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俊林

作品数:303 被引量:977H指数:1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5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2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3篇成像
  • 89篇磁共振
  • 79篇肿瘤
  • 76篇细胞
  • 76篇磁共振成像
  • 44篇细胞瘤
  • 42篇血管
  • 42篇影像
  • 33篇脑膜
  • 33篇病理
  • 32篇胶质
  • 28篇能谱CT
  • 27篇脑膜瘤
  • 25篇颅内
  • 24篇影像学
  • 22篇胶质瘤
  • 20篇MRI
  • 19篇体层摄影
  • 19篇扩散
  • 19篇表观

机构

  • 264篇兰州大学第二...
  • 18篇兰州医学院第...
  • 8篇兰州大学
  • 5篇青海大学
  • 5篇兰州市第二人...
  • 3篇甘肃省妇幼保...
  • 3篇中央研究院
  • 3篇遵义医科大学...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新疆克拉玛依...
  • 2篇甘肃省康复中...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甘肃省中医院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河西学院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288篇周俊林
  • 35篇何宁
  • 29篇董驰
  • 27篇刘建莉
  • 19篇赵建洪
  • 16篇白亮彩
  • 15篇刘宏
  • 15篇罗永军
  • 15篇张国晋
  • 14篇张学凌
  • 14篇王丹
  • 12篇柴彦军
  • 12篇张祎年
  • 11篇蒋健
  • 11篇毛俊杰
  • 9篇张婧
  • 9篇张文娟
  • 8篇位春萍
  • 8篇孙秋
  • 7篇赵志勇

传媒

  • 47篇中国医学影像...
  • 33篇磁共振成像
  • 27篇中国医学影像...
  • 24篇临床放射学杂...
  • 2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7篇中国医学物理...
  • 15篇中华放射学杂...
  • 10篇兰州大学学报...
  • 6篇卫生职业教育
  • 6篇中国CT和M...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4篇医用放射技术...
  • 4篇中国介入影像...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甘肃科技
  • 3篇国际医学放射...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兰州医学院学...
  • 2篇西北民族学院...
  • 2篇甘肃医药

年份

  • 24篇2023
  • 28篇2022
  • 37篇2021
  • 28篇2020
  • 18篇2019
  • 6篇2018
  • 14篇2017
  • 21篇2016
  • 13篇2015
  • 21篇2014
  • 6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3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集合管癌CT表现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CDC患者CT资料,观察CDC的CT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肿瘤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直径3-12cm;8例(8/11,72.73%)呈单纯浸润性生长,3例(3/11,27.27%)呈局部膨胀性生长伴浸润性生长;4例(4/11,36.36%)累及肾皮质和髓质,7例(7/11,63.64%)累及肾皮质、髓质及肾盂;7例(7/11,63.64%)呈囊实性,4例(4/11,36.36%)呈实性;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5例(5/11,45.45%)肾脏体积增大或局部轮廓发生改变;1例(1/11,9.91%)肿瘤内见斑点状钙化;3例(3/11,27.27%)侵犯肾周筋膜,5例(5/11,45.45%)肾门淋巴结转移。结论 CD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翟永川柴彦军周俊林马来阳
关键词:肾肿瘤病理学
不典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典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特点。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2例不典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其中毛粘液样星形细胞瘤3例)的临床资料、MRI及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临床:本组22例病例中,2.5岁1例,20岁以上7例,其中36岁、38岁、46岁各1例。部位:病灶多发1例,病灶位于大脑半球7例,鞍区5例,脊髓4例。MRI:7例不典型性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呈实性,MRI表现等长T1、长T2信号,可见微囊变,增强后实性部分多均匀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弥漫性3例,表现为边界不清,混杂性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强化不明显。22例病例中WHOⅡ级的毛粘液样星形细胞瘤3例,MRI表现为实性病灶,1例边界不清,1例多发,2例出现瘤周水肿,增强后病灶不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病理:3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镜下表现为多数瘤细胞形态似少突细胞,呈蜂窝状排列;3例毛粘液样星形细胞瘤镜下表现为粘液样背景下细胞密度高,细胞核多为大小不等,多数细胞异型性明显。结论不典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可发生于成人、可多发、可发生于鞍区及延髓,MRI可呈实性表现,WHOⅡ级毛粘液样星形细胞瘤在影像与临床更是有恶性表现。
孙秋周俊林董驰
关键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病理
脑膜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 探讨脑膜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MRI的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影像及病理特点.结果 9例患者中年龄以10 ~ 20岁者最多,8例与脑膜宽基底相连,并呈梭形.MRI 7例表现为T1WI不均匀等低信号,2例不均匀低信号,9例各病灶内均可见更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稍高或高信号,内可见更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物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可见短粗脑膜尾征.6例邻近颅骨破坏明显,其中2例突破颅板侵犯头皮下软组织,1例病变推挤右眼导致突出,3例出现远处转移.病理结果示细胞密度大,内有不同程度出血、坏死,细胞胞质透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9例呈CD99和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结论 脑膜pPNET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不同于脑膜瘤,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李文一周俊林董驰刘建莉张婧
关键词:脑膜肿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胃滑膜肉瘤CT表现1例
2022年
1病例简介男,36岁,主诉:黑便伴全身乏力2周。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CA724升高。胃镜提示:幽门管肿物(图1A)。CT检查(图1B~G)提示:幽门部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CT诊断:①幽门癌侵犯十二指肠球部伴淋巴结转移;②间叶源性恶性肿瘤不除外。行胃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胃窦部.
孙嘉晨刘显旺李政晓任铁柱刘苏卫周俊林
关键词:胃肿瘤病例报告
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与病理对照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其中15例患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21例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1例患者中,所有病灶位于颅内脑外,位于颅底11例。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20例,跨叶生长9例。CT平扫呈等、稍高、低混杂密度14例,等密度1例,颅骨破坏10例,瘤内钙化1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4例。MR平扫T1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0例,等信号1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8例,等、低混杂信号2例,等信号1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9例,明显坏死囊变16例,明显出血7例,以窄基底与脑膜相连15例,颅骨破坏12例,瘤周水肿明显16例。手术见肿瘤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20例,以窄基底与硬脑膜相连15例。镜检示肿瘤坏死囊变20例,出血9例,瘤细胞弥漫分布,间质有大量裂隙状血管,免疫组化显示Ki-67表达升高。结论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外形具有更明显的分叶状,血供丰富,肿瘤易出血、坏死、囊变致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效应显著,多以窄基底与硬膜相连,相邻颅骨溶骨性破坏,占位效应及瘤周水肿明显。
张婧周俊林董驰
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脑肿瘤X线计算机
髌骨痛风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男,26岁,4年前外伤致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当地医院X线检查提示未见明显骨折征象,周围软组织肿胀,当时未予处理,在家休息后症状缓解(当地影像资料丢失)。1年前出现右膝关节及右足内侧间歇性疼痛,剧烈难忍,于当地医院入院检查。结果示尿酸明显高于正常,诊断为痛风。给予秋水仙碱口服半个月余,疼痛明显缓解。现因患者右膝及右足内侧间歇性疼痛加重就诊;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状态及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增减。专科检查:右膝关节肿胀,皮肤未见异常,感觉无异常,髌骨上外侧压痛(+),右膝关节伸直0°、屈曲130°、屈曲90°时右膝关节疼痛加重,浮髌试验(+),右足内侧缘压痛(+)。
梁小红张巧莹黄晓宇周俊林
关键词:膝关节疼痛症状缓解右膝关节软组织肿胀膝关节肿胀
DWI对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anaplastic ependymoma)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MRI影像征象的差异,并探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与2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术前MR平扫、增强扫描以及DW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对其MRI影像征象进行对比分析,并测量两组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值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2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在DWI上19例呈高或稍高信号,6例呈等低信号,ADC均值为(0.83±0.06)×10^(-3) mm^2/s;18例间变性室管膜瘤在DWI上14例呈高或稍高信号,4例呈等低信号,ADC均值为(1.15±0.12)×10^(-3) mm^2/s,高于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3,P<0.001)。以ADC值0.96×10^(-3) mm^2/s作为两者的诊断阈值时,ROC曲线下的面积等于0.92±0.04,95%可信区间为0.84~1.00,灵敏度90%,特异度95%,准确度率90%。结论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MRI征象存在一定差异,ADC值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张国晋马莉王丹张文娟周俊林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弥散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在肝脏非肿瘤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疾病诊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影像诊断,仅仅是对医学图像信息定性或半定量的提取,易受诊断者主观因素影响,从而不能全面、客观地对疾病进行评估和诊断,容易造成漏诊或者误诊,影响患者预后,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影像组学(Radiomics)的出现及发展,打破了传统影像诊断模式,通过高通量的提取、筛选医学图像中肉眼难以发现的病灶信息的影像组学特征并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为临床进行疾病的评估、诊断开辟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参考。
刘显旺韩引萍李昇霖邓娟薛彩强李政晓(综述)周俊林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传统影像影像诊断非肿瘤性病变
颈动脉体瘤术前影像学特征与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估术前CT血管造影(CTA)影像特征对于颈动脉体瘤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海拔地区经病理确诊的10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用统计学方法评估肿瘤术前影像特征与术后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49.1±10.3)岁,女性占比为82.7%。术中出血量随着Shamblin分型的增大而增加(P<0.05)。术中出血量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而与肿瘤上缘到颅底的距离(TDBS)呈负相关。术后颅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47.5%,术后颅神经损伤与TDBS呈负相关。结论颈动脉体瘤术前CTA特征与术后并发症高度相关,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手术风险。
曹云太鲍海华张国晋张婧严小红温生宝赵国颖周俊林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CT血管造影并发症
颅骨非典型脑膜瘤1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男,63岁,1年前发现头顶部块状肿物。质硬,无压痛,
魏晋艳岳松虹周俊林
关键词:非典型脑膜瘤颅骨头顶部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