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威

作品数:43 被引量:72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9篇农业科学
  • 6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2篇气候
  • 10篇降水
  • 9篇气象
  • 7篇天气气候
  • 7篇气候特征
  • 7篇干旱
  • 5篇灾害
  • 4篇汛期
  • 4篇气象灾害
  • 4篇高温
  • 3篇遥感
  • 3篇水库
  • 3篇特征及成因分...
  • 3篇天气气候事件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候事件
  • 3篇气候效应
  • 3篇气温
  • 3篇气象干旱
  • 3篇热带

机构

  • 43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北京城市气象...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长江三峡...
  • 1篇南京大学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省气候中...
  • 1篇河南省气候中...
  • 1篇全国畜牧总站
  • 1篇西藏自治区气...
  • 1篇重庆市气候中...
  • 1篇广东省气候中...

作者

  • 43篇李威
  • 10篇孙林海
  • 8篇陈鲜艳
  • 8篇艾婉秀
  • 7篇张强
  • 6篇曾红玲
  • 6篇翟盘茂
  • 6篇邹旭恺
  • 6篇郭艳君
  • 6篇赵琳
  • 5篇王凌
  • 5篇叶殿秀
  • 5篇姜允迪
  • 5篇李莹
  • 5篇崔童
  • 4篇陈峪
  • 4篇朱艳峰
  • 3篇高辉
  • 3篇陈丽娟
  • 3篇肖潺

传媒

  • 10篇气象
  • 10篇中国防汛抗旱
  • 4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环境科学
  • 2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气象知识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冰川冻土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传媒论坛
  • 1篇中国减灾
  • 1篇海洋气象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0年中国汛期雨情异常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今年汛期,我国降水极端性强,南方梅雨季时间和降雨量打破1961年来历史纪录,华北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多,华南地区阶段性强降水突出,8月西南西北东北等地降水量也偏多,总体呈现异常状态。
李威艾婉秀曾红玲崔童周兵翟建青
关键词:全球变暖历史纪录降雨量异常状态汛期
气候变化知识传播之思考
2016年
本文试图从经典的大众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模式入手,梳理现有气候变化知识产品的编制方式、主要传播途径和相关实践经验,以期为未来气候变化信息传播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分析表明:气候变化知识传播过程应遵循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并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知识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交叉性特点;在信息采集方面,应注重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在展示方式方面,应注重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精练性和通俗性;在传播途径方面,除传统的大众媒介外,还需要注重利用新兴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发挥人际关系网络作用;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知识传播的理论、模式和实践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
王玉洁陈克垚周波涛李威朱飚
关键词:气候变化知识传播
基于地-空观测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污染调查及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6
2020年
为了构建美好生态和人居环境,对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污染有准确充分了解,对大湾区大气污染状况开展深入调查.基于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地面环境观测数据和2000~2018年卫星遥感反演产品,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和不同空间上分析大湾区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演变态势和潜在气候效应.结果表明:①从站点观测的PM2.5日均值浓度看,每年在1、 2和10~12月出现良好或者轻、中度污染情形,其余时间为优级;②基于卫星近20 a年平均PM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以广州和佛山为中心向外辐射特征.时间演变上大体呈现出Ω形态特征,从2000年开始逐渐增加, 2008年最高,之后逐渐降低;③基于MISR卫星每隔10 a的月平均AOT数据看月度变化特征,第一时间段(2000~2009年)的AOT月均值大于第二时间段(2010~2018年)同月,最大值在3、 4月,最小值在11、 12月.设想沿珠江口岸南北向划一条线,AOT值呈现出西部大于东部的基本空间分布特征;④从站点观测的O3-8h日均值浓度数据看,大湾区O3-8h的浓度主体为优级, 2014年出现臭氧浓度为良好级别的城市最多,有5个城市, 2018年最少,有1个城市.臭氧浓度为良好级别最多的月份在9月,其次为6月和11月,再次为5月和7月.近20 a卫星遥感监测的O3月平均浓度时空分布也呈现出Ω形的先扬后抑特征,最大值在5月,空间上出现南北分界线的特征;⑤月平均气温年际变化与辐射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而AOT与辐射之间不能用简单的线性关系描述.
王耀庭梁加成郑祚芳李青春李威窦有俊
关键词:大气污染
2020-2021年度华南江南等地秋冬连旱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上旬,受拉尼娜事件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共同影响,我国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及西南的云南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2020年11月上旬气象干旱开始露头并迅速发展,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秋冬连旱。此次干旱过程影响范围广、干旱日数多、强度强,造成江南、华南及西南的云南等地湖库蓄水大幅减少,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偏高。2021年2月8—11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明显降水,江南、华南气象干旱解除,但西南的云南等地干旱仍然持续。从气候特征、干旱演变过程入手,分析了此次干旱过程的特点及气候成因,以期为从事气候影响评价和服务的科研人员提供相关信息,同时也为防旱抗旱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赵琳李威叶殿秀刘绿柳孙林海王凌常蕊廖要明姜允迪
关键词:气候特征气候成因
并不孤立的气候异常事件——2022年长江大旱回顾
2023年
2022年给大家留下印象最深的异常气候是什么?大概很多人会说,是夏季极端高温热浪事件,还有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发生的严重夏秋连旱。这两个气候异常事件,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先出现了极端高温,后发生了极端干旱,二者存在前因后果的逻辑联系。
李威叶殿秀陈鲜艳李莹
关键词:极端高温异常气候高温热浪逻辑联系前因后果
气候变化对我国不同地区奶牛热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高温、干旱等极端性天气灾害增多,热应激严重影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奶牛养殖业更为明显。为了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奶牛受热应激的影响情况,依据全国奶牛的分布情况挑选黑龙江、宁夏、湖北、上海、广东和四川6个代表性地区,利用1961—2020年的气象数据分析各地区的温度变化特征,同时采用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THI)分析了近10年(2011—2020年)6个地区热应激环境的总体变化规律及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来,6个地区温度变化整体均呈上升趋势,热应激环境逐渐变大。南方地区热应激出现的时间普遍早于北方,程度也相对更严重。热应激对各地区奶牛产奶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上海地区奶牛产奶量受热应激影响最大。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温度、湿度等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热应激对我国不同地区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对指导热应激下奶牛的饲养管理,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石帅孙志华赵珊珊刘浩李威孙林海
关键词:气候变化热应激奶牛产奶量
基于多源探测数据对北京一次重污染天气的粒子微物理特征和热、动力机制分析
2023年
基于环境、气象、探空、AERONET、云高仪和卫星遥感多数据源对北京春季一次重污染过程的热、动力机制和粒子微物理属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多源数据协同观测显示本次污染起源于中国西部,影响范围广泛,对北京构成了达6级的重度污染,PM_(2.5)、PM_(10)质量浓度高达600μg/m3和1000μg/m^(3)。(2)MCD19A2 MAIAC AOD能很好地揭示本次污染起源、强度、输送和影响区域,MISR AOD显示本次污染粒子微物理属性具有大模态、非球形、非吸收型的特征。(3)CALIPSO显示,在1~4 km高度,退偏在0.1~0.5,色比在0.5~1.3均有分布,有“小退偏和大色比”现象。(4)AERONET数据显示,污染前、中、后AOD_550 nm值分别为0.9、2.0、0.2,AE_440-675 nm值分别为1.30、0.4、1.0,说明本次污染为PM_(2.5)和PM_(10)混合型污染。(5)探空显示本次污染大气层结非常稳定,各阶段有显著的热动力特征。污染爆发前(5月3日),上层大气潮湿且温度递减率小,低层大气干燥上升,构成对流空间。污染爆发期(5月4日),出现多层逆温,干燥大气下沉运动,受上层西风下层偏南风的动力配合。污染末期(5月5日),低层逆温消失,上层逆温层高度持续抬升,且空气干燥,深厚西风区风速持续加大,终结污染过程。(6)云高仪监测和EC模式结果表明5月4日大气稳定,边界层在空间上分布均匀,08:00大气边界层高度约1200 m,20:00约300 m。
王耀庭李青春殷振平李炬潘昱冰郑祚芳窦有俊巩建波李威
关键词:大气污染气溶胶
模拟分析揭示三峡水库成库以来的气候效应:局地和近地层,而不是区域
2023年
针对以往三峡水库气候效应数值模拟研究中,水库参数化方案简约及模拟时段未涉及成库以来高水位运行阶段等不足,在中尺度气象模式中,通过扩宽水体面积和抬升水位高度的方式对三峡水库引起的陆面参数变化进行描述,进而采用敏感性数值试验及统计分析等手段,评估了三峡水库成库以来高温干旱(2013年)和低温洪涝(2020年)年景下,关键气象要素对水库运行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两种典型年景下水库运行均会造成近地层气温降低(0.98~1.27℃)、相对湿度增加(3.9%~5.5%)和风速增大(0.43~0.68m/s),同时响应强度的日变化导致近地层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较差减小、平均风速的日较差增大;尽管上述变量的变化幅度与该地区气候的自然变率相当,但水库运行对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影响范围基本限制于水库周边约2 km,垂直方向则大多低于200 m,对风速的影响范围可扩展至水库周边约12 km,垂直方向延伸至200 m左右,且响应强度均随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尽管数值试验放大了三峡水库的气候效应,但作为典型的河道型水库,三峡水库成库以来的不同气候年景下,水库运行产生的气候效应基本限制在近地层、局地范围内,未对区域气候产生明显影响。
艾泽常蕊肖潺陈鲜艳陈鲜艳张强李威龚文婷
关键词:三峡水库气候效应数值模拟
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变化与ENSO的关系被引量:9
2006年
根据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频率变化的特点,对南方涛动指数(SOI)、NINO3区海表温度与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做相关分析,并对ENSO事件与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发生频率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1957-2002年春季沙尘暴发生频率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同时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差异。春季SOI与滞后1~2 a的春季沙尘暴发生频率、夏季SOI与滞后2 a的春季沙尘暴发生频率有较好的相关,但春季沙尘暴与NINO3区海表温度的相关不如与SOI的好。ENSO暖事件可能会使未来1~2 a内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减少,而ENSO冷事件则有可能使其增多。
李威
关键词:沙尘暴ENSOSOI海表温度
2022年夏季中国极端高温事件特点及成因初探
2023年
基于19612022年中国2412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2022年夏季中国极端高温事件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中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高,平均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占全国总站数43.8%的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21世纪以来,持续时间在20 d和30 d以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占过去61年中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6.8%和50.0%,反映出近20年高温事件持续日数增多。在此背景下,2022年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国中东部出现大范围复合型高温事件,其持续时间长、极端性突出,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分析表明,全球变暖是造成极端高温发生的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是高温发生且极端性突出的直接原因。
崔童孙林海张驰李莹叶殿秀陈峪艾婉秀李威
关键词:极端高温气候特征夏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