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丕远
- 作品数:37 被引量:1,500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论减轻我国自然灾害的区域对策被引量:5
- 1991年
- 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需要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资金投入、管理体系、政策、法规、宣传和教育等多个方面采取相互配套的综合对策,本文主要从因灾设防、因地减灾的基本观点出发,根据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形成的地理背景、地区分布与组合规律,探讨有关的区域对策。一、我国自然灾害形成和发生的地理背景我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和独特,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发生、类型与分布有着深刻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 张丕远王凤慧
- 关键词:自然灾害减灾规划
- 学习呂炯教授热爱祖国、勇于进取的精神
- 1985年
- 吕炯教授(1902—1985)是中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在襄助竺可帧教授开创我国的气象事业中,在组织、发展中国的气象学,海洋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古气候学,气候学研究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是一位深受我国气象、海洋、农业和地理界尊敬的老前辈。他的逝世对我国科学事业是一大损失。悼念吕炯教授莫过于从他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中吸取教益,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努力。
- 李克让王德辉陈永申张丕远
- 关键词:海洋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气候变迁海气相互作用
- 竺可桢先生对气候变迁研究的贡献被引量:8
- 1984年
- 1972年,竺可桢先生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著名论文。这是他在文化革命动乱年代发表的唯一的论文,也是他的最后一篇论文,然而却又是他最为光彩影响最大的学术论文之一。 竺可桢先生在一九六六年就写成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初稿,并在他参加的罗马尼亚科学院一百周年纪念会上散发。回国后,他又进一步补充、修改。中。
- 吕炯张丕远龚高法
- 关键词:气候变迁中国气候中国历史历史时期公元
- 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的展望被引量:7
- 1994年
- 本文介绍了近二三十年来国际上对气候变化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之间协调发展的有关研究、缺陷和前景。并呼吁支持和参与本课题。
- 张丕远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影响
-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史料的信息化处理被引量:4
- 1992年
- 研究历史时期的自然灾害状况有利于目前减灾工作的开展。我国具有大量的自然灾害史料,但因历史背景复杂,记载标准不一,须对历史资料进行统一的信息化处理。目前历史时期自然灾害史料的信息化处理大多限于明清时期,而对其后的民国时期(1912—1949年)则缺乏研究。明清时期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各地方志,记载内容较为简略,
- 郑景云张丕远王桂玲简慰民
- 关键词:信息化处理民国时期数据库灾害等级
- 气候变化中的突变研究被引量:1
- 1989年
- 随着Thom突变理论的日益发展,其在气象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尤其是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中提出的气候突变概念及其理论,丰富了气候变化的研究,也使得对气候变化的理解更深了一步。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欧美学者在气候突变研究方面所进行的初步工作。文中介绍的John Imbrie利用曼—肯多检验确定气候突变的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同时还列举了几个比较著名的突变现象。对于气候突变的原因笔者认为和多种尺度气候突变一样也存在着多种尺度的突变原因,建立气候突变模型和气候突变模拟将促进对突变现象的研究。
- 张时煌张丕远
- 关键词:气候突变
- 中国生态环境过渡的一个重要地带被引量:60
- 1995年
- 本文揭示沿腾冲-黑河联线的地带不仅如胡焕庸早年提出是一条人口地理界线,而且是一条生态环境界线,更重要的是,腾冲-黑河线表征的方向,在历史时期表现为全球变化的特征方向。
- 王铮张丕远刘啸雷刘燕华
- 关键词:全球变化
- 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被引量:160
- 2002年
- 根据近年收集、整理的历史文献冷暖记载及过去有关研究结果 ,对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冬半年的温度状况进行了定量推断 ,重建了中国东部地区过去 2 0 0 0年分辨率为1 0~ 3 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并分析了中国东部过去 2 0 0 0年的冷暖变化阶段与变化幅度。结果发现 :在过去 2 0 0 0年中 ,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高于 1 95 1~ 1 980年平均值且持续时间超过百年的暖期有 4个 ,其中最暖的 3 0年出现在 1 2 3 0’s~ 1 2 5 0’s(较 1 95 1~ 1 980年高 0 .9℃ ) ;低于 1 95 1~ 1 980年平均值且持续时间超过百年的冷期有 3个 ,其中最冷的 3 0年出现在1 6 5 0’s~ 1 6 70’s(较 1 95 1~ 1 980年低 1 .1℃ )。在冷暖期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中 ,冬半年温度一般都出现 1℃左右的升、降温 ;在冷暖期内 ,一些幅度较大的升、降温也与之相仿 ;在相邻的两个 3 0年中 ,温度变化幅度达 0 .5℃以上的有 1 9次之多。对比过去 2 0 0 0年中的冷暖交替变化还可以看出 :2 0世纪回暖时的升温幅度与过去 2 0 0 0年中的其他回暖过程所出现的幅度相似 ,特别是与 5世纪末至 6世纪的回暖极为相似 ;而在当前温暖阶段中 ,1 981~ 1 999年较 1 95 1~ 1 980年升高了 0 .5℃ ,不但使其接近过去 2 0 0 0年中的最暖 3 0年 ,而?
- 葛全胜郑景云方修琦满志敏张雪芹张丕远王维强
-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被引量:160
- 1993年
-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可能高3℃,青藏高原南部达4—5℃,冬季升温幅度更大于年平均温度。百年级的增暖相伴夏季风的扩张和冬季寒潮的衰退,植被带北迁西移,内蒙、新疆、青海和西藏普遍出现高湖面指示着降水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东部则在6.5—5.0kaBP间出现全新世中的最高海面,约高于现今1—3m,导致沿海地区约7×10~4km^2被海水所淹,达到全新世最大海侵范围。
- 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唐领余王富葆姚檀栋赵希涛张丕远施少华
- 关键词:全新世气候变化
- 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兼论人地关系被引量:124
- 1996年
- 本文讨论了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中国人口分布、社会经济、政治疆界的关系,试图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可能产生的人文影响。最后讨论了人地关系。
- 王铮张丕远周清波
- 关键词:全球变化历史气候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