞瘤呈细小点状钙化。结论腹膜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患者年龄及临床表现可以做出准确诊断。
董永兴孙鹏飞曹向荣朱浩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神经源性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