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燕
- 作品数:9 被引量:83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靶向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载药毫微球的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采用碳二亚胺法使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 ,制备出抗人晶状体免疫毫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作乳化剂采用复乳法制备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 ,使毫微球表面吸附牛血清白蛋白 ,再将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貌和结构 ,用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载药毫微球粒径。ELISA法检测偶联后的抗体活性 ,MTT法检测免疫毫微球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该免疫毫微球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和细胞内化过程。结果显示载药毫微球表面光滑 ,平均粒径为 191.0± 0 .2 0 2nm ,其载药率为 8.2 % ,药物利用率为2 4 .6 %。免疫载药毫微球中的单克隆抗体HILE6保留达到原免疫活性 84 % ,2 4h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抑制率可达6 8.4 2 %。该免疫载药毫微球能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 ,30min后可吸附到晶状体上皮细胞上 ,在 4h内进入细胞质最后进入细胞核。该实验为特异性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 -后囊混浊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刘晓燕常津郭艳霜原续波刘新玲李筱荣
- 关键词:免疫毫微球晶状体上皮细胞
- 聚乳酸包载5-氟尿嘧啶靶向超微粒子对人胃癌转移瘤的靶向性和控制释放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使用w/o/w复乳法制备聚乳酸载5-氟尿嘧啶超微粒子,使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超微粒子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将99mTc标记的连有VEGF121单克隆抗体的超微粒子通过尾静脉注射到SCID裸鼠体内,观察它对胃癌转移瘤的靶向效果和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超微粒子成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95.2nm,多分散系数为0.148,靶向载药超微粒子的载药率为8.23%,包封率为24.71%。聚乳酸载5-FU超微粒子在PBS缓冲溶液中具有较好的控释效果,累积释放量Q与时间平方根t1/2基本呈线性关系.尾静脉注射靶向超微粒子两小时以后可看到大部分超微粒子集中到肿瘤部位。在所有的实验组中,含5-FU靶向载药超微粒子组的疗效最好,说明本靶向载药超微粒子具有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并在肿瘤组织释放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
- 马春宝刘晓燕常津王涛张庆瑜
- 关键词:5-氟尿嘧啶
- 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对人胃癌和结肠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效应被引量:29
- 2005年
-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5-Fu-PLA-NP)对人胃癌和结肠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超声乳化法制备5-Fu-PLA-NP载药纳米微粒;用噻唑蓝(MTT)比色法从1~10 d连续检测1×10-7、1×10-6、1×10-5、1×10-4mol/L浓度5-Fu-PLA-NP和5-Fu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的体外杀伤效应,并计算出2种药物的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 5-Fu-PLA-NP的体外累积药物释放率在7 d时为75.7%,10 d时达94.3%;5-Fu的杀伤效应在1~7 d时呈时间依赖关系,7 d后进入平台期;5-Fu-PLA-NP则在1~10 d均呈时间依赖关系;7 d时两者在不同剂量的杀伤效应均呈剂量依赖关系,并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5-Fu-PLA-NP具有药物缓释效应,可延长药物对人胃癌与结肠癌细胞的有效作用时间;并且载药纳米微粒没有降低5-Fu成分的生物学活性.
- 黄开红赵晓龙朱兆华刘建化李东印闵军陈汝福常津刘晓燕
- 关键词:载药纳米微粒体外杀伤效应结肠癌细胞株5-氟尿嘧啶聚乳酸生长抑制率
- 靶向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免疫毫微球的制备被引量:2
- 2004年
- 采用偶联法使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_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 ,制备出靶向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免疫毫微球。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貌和结构 ,用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载药毫微球粒径。ELISA法检测偶联后的抗体活性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该免疫毫微球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能力。结果显示载药毫微球表面光滑 ,平均粒径为191 0± 0 2 0 2nm ,其载药率为 8 2 %。免疫载药毫微球中的单克隆抗体HILE6保留达到原免疫活性84 %。该免疫载药毫微球能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该实验为特异性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
- 刘晓燕常津郭艳霜原续波刘新玲李筱荣
- 关键词:晶状体上皮细胞载药毫微球靶向免疫
- 载药聚乳酸靶向纳米微粒的制备及眼疾与肿瘤治疗的研究
- 刘晓燕
- 关键词:聚乳酸牛血清白蛋白5-氟尿嘧啶
- 5-Fu纳米毫微粒的制备及体外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制备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聚乳酸纳米毫微粒并观察其表征及体外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5Fu聚乳酸纳米毫微粒,观察毫微粒的大小、表面形态和结构,毫微粒载药率和体外药物释放曲线。取传3代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对比试验,设5Fu纳米毫微粒、5Fu原药、空载纳米毫微粒组、空白对照组。设0.5~62.5mg·L-14个剂量组,作用24h、72h、120h、168h后光镜下观察细胞性状,MTT法检测抑制作用。结果(1)制备的5Fu纳米毫微粒平均粒径(191.000±0.202)nm;载药率为8.1%;首日药物突释率为38.3%,缓释时间20d;(2)5Fu纳米毫微粒和5Fu原药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并随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空载聚乳酸纳米毫微粒对细胞无抑制作用;(3)作用初期各剂量组5Fu纳米毫微粒的抑制作用低于或等于原药,随时间延长分别在不同时间点超过原药,差异有显著性。结论5Fu聚乳酸纳米毫微粒性状稳定,可长期释放药物,有效抑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随时间延长作用明显高于原药,可以作为靶向缓释药物载体。
- 刘新玲李筱荣常津刘晓燕
- 关键词:5-氟尿嘧啶晶状体上皮细胞后囊膜混浊
- 载药聚乳酸靶向纳米微粒的制备及眼疾与肿瘤治疗研究
- 本文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聚乳酸为载体材料,牛血清白蛋白为乳化剂,采用改进的复乳法(W/O/W)制备载5-Fu聚乳酸纳米微粒,并对纳米微粒的粒径、载药率、包封率、产率、体外释放以及在眼科和肿瘤治疗方面的应...
- 刘晓燕
- 关键词:聚乳酸牛血清白蛋白5-氟尿嘧啶单克隆抗体
- 文献传递
- 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制备及其释药效能被引量:34
- 2005年
- 背景与目的:医用纳米微粒作为药物传递和控释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控释体系。它与微米粒子的主要区别是超微小体积,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摄取,可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血脑屏障,因而作为一种新的控释体系而被广泛研究。本研究拟制备聚乳酸纳米微粒,并对其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微粒结构、表面元素、体外释放等微粒性能进行应用评估。方法:以可溶性聚乳酸为载体,5鄄氟尿嘧啶(5鄄fluorouracil,5鄄FU)为模型药物,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聚乳酸载纳米微粒,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外形结构,用X射线光电能谱仪(X鄄rayphotoelectronspectroscopy,XPS)测定纳米微粒表面元素,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纳米粒载药量和包封率,并测定体外释放量。结果:聚乳酸载纳米微粒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191±17)nm,载药量为15.2%,包封率为45.6%。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纳米微粒具有缓释特性,在模拟体液中,10天的累积释药达94.27%。结论:以聚乳酸纳米微粒作为5鄄FU载体,可改变5鄄FU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缓释作用,可制备为静脉用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发挥更好的抗肿瘤效应。
- 黄开红朱兆华刘建化陈其奎刘晓燕常津
- 关键词:纳米微粒5-氟尿嘧啶聚乳酸缓释作用
- 双层包衣的结肠靶向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包衣的结肠靶向口服制剂,由片芯或丸芯、内包衣层和外包衣层组成,所述片芯或丸芯是由药物和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成,所述内包衣层为壳聚糖、果胶、瓜耳胶或黄原胶,所述外包衣层为pH>6.5时溶解的丙烯酸树脂...
- 魏振平唐小凤丁慧娟刘文钊刘晓燕杨扬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