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曦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雨期
  • 1篇盛夏
  • 1篇台风
  • 1篇台风活动
  • 1篇气压
  • 1篇夏季
  • 1篇江淮
  • 1篇降水
  • 1篇降水预报
  • 1篇海平
  • 1篇海平面
  • 1篇海平面气压
  • 1篇厄尔尼诺
  • 1篇副高
  • 1篇暴雨
  • 1篇暴雨期
  • 1篇NI
  • 1篇EL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4篇吴晓曦
  • 1篇袁景凤
  • 1篇马淑芬
  • 1篇何敏
  • 1篇丁一汇
  • 1篇杨义文
  • 1篇艾婉秀

传媒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El Nio次年盛夏副高北进过程及中国雨型预测被引量:4
1998年
文章分析了1953年以来13次ElNino事件发生年的次年盛夏(7~8月)西太平洋副高候平均脊线(100°~150°E)的季节性北进过程,把7~8月12个候中候平均脊线越过25°N的候数至少在7个以上的北进过程定义为超常北进型,在7个以下的北进过程定义为滞后北进型.对应超常北进型,中国夏季往往为南北两支雨带,位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北方雨带一般为主要雨带,滞后北进型主要雨带通常位于长江流域或沿江江南地区.1953年以来较著名的长江洪水年大都发生在滞后型背景下.就同期关系而言,东亚阻塞高压的出现与否及其出现后维持时间的长短可能是造成副高两种不同形式季节性北进过程的重要因素.就前后期关系而言,春季500hPa距平场上东亚地区从高纬到低纬的正、负、正波列分布可能是预测盛夏副高季节性北进过程的重要信息;
杨义文吴晓曦艾婉秀
关键词:厄尔尼诺
一种新的多因子综合预报方法及其预测能力评估被引量:4
2000年
利用 EOF分析浓缩大范围场内大气环流主要信息 ,经过异常相关处理 ,选取达到高信度( 0 .0 0 1信度 )要求的一定数目的预报因子 ,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多因子综合预报方法 .通过对1 993~ 1 998年连续 6年的年、季时间尺度中国降水和中国气温预报能力评估 ,表明多因子综合预报方法预报效果比较稳定 ,预测能力较强 ,尤其是对夏季 ( 6~ 8月 )关键地区旱涝灾害的预报 ,准确率比较高 .
袁景凤吴晓曦
关键词:降水预报
1991年江淮暴雨期地气通量与混合层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9
1997年
本文用1991年5—7月江淮及其北部地区的地面与高空资料根据3种不同的整体公式对地表通量(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混合层结构进行了研究,揭示出这次持续性特大暴雨中陆面过程的一些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地表通量依赖于大气稳定度,稳定度越强,地表通量越小。不稳定状况下平均地表动量通量为0.0154N/m2,向上的感热和潜热平均值分别为25.7W/m2和132.3W/m2;稳定状况下,地表动量通量为0.006N/m2,感热和潜热通量平均是向下输送的,分别为-1.5W/m2和2.5W/m2。2.地表通量与降水过程密切有关。雨期的动量通量略小于非雨期,而雨期的感热与潜热通量明显小于非雨期,雨量越大,这两种通量愈小。3.地表通量具有明显日变化。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下午2时左右,最小值出现在凌晨2时左右。4.混合层与雨期关系密切,雨期的混合层高度较非雨期低,这时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小;
丁一汇吴晓曦马淑芬
关键词:暴雨期暴雨
南北半球海平面气压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被引量:2
1998年
该文利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台风活动季节南北半球海平面气压与西北太平洋编号台风、登陆我国的台风和强台风频数的关系.对比分析了典型多、少台风年南北半球海平面气压的分布特征.指出秋、冬季节海平面气压与夏季海平面气压存在着隔季遥相关关系,并对台风活动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通过回归集成,建立了预报编号台风、登陆台风、强台风发生频数的预报方程.文中还讨论了台风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以及南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影响台风活动的可能途径.
何敏吴晓曦
关键词:海平面气压台风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