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一汇

作品数:428 被引量:12,397H指数:6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4篇期刊文章
  • 66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3篇天文地球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水利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144篇气候
  • 88篇降水
  • 77篇季风
  • 58篇气候变化
  • 54篇夏季
  • 34篇气候模式
  • 28篇环流
  • 27篇热带
  • 26篇水汽
  • 26篇区域气候
  • 26篇夏季风
  • 26篇梅雨
  • 25篇海气
  • 23篇暴雨
  • 20篇海气耦合
  • 19篇年代际
  • 19篇气象
  • 19篇夏季降水
  • 19篇海气耦合模式
  • 16篇中尺度

机构

  • 358篇中国气象局国...
  • 95篇中国气象科学...
  • 73篇南京信息工程...
  • 50篇中国气象局
  • 3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7篇上海市气候中...
  • 15篇北京大学
  • 14篇南京气象学院
  • 12篇中国工程院
  • 10篇南京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云南省气象局
  • 7篇国家气象信息...
  • 7篇天津市气候中...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河北省气候中...
  • 5篇中国气象局广...
  • 5篇天津市气象台
  • 4篇湖北省气象局

作者

  • 427篇丁一汇
  • 31篇柳艳菊
  • 23篇何金海
  • 23篇赵宗慈
  • 17篇李巧萍
  • 17篇徐影
  • 16篇孙颖
  • 16篇沈新勇
  • 16篇宋亚芳
  • 14篇王遵娅
  • 14篇李清泉
  • 13篇张莉
  • 11篇梁萍
  • 10篇李维京
  • 10篇张锦
  • 10篇罗勇
  • 9篇张颖娴
  • 9篇索渺清
  • 9篇沈桐立
  • 9篇刘芸芸

传媒

  • 91篇气象学报
  • 51篇大气科学
  • 4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9篇气候与环境研...
  • 16篇气象
  • 13篇高原气象
  • 12篇气候变化研究...
  • 9篇科学通报
  • 9篇热带气象学报
  • 8篇南京气象学院...
  • 7篇地球科学进展
  • 6篇气象科技
  • 6篇气象科技进展
  • 5篇国外科技新书...
  • 5篇大气科学学报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科学中国人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海洋学报
  • 3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2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13篇2016
  • 13篇2015
  • 21篇2014
  • 13篇2013
  • 15篇2012
  • 14篇2011
  • 13篇2010
  • 18篇2009
  • 39篇2008
  • 25篇2007
  • 29篇2006
  • 22篇2005
  • 13篇2004
4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3年淮河大水期间亚洲北部阻塞高压的形成特征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03年淮河大水期间亚洲北部阻塞高压的形成维持机制,结果表明,2003年淮河梅汛期亚洲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的异常活动中,波流作用十分显著。6月上旬,阻高建立前期和维持过程中,上游地区天气尺度波动活跃,欧洲斜压区不断有瞬变动能生成,并在阻塞区向阻高平均流转化。从瞬变涡动的作用来看,上游传播而来的瞬变波不断将较低纬度的低位涡空气向阻塞区输送,有利于阻塞高压的建立维持;平均流则使位涡呈相反形势发展,引导阻塞高压向东频散,削弱了扰动位涡输送的作用,对阻高的维持起到耗散作用。阻高建立前,瞬变涡位涡输送作用强于平均流位涡平流,造成阻塞区位涡降低,有利于阻高生成;阻高维持期间,瞬变涡位涡输送与平均流位涡平流输送量相当;6月25~30日,阻塞高压明显西退,该阶段瞬变涡动明显强于平均耗散作用,引导低位涡场向西移动。研究表明,大气内部的波波作用对阻高的建立维持也十分重要。1波与5波在一定范围内的共同作用可能是阻高建立维持的决定因素,而天气尺度波动扰动则对阻塞高压的建立、维持和崩溃起到重要的作用。波波作用表明,2003年6月份阻塞高压建立、维持时,尺度较长的波一般从平均动能得到扰动动能的转化,尤其5波,斜压能的转换不但是其能量的来源,同时非线性作用也使得尺度更小或更长的波向其提供能量;阻高衰退时,5波则通过非线性作用向其他波动输送能量,同时也存在斜压耗散,能量逐渐失去。
李峰丁一汇鲍媛媛
关键词:淮河大水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变化与对策建议被引量:184
2002年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与未来可能变化趋势是科学界面对的一大难题 ,正确认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与变化趋势 ,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是正确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重要科学基础。依托中国科学院牵头完成的《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研究成果 ,介绍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特征与基本事实 ,主要强调近 5 0年来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在西部生态环境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指出未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对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指出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必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 ,特别强调要强化对西部地区的科学研究 。
秦大河丁一汇王绍武王苏民董光荣林而达刘春蓁佘之祥孙惠南王守荣伍光和
关键词:生态环境变化气候变暖可持续发展
东亚寒潮高压的位涡诊断研究被引量:17
1994年
用位势涡度方程对1980年1月26-30日东亚寒潮高压的演变做了诊断研究,表明高压中心地区低层是低值位涡区,位涡值随高压增强(减弱)而变小(变大);随着高压的发展加强,位涡最小值由对流层中层降到近地面层,随着高压的减弱,最小值中心又上升;对流层高层的位涡值随着地面高压的增强而加大,反映高空冷槽、地面高压同时在发展。位涡收支方程各项对高压发展、减弱有着不同的作用。作用最大的是地转风水平平流项和地转偏差风的散度项,其次是地转偏差风的平流项和辐射项,扭转项和热成风偏差项均甚小,可忽略不计。
张培忠丁一汇郭春生冯莉萍
关键词:寒潮位涡涡度
中国雨季的气候学特征被引量:162
2008年
利用中国740站气候平均逐候降雨量对中国的主雨季进行定义,并对雨季(包括主雨季,春雨和秋雨)的气候学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全国主雨季最早爆发于华南中部,最晚结束于华西地区。主雨季能持续4到14候不等,雨量占年总降水的30%~60%。主雨季在中国东部为季风雨季,自南向北推进;在西部受西风带影响,北方略早于南方,且局地性强。中国雨季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中国气候的夏季降水时间序列主要反映了季节循环特征,但气候季节内振荡(CISO)对东部雨季的持续和推进具有明显的调制作用,其中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以30-60天周期为主。
王遵娅丁一汇
关键词:气候特征
据1991年特大洪涝过程的物理分析试论江淮梅雨预测被引量:16
1997年
本文以1991年江淮梅雨为个例,通过对特大洪涝形成过程的物理分析,就梅雨预测问题提出了一些认识。分析表明,1991年江淮流域较长梅雨期内所发生的3场大暴雨是很有代表性的,它们是大气环流季节转变不同进程中的产物,因而具有不同的环流背景和降水性质,且在洪涝的形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据此,我们提出了江淮梅雨的3个模型,指出应在由春夏之交到盛夏这个较长时期内分阶段地考虑梅雨预测。另外还指出,确定雨带的落区,不但应强调副高和东南季风活动对雨带南北进退的作用,而且也要注意西南季风的活动会导致雨带东西向的摆动。最后。
丁一汇陆尔
关键词:物理过程分析
太行山东麓焚风天气的统计特征和机理分析Ⅰ:统计特征被引量:17
2012年
利用2007-2008年京津冀区自动站资料,根据小时变温,对太行山东麓焚风天气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焚风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其分布特征在夜间表现明显,强焚风一般出现在太行山东侧50km内,而弱焚风则可到达太行山以东100km范围内;太行山北段的东南侧和南段的东侧呈现出两个焚风中心,而中段附近焚风出现的相对较少;焚风出现的位置与风向的关系密切,西北风造成的焚风主要出现在太行山北段东侧,偏西风主要影响太行山南段,而西南风主要影响中段;焚风强度与风速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具有明显的阵性特征;在红外云图中焚风常表现为一条明显的暗带;太行山东麓焚风造成的加热区可向东或东南方向移动,影响河北平原。
王宗敏丁一汇张迎新王丛梅李江波谷永利
关键词:焚风
太行山东麓焚风天气的统计特征和机理分析Ⅱ:背风波对焚风产生和传播影响的个例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3.3对太行山东麓焚风典型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太行山东麓焚风的发生和移动与山脉背风波密切相关。由此建立了太行山东麓焚风的概念模型:西北或偏西气流途经山西盆地、山西境内的山脉或高原,再越过太行山,在其东麓形成背风波。背风波的下沉气流气温按干绝热方式上升,同时下沉气流也会对低层大气产生压缩增温效应,使得太行山东麓产生焚风。背风波即为重力波,可以伴随着下沉气流向下游移动,正变温区同时也向东移动。变温区移动的速度和重力波的传播速度相同。背风波的产生,需要Scorer数向上足够的减小,而且不连续,即要求大气是稳定的且存在明显的风速切变。
王宗敏丁一汇张迎新范军红张守保田利庆
关键词:焚风重力波
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夏季水汽输送和降水分布影响的新研究被引量:53
2017年
基于1961—2016年中国地面台站降水观测资料和多种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部型和中部型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夏季水汽输送和降水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1)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在发生当年和次年有明显的不同,主要影响是在其发生的次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夏季降水明显偏多。(2)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当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东偏弱,水汽输送条件较弱,不利于中国大范围降水的发生;中部型事件当年夏季,低纬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蒸发异常偏强,来自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西北太平洋向华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和净水汽收支增加,有利于华南地区降水的异常增多。(3)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次年夏季,副热带太平洋蒸发异常偏强,副高西伸,由于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型的建立,副高西侧的强西南气流将来自太平洋蒸发的大量水汽持续输送至中国中东部地区。此外,在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影响下中高纬度地区建立了亚洲双阻型环流,其间的低槽冷涡与上游阻高之间的强偏北气流有利于北冰洋的水汽持续输送到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净水汽收支均增加,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降水均产生了明显的同步性增多响应,形成了南北两条异常雨带。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次年夏季,副高较常年偏西且偏北,来自太平洋蒸发的大量水汽输送到江淮地区,使其净水汽收支增加和降水偏多。因此,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不仅对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南方地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对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降水异常也有相当的作用。
吴萍丁一汇柳艳菊
关键词:水汽输送降水遥相关型
统计方法在数值模式中应用的若干新进展被引量:21
2016年
目前,数值模式的准确性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越来越依靠数值模式。数值模式不仅仅是求解描述大气运动和热力过程的方程组,其中也大量使用了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数值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统计方法在数值模式中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统计方法在数值模式的资料同化、集合预报、次网格尺度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数值产品统计释用、延伸期预报、模式检验等方面的应用。然后阐述了贝叶斯统计在数值模式中应用的新进展。最后,对统计方法在数值模式中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朱玉祥黄嘉佑丁一汇
关键词:统计释用贝叶斯统计数据挖掘
亚洲夏季风的变化及其对中国水资源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季风国家,其降水的多寡或异常密切的与东亚夏季风活动有关。从20世纪70年后期,中国东部的降水分布或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华北地区出现连续的干旱,而江淮流域与华南地区多雨,洪涝频繁发生。1991,1998,199...
丁一汇孙颖王遵娅朱玉祥宋亚芳
文献传递
共4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