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婉秀

作品数:25 被引量:23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气候
  • 9篇气象
  • 8篇灾害
  • 7篇气象灾害
  • 6篇气候变化
  • 6篇气候特征
  • 5篇降水
  • 4篇汛期
  • 4篇天气气候
  • 4篇气温
  • 3篇环流
  • 3篇高温
  • 2篇低温冷害
  • 2篇性别
  • 2篇中国气候
  • 2篇社会
  • 2篇社会性
  • 2篇台风
  • 2篇特征及成因分...
  • 2篇天气气候特征

机构

  • 25篇中国气象局国...
  • 5篇中国气象局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河南省气候中...
  • 1篇重庆市气候中...

作者

  • 25篇艾婉秀
  • 8篇孙林海
  • 8篇李威
  • 8篇赵琳
  • 6篇曾红玲
  • 6篇李莹
  • 5篇崔童
  • 4篇王长科
  • 4篇叶殿秀
  • 4篇陈峪
  • 3篇王凌
  • 3篇宋文玲
  • 3篇邹旭恺
  • 3篇竺夏英
  • 3篇赵珊珊
  • 2篇尹宜舟
  • 2篇姜允迪
  • 2篇李维京
  • 2篇王有民
  • 2篇吕明辉

传媒

  • 5篇中国防汛抗旱
  • 3篇气象
  • 2篇科技导报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茶叶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中国减灾
  • 1篇内蒙古气象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1998
  • 1篇199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3年华北、黄淮极端高温热浪事件气候特征及成因初探
2023年
基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5省(直辖市)437个国家级气象站数据和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及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制作的日平均再分析数据,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2023年6—7月我国华北、黄淮高温天气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3年6—7月华北、黄淮地区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5省(直辖市)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明显高于常年同期,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高温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华北、黄淮地区有20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有12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达极端事件监测标准,其中河北井陉、河南林州、北京汤河口等2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2023年6月21日至7月9日的华北、黄淮地区高温过程的综合强度,在近33年的中国历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中排名第1。诊断分析表明,全球变暖是这次极端高温热浪事件发生的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是高温持续且极端性突出的直接原因。
孙林海赵琳李威艾婉秀邹旭恺李莹代潭龙
关键词:极端高温气候特征
北疆地区公众对气候变化认知与适应的性别差异分析
2021年
针对位于“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北疆地区民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与适应行为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当地居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适应情况。结果表明: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感知较为清晰,女性对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的关注和相对感知强度更高。在适应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缺水方面,“修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认可度最高,除此之外,男性更倾向于“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等技术性的方法,而女性却更倾向于“减少生活用水”。经历极端灾害性天气后,男性倾向于“调整生活方式”来应对气候变化,而女性却更倾向于“学习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防御气象灾害方面,当地政府应当重视建立灾害防御救济基金、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赵琳王长科艾婉秀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象灾害性别
中国北方初霜冻日期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被引量:85
2010年
我国北方地区初霜冻出现的早晚对秋粮产量影响极大,但目前我国关于初霜冻日期的气候研究及其气候预测业务存在定义要素不统一、同一要素定义多样化和业务预测、服务产品参考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研究和预测业务的发展,也给农业部门在使用相关气象信息产品时带来了困难。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作了3方面的工作:第一,将国家气候中心原有北方地区(30oN以北)初霜冻预测业务代表站由65个增加到233个,空间精细度达到行政县级,并且分析了233个测站分别用地面0cm日最低温度和百叶箱观测日最低气温定义的初霜冻日期与气象观测日期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用地温定义的初霜冻日期普遍要更接近于初霜冻观测日期;第二,本文整理分析了1961-2008年北方地区233个站地面0cm日最低温度定义的初霜冻日期的年际/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各地初霜冻日期推迟最为明显,而且黑龙江东部地区初霜冻日期推迟到了9月30日以后,另外在北方许多地区初霜冻日期在20世纪80年代较90年代偏晚;第三,分析了黑龙江省初霜冻日期早晚对秋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之前若无持续性异常低温时段,初霜冻日期早晚变化对水稻和玉米单产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大小还受到作物成熟前各生长阶段的气候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年代际背景调控。
韩荣青李维京艾婉秀宋艳玲叶殿秀侯威
关键词:地面温度代表站气候特征
2011年华西秋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2011年入秋以来,华西北部、黄淮、华北南部等地秋雨明显,具有局地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灾害影响重。形成此次秋雨异常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受LaNi?a事件的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偏低,在西北太平洋到我国沿海一带形成"异常气旋—反气旋对"的环流特征。在这样的环流配置下,低纬地区经孟加拉湾北上的西南气流强盛,与源自西太平洋偏强的东南气流汇合,将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源自西太平洋的偏东水汽输送异常明显,对降水异常偏多起主要作用;在中高纬度地区,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维持异常低槽区,易引导冷空气持续频繁南下影响我国华西北部及其以北地区。同时,副高主体偏北少动使得冷暖气流在华西北部至黄淮一带交汇并稳定维持,从而形成较大范围的持续性降水。
李莹李维京艾婉秀陈峪
关键词:华西秋雨水汽输送拉尼娜事件
2022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征被引量:5
2023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历史和实时气象观测数据,对2022年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旱涝灾害明显。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次高,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最少。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南方夏秋连旱影响重;夏季中东部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南方“秋老虎”天气明显;华南、东北雨涝灾害重,珠江流域和松辽流域出现汛情;登陆台风异常偏少,2212号台风“梅花”4次登陆;寒潮过程明显偏多,影响范围广。
孙林海王凌李威陈鲜艳陈峪李修仓邹旭恺姜允迪曾红玲艾婉秀赵琳崔童石帅李莹王有民冯爱青代潭龙朱晓金郭艳君
关键词:气温降水气候特征气象灾害
2020年中国汛期雨情异常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今年汛期,我国降水极端性强,南方梅雨季时间和降雨量打破1961年来历史纪录,华北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多,华南地区阶段性强降水突出,8月西南西北东北等地降水量也偏多,总体呈现异常状态。
李威艾婉秀曾红玲崔童周兵翟建青
关键词:全球变暖历史纪录降雨量异常状态汛期
2001—2020年中国月尺度热带气旋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023年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TC)移动路径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导致承灾体暴露度增加,中国TC灾害的时空分布呈现新的特征。利用2001—2020年中国省级TC灾害损失资料,对比分析了前后10年中国月尺度TC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7—9月的TC灾害损失占全年总损失的84%以上,大部分省(区、市)TC灾害损失峰值出现在8月,但广西峰值出现在7月,海南、内蒙古和黑龙江出现在9月;中国致灾TC(DTC)中有15%未登陆中国,未登陆DTC在海南发生频次最高,在黑龙江造成的损失最重;与2001—2010年相比,2011—2020年中国DTC年频数增加,其中未登陆DTC年频数增加,登陆DTC年频数减少,但8月登陆和未登陆DTC频数均增加;受西北太平洋和南海TC活动路径变化的影响,2011—2020年中国8月DTC灾害损失更突出,未登陆DTC影响增大,DTC影响范围向北扩展,给中国TC灾害预报预警和防台减灾工作带来更严峻的挑战。
赵珊珊李莹李莹赵大军艾婉秀
关键词:灾害损失热带气旋路径月尺度
气候变化对雄安新区城市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全国近50年气象资料(雄安1974年以来的完整资料),研究分析了全国尤其是雄安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和气候生态特征。雄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背景与北京、天津类似。近几十年来,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明显但幅度较弱,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为平均每10年升高0.2℃,高温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0.8 d,暴雨日数呈减少趋势,上述要素的变化幅度虽低于全国及周边城市,但均显示出了气候变化对雄安的影响,且极端天气事件也呈增加的趋势,如强降雨重现期缩短,极端强降雨量明显增大等,这与IPCC(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的报告和中国大部地区趋势一致。结合灾害历史资料分析和气候模式预测,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雄安新区在发展中将面临气候变化背景下增加的气象灾害和气候风险,进而给出了相关城市建设的建议。
艾婉秀肖潺曾红玲王凌肖风劲
关键词:气候变化城市建设
中国北方春季沙尘天气气候趋势的多因子客观预测
2019年
分析了中国北方春季沙尘天气日数的时间演变特征及不同阶段大气环流的分布特征,探寻前期关键区海表温度和海冰密集度等外强迫信号,并研究了敏感沙源区夏季降水对次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天气趋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春季沙尘气候趋势多因子客观预测模型,从近5年在国家气候中心的实际应用看,对华北区的预测效果最好。经过改善,对西北区的预测技巧也有明显的提高。
杨明珠竺夏英艾婉秀宋文玲
关键词:沙尘天气气候趋势
El Nio次年盛夏副高北进过程及中国雨型预测被引量:4
1998年
文章分析了1953年以来13次ElNino事件发生年的次年盛夏(7~8月)西太平洋副高候平均脊线(100°~150°E)的季节性北进过程,把7~8月12个候中候平均脊线越过25°N的候数至少在7个以上的北进过程定义为超常北进型,在7个以下的北进过程定义为滞后北进型.对应超常北进型,中国夏季往往为南北两支雨带,位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北方雨带一般为主要雨带,滞后北进型主要雨带通常位于长江流域或沿江江南地区.1953年以来较著名的长江洪水年大都发生在滞后型背景下.就同期关系而言,东亚阻塞高压的出现与否及其出现后维持时间的长短可能是造成副高两种不同形式季节性北进过程的重要因素.就前后期关系而言,春季500hPa距平场上东亚地区从高纬到低纬的正、负、正波列分布可能是预测盛夏副高季节性北进过程的重要信息;
杨义文吴晓曦艾婉秀
关键词:厄尔尼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