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修琦

作品数:223 被引量:4,331H指数:41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5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0篇天文地球
  • 3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2篇经济管理
  • 22篇农业科学
  • 19篇历史地理
  • 10篇文化科学
  • 9篇建筑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6篇气候
  • 65篇气候变化
  • 19篇变暖
  • 14篇土地利用
  • 14篇全球变化
  • 13篇地理
  • 13篇气候变暖
  • 13篇温度变化
  • 12篇降水
  • 11篇灾害
  • 9篇环境演变
  • 8篇水稻
  • 8篇气候变化影响
  • 8篇人地关系
  • 8篇历史气候
  • 7篇地理学
  • 7篇全新世
  • 7篇理学
  • 6篇碳排放
  • 6篇历史时期

机构

  • 217篇北京师范大学
  • 68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天津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黑龙江省气象...
  • 5篇北京教育学院
  • 5篇青海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环境监测...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南开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22篇方修琦
  • 37篇葛全胜
  • 34篇叶瑜
  • 32篇郑景云
  • 21篇张学珍
  • 17篇萧凌波
  • 14篇王媛
  • 13篇苏筠
  • 10篇魏本勇
  • 10篇田青
  • 10篇李帅
  • 10篇殷培红
  • 9篇曾早早
  • 9篇张兰生
  • 8篇云雅如
  • 8篇满志敏
  • 8篇李蓓蓓
  • 7篇邵雪梅
  • 6篇郝志新
  • 6篇魏柱灯

传媒

  • 17篇地理科学
  • 15篇古地理学报
  • 14篇地理学报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0篇地球科学进展
  • 9篇自然资源学报
  • 7篇地理研究
  • 7篇中国科学:地...
  • 6篇地理科学进展
  • 6篇第四纪研究
  • 6篇地学前缘
  • 6篇气候变化研究...
  • 5篇地理教学
  • 5篇自然科学进展
  • 5篇中国历史地理...
  • 4篇资源科学
  • 4篇人文地理
  • 4篇灾害学
  • 3篇环境教育
  • 3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9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21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22篇2011
  • 13篇2010
  • 18篇2009
  • 10篇2008
  • 17篇2007
  • 12篇2006
  • 14篇2005
  • 12篇2004
  • 7篇2003
  • 15篇2002
2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政治共识的确定性与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被引量:13
2010年
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围绕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论实质上是关于未来发展道路和发展权力的争论。哥本哈根会议再次显示,发达国家通过把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转变为政治共识而在国际气候变化事务中占有更多的话语权。但作为政治共识的气候变化结论在科学上并非是最终定论。本文列举了与20世纪全球变暖相关的气候变化事实、
葛全胜方修琦程邦波
关键词:气候变化不确定性政治全球变暖联合国
从古地理学到环境演变——北京师范大学时间维地理学研究传统的形成和发展
<正>周廷儒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创了我国自然地理学方向的古地理学。它标志着我国时间维的自然地理学研究成为自然地理学中与要素维度上的普通自然地理学和空间维度上的区域自然地理
方修琦
文献传递
对江苏邳州市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状况的调查被引量:5
2003年
为了了解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现状,笔者于2003年5月对江苏省邳州市农村初中的环境教育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问卷分析研究得出:
陈晓侠方修琦
关键词:环境教育教师培训
中国过去3ka冷暖千年周期变化的自然证据及其集成分析被引量:41
2002年
基于集成分析的思想 ,对不同时间分辨率的自然信息所反映的过去 3ka我国冷暖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划分了百年尺度上过去 3ka冷暖变化的阶段 ,进而发现冷暖变化呈现 1.3~ 1 35ka的重现周期 ,每个周期包含相继出现的 4冷暖阶段 :持续 30 0~ 35 0a的暖期、5 5 0~ 6 0 0a的冷期、2 0 0~ 2 5 0a的暖期和 2 0 0a左右的冷期。每个冷暖期中发生的相对冷暖事件也服从 1.3~ 1.35ka周期。在冷暖变化幅度上 ,30 0~ 35 0a的暖期较 2 0 0~ 2 5 0a的暖期显著 ,5 5 0~ 6 0 0a的冷期较 2 0 0a左右的冷期显著。目前处在长度为 2 0 0~ 2 5 0a的暖期中 ,其特点可以与 2 .7~ 2 .5kaBP和 1.4 0~ 1.15kaBP的暖期相类比。
葛全胜方修琦郑景云
关键词:冷暖变化气候变化古气候全球变化
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产量”计算方法的探讨被引量:65
2004年
气候变化对于粮食安全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研究过去几十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程度时,常规的研究方法是利用实际产量的数据拟合出以时间为变量的趋势产量,实际产量与趋势产量的差值即为气候产量。但这种方法在评估气候变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时存在一定缺陷。在常规算法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即通过选取基准时段,建立反映气候要素与作物单产关系的函数表达式,来估计非基准时段内的气候产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气候要素存在趋势性变化的时段。以黑龙江省为例,将改进算法和常规算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应用改进算法得到的气候产量更能真实地反映气候变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王媛方修琦徐锬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产量
1780-1819年华北平原水旱灾害社会响应方式的转变被引量:8
2011年
历史时期水旱灾害的社会响应典型案例重建是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的重要方向。选取1780-1819年间华北平原发生的4次典型水旱灾害(1785、1792、1813年旱灾及1801年水灾),基于清代档案资料和历史气候重建结果提取代用指标,对其灾情严重程度、政府救灾力度和灾民行为进行了量化描述和对比分析,发现:①4次灾害中赈济密度(赈灾物资数/成灾州县数)逐次下降,1813年旱灾中降至不足1785年旱灾的1/6,政府救灾力度遭到严重削弱;②灾民行为日益失控,从1792年旱灾和1801年水灾中的大规模跨区域迁徙,发展到1813年旱灾中大量加入盗匪和起义军,走向暴力。这一转变的发生,是在自然(气候突变、灾害增多)、社会(政府财政危机、人地矛盾激化)不利背景之下,政府与灾民的互动关系日趋消极的结果。
萧凌波方修琦黄欢魏柱灯
关键词:华北平原水旱灾害社会响应
中国东北地区17世纪后期的自然植被格局被引量:13
2011年
通过整理、分析历史文献中的自然植被记录,复原了中国东北地区近代大规模农垦前(17世纪后期)的自然植被格局。结果表明,当时的主导植被类型是森林和草地,森林主要分布于山区,其中大兴安岭北端主要是寒温带落叶针叶林,长白山南端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其余山区是针阔混交林,草地主要分布于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林-草的分界线与地表等高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的沼泽。潜在植被格局与历史自然植被格局基本一致,但是林-草分界线有明显差异,且潜在植被图中没有沼泽。
张学珍王维强方修琦叶瑜李蓓蓓
关键词:历史文献自然植被环境演变
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影响与响应的过程与机理被引量:50
2014年
基于现代全球变化研究中关于脆弱性和粮食安全的概念,把历史时期的粮食安全分解为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给安全、粮食消费安全3个层次,以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水平为起点,分析气候变化-农(牧)业收成-食物的人均供给量-饥民-社会稳定性的驱动-响应链中的关键过程,指出气候变化影响的驱动-响应关系不能归结为简单的因果关系,诸如耕地、人口、政策、外来势力都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起着放大或抑制的作用。
方修琦郑景云葛全胜
关键词:粮食安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影响
1951~2005年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被引量:30
2010年
利用中国大陆160个地面站和寒潮关键区9个站点气象数据,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突变检验方法,分析1951~2005年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可分5个大区,共11个亚区(基本区域单元),各区分界线多与大地貌单元的界线相一致;除川黔桂区外,其余10个亚区均表现出显著升温趋势,升温率0.15~0.54℃/10a;自北向南,升温速率逐渐减小,开始升温时间推迟。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空间差异与各区域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程度的不同密切相关,是冬季风环流与大地貌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方修琦张学珍戴玉娟李蓓蓓侯光良
关键词:温度变化聚类分析
气候变化对中国古代财政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以当代历史和经济史著作为资料,建立与历朝财政盈亏状态相关词汇的语义分级标准,重建了中国自秦朝至清末(220 BC^1910 AD)10 a分辨率的财政等级序列,并分析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秦朝至清末的财政平衡大体经历了4个相对充裕阶段(220 BC^31 BC,441~760 AD,961~1210 AD,1381~1910 AD)和3个相对匮乏阶段(30 BC^440 AD,761~960 AD,1211~1380 AD)。财政危机在寒冷-干旱的气候背景下爆发的可能性最大。财政平衡与温度和降水变化均成正相关,财政平衡的趋势性变化受长期的温度和降水变化影响较为明显。但受多因素的复杂反馈环节影响,两者在某些时段呈现反相位关系。
魏柱灯方修琦苏筠
关键词:语义分析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