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浩云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船体
  • 2篇有限元
  • 2篇三体船
  • 2篇实时监测
  • 2篇实时监测系统
  • 2篇模型试验
  • 2篇监测点
  • 2篇监测系统
  • 2篇船舶
  • 2篇船舶结构
  • 1篇应力
  • 1篇应力监测
  • 1篇迎浪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载荷
  • 1篇水弹性
  • 1篇水动力
  • 1篇频域
  • 1篇频域分析
  • 1篇弯矩

机构

  • 7篇哈尔滨工程大...

作者

  • 7篇唐浩云
  • 7篇任慧龙
  • 4篇贾连徽
  • 3篇冯国庆
  • 2篇李辉
  • 1篇孙树政
  • 1篇李陈峰
  • 1篇李积德

传媒

  • 2篇船舶力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中国造船工程...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船体结构应力监测点的选取方法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船体结构应力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在船体结构中植入应变传感器实现对结构强度的实时监测与评估。文章对船体结构应力实时监测系统中应力监测点的选取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全船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船体结构在外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应力响应,在此基础上对结构监测点进行选择,通过根据高应力部位和考虑海况信息两种途径对监测点进行选取,并依据选定监测点位置处的受力特点给出了传感器的布置方法,最后给出了一条船的应用实例。
贾连徽任慧龙孙树政李积德唐浩云
关键词:应力监测海浪谱有限元分析
船舶结构实时监测系统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船舶强度,避免事故的发生,船舶结构实时监测系统被引入了现代船舶。船舶结构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在船体结构中植入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结构应变变化来及时发现结构早期损伤,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船舶航行的安全。...
唐浩云任慧龙贾连徽冯国庆
基于弯扭耦合的破损船剩余强度评估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破损舰船的剩余承载能力是检验结构设计合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现有的破损舰船剩余承载能力评估主要考察垂向弯矩,缺乏考虑船体在斜浪状态下结构组合变形的综合影响。文章对破损舰船剩余承载能力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在考虑船体组合变形的影响下,建立了弯扭耦合方程。通过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确定结构耦合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破损舰船的剩余承载能力的可靠性评估方法。
唐浩云任慧龙万千李陈峰冯国庆
关键词:极限弯矩非线性有限元可靠性
三体船在迎浪不规则波中的运动和载荷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三体船自航模型试验,对三体船迎浪不规则波下的运动和载荷状态进行对比和分析。统计不规则波下运动特征值,分析船体纵摇、升沉以及主船体加速度随浪级和航速的变化规律;在船体模型上合理的布置传感器,对不规则波下船体剖面载荷纵向分布进行研究,并分析浪级和航速变化对于载荷的影响;统计船艏上浪的次数和船体表面压力的极值,研究压力极值随船长、型深以及片体内外侧的分布规律,给出不规则波下浪级和航速对波浪砰击载荷的影响。经一系列的模型试验,为三体船的设计以及后续的结构强度评估提供支持。
唐浩云任慧龙李辉仲琦
关键词:三体船模型试验船体运动载荷
基于水弹性理论的三体船纵向载荷预报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三维频域水弹性理论对三体船的纵向载荷进行研究.在考虑片体和上层建筑参与总纵强度条件下,使用有限元法对三体船的模态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水弹性理论预报和三体船载荷试验结果,论证了水弹性理论载荷预报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载荷响应沿船长的分布以及随波长船长比的变化规律.分析可知,船体第11站为此三体船总纵强度评估的危险剖面,而波长船长比为0.9的迎浪工况为典型的强度校核工况.这些结论为后续三体船结构强度评估提供依据.
唐浩云任慧龙李辉仲琦
关键词:水动力水弹性频域分析结构载荷模型试验
船舶结构实时监测系统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船舶强度,避免事故的发生,船舶结构实时监测系统被引入了现代船舶。船舶结构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在船体结构中植入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结构应变变化来及时发现结构早期损伤,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船舶航行的安全。...
唐浩云任慧龙贾连徽冯国庆
文献传递
基于风险的船体结构监测点优化布置被引量:3
2017年
针对船舶结构安全监测系统中结构监测点的布置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风险的船体结构监测点布置方法。通过考虑环境载荷下的结构失效、结构失效后对于船体总纵强度的影响以及传感器不同布置形式下有效监测率等因素确定结构监测风险值,并以此为衡准进行船体结构监测点的选取。通过与传统方法得到的监测点布置结果相对比,分析监测点选取结果差异的原因,并说明了基于风险的监测点布置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提高船舶结构整体监测可靠性的优势。
任慧龙唐浩云贾连徽万千
关键词:风险评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