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燕

作品数:238 被引量:307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1篇专利
  • 4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5篇农业科学
  • 17篇经济管理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电子电信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97篇甘蔗
  • 50篇蔗种
  • 46篇甘蔗种植
  • 35篇种茎
  • 22篇土壤
  • 19篇施肥
  • 18篇宿根
  • 18篇排种
  • 16篇甘蔗品种
  • 15篇栽培
  • 14篇宿根蔗
  • 14篇播种
  • 13篇培土
  • 12篇种植机
  • 12篇包衣
  • 11篇深松
  • 11篇机械化
  • 10篇旋耕
  • 10篇精量播种
  • 8篇施肥机

机构

  • 210篇广西农业科学...
  • 23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广西壮族自治...
  • 5篇百色市农业科...
  • 5篇河池市农业科...
  • 3篇北海市农业科...
  • 2篇广西大学
  • 2篇广西作物遗传...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博宣食品...

作者

  • 238篇刘晓燕
  • 191篇李毅杰
  • 179篇王维赞
  • 133篇庞天
  • 130篇邓智年
  • 124篇吴凯朝
  • 120篇黄成丰
  • 119篇徐林
  • 108篇张荣华
  • 90篇李杨瑞
  • 83篇梁强
  • 63篇罗亚伟
  • 58篇谢金兰
  • 47篇李松
  • 45篇李长宁
  • 38篇宋修鹏
  • 37篇梁阗
  • 26篇谭芳
  • 24篇罗霆
  • 22篇朱秋珍

传媒

  • 8篇南方农业学报
  • 7篇中国糖料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杂志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甘蔗糖业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农业研究与应...
  • 2篇广西糖业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广西蔗糖
  • 1篇Agricu...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年份

  • 34篇2023
  • 33篇2022
  • 54篇2021
  • 44篇2020
  • 2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2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甘蔗深松开行施肥一体机
本发明涉及甘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甘蔗深松开行施肥一体机,包括:固定架、活动架、深松犁、开行器以及带有搅拌桨和旋转盘的施肥器。本发明通过固定架与活动架将深松犁,开行器与施肥器集成起来,利用活动架的摆动,可将开行器...
庞天覃建才王维赞邓智年李毅杰黄成丰张荣华吴凯朝徐林刘晓燕覃文宪
文献传递
机收压实对宿根蔗产量及根系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2023年
为探明甘蔗机械收获后的土壤压实效应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以及根系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广西蔗区糖料蔗主栽品种桂糖42号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机收时运输车碾压植蔗行和碾压行间2种处理方式,以人工砍收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宿根蔗苗期阶段,碾压处理后植蔗行和行间土表以下0~50 cm的土壤紧实度均大幅升高,其中0~10 cm区域增幅最大,随着土层加深,土壤紧实度增幅逐渐减小;至伸长期后,植蔗行中土壤0~30 cm纵向区域的紧实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30~50 cm及行间0~50 cm纵向区域的紧实度仍显著高于对照。在农艺及产量性状方面,碾压植蔗行使宿根蔗发株率显著减少42.0%,12月株高降低19.4%,有效茎数减少26.1%,蔗茎产量减产36.9%,而11月、12月和1月蔗糖分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40、0.75和0.58个百分点,碾压行间处理的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在根系形态及内源激素水平上,机收碾压植蔗行处理的根系干重和根长分别减少9.12%和10.72%,根总表面积和总体积也显著下降,而机收碾压行间的根系形态指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压实处理后甘蔗根系中的IAA、GA_(3)、ZR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IAA/ABA、GA_(3)/ABA、ZR/ABA也有同样表现,而ABA含量则显著升高;根系的内源激素含量、比值、根系形态及蔗茎产量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IAA、GA_(3)、IAA/ABA、GA_(3)/ABA与根系干重、根长、株高、有效茎数呈正相关,ZR和ABA则呈负相关。综上,机收碾压可使蔗田土壤紧实度显著增加,使根系内源激素水平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甘蔗根系生长和产量,不同处理的减产效应差异显著,即压实植蔗行与压实行间相比,后者可显著降低压实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
刘晓燕梁强李毅杰庞天宋修鹏李杨瑞王维赞
关键词:宿根蔗根系内源激素
一种甘蔗田间种茎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甘蔗田间种茎制作方法,包括:场地选择,设备搭建,砍收搬运,切种,计数统计,浸泡包衣,堆放入库筐,数据分析等步骤。本发明中的甘蔗田间种茎制作方法能够机动灵活利用种茎生产线,可以根据不同甘蔗品种...
王维赞吴凯朝庞天李毅杰邓智年徐林刘晓燕张荣华翁梦苓覃建才黄成丰覃文宪
一种用灵发素进行甘蔗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方法
一种用灵发素进行甘蔗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方法。是将甘蔗茎尖分生组织在MS+LFS+NAA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分化丛生芽苗、增殖以及生根培养,获得完整的甘蔗植株。该方法在诱导分化丛生芽苗的成苗时间比用6-BA提前5~10天,大大...
李松许鸿源蓝桃菊方锋学刘丽敏淡明余坤兴刘红坚谭芳杨荣仲游建华唐红琴卢曼曼刘晓燕龚银花
文献传递
甘蔗套种马铃薯机械化栽培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甘蔗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机械化栽培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养分吸收的影响,为该套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甘蔗单作(对照)和甘蔗套种马铃薯2种栽培模式,每种种植模式分为根际区和非根际区进行土壤采集,即甘蔗单作区的根际土、非根际土及甘蔗套种区的根际土、非根际土。利用传统测定方法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2种栽培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甘蔗养分吸收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结果】与甘蔗单作相比,套种区甘蔗根际土的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93%、12.32%、6.40%和8.92%(P<0.05,下同);非根际土的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0.50%、56.01%、48.31%和51.52%;套种区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套种区土壤的真菌Shannon、ACE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单作区,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单作区;土壤细菌Shannon、Simpson、ACE和Chao1指数则与单作区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套种提高了土壤细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及真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和其他未知真菌类群的比例,降低了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杆菌属门(Patescibacteria)及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比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速效钾、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的影响较大,其中土壤细菌群落中的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分别与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分别与土壤容重和土壤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真菌群落中的子囊菌门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担子菌门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套种显著降低了苗期甘蔗对磷和钾的吸�
刘晓燕梁强庞天李毅杰徐林吴凯朝邓智年宋修鹏李杨瑞王维赞
关键词:甘蔗马铃薯套种机械化微生物多样性
2012~2013年广西甘蔗区试品种综合评价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综合评价13个参试甘蔗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为广西甘蔗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当前主栽品种ROC22为对照,于2012-2013年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北海、崇左6个试验点进行两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对其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3个参试品种中,桂糖04-1045、桂糖05-1141、桂糖04-1545和柳糖07-95表现早熟、高糖、高产稳产,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08%、4.53%、5.49%和9.45%,蔗糖分分别比对照提高0.517%、0.572%、0.784%和0.882%(绝对值),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38%、8.51%、11.50%和16.09%;桂糖03-66和桂糖03-91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减产14.53%和9.85%,蔗糖分分别比对照提高1.326%和0.829%(绝对值),表现特早熟高糖,但产量较差;桂糖03-591和桂糖06-533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2.65%和9.98%,蔗糖分分别比对照降低0.398%和0.627%(绝对值),表现中熟高产,但糖分偏低;其他品种产量及蔗糖分表现均稍差。参试品种在各试验点表现不同,桂糖04-1545在南宁点表现较好,柳糖07-95、桂糖04-1045和桂糖04-1545在柳州点表现较好,桂糖05-1141、柳糖07-95、桂糖04-1545和桂糖04-1045在河池点表现较好,百色点没有表现增产且增糖的品种。【结论】桂糖04-1545、柳糖07-95、桂糖05-1141和桂糖04-1045在试验中综合表现较好,达到广西甘蔗品种审定的标准,建议因地制宜加以推广。
梁强刘晓燕董文斌李毅杰谢金兰周忠凤陆文娟李文教朱斌潘成烈庞华莒李翔
关键词:甘蔗品种丰产性适应性综合评价
一种双芽段甘蔗简易排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播种机械领域,具体的提供了一种双芽段甘蔗简易排种装置,包括带轮子及连接部的车体,所述车体中部设有方形储种框,所述储种框后侧下方设有出种口,所述出种口处设有向车体后方延伸的出种部,所述出种部包括由出种口向...
梁强吴海标李毅杰梁光凤李翔林善海李长宁王泽平刘晓燕谢金兰王维赞邓智年李杨瑞罗霆
文献传递
甘蔗间套种早熟绿豆品种比较试验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筛选与甘蔗间套种高产、早熟、结荚成熟整齐一致、适应性好的绿豆品种。【方法】以中绿1号为对照,对从河南、河北引进的4个绿豆品种郑绿8号、郑绿9号、冀绿11号、保绿942进行种植观察,对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逆性、产量性状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郑绿8号、郑绿9号、冀绿11号和保绿942 4个绿豆品种均比传统早熟绿豆中绿1号早熟,绿豆产量与中绿1号相当,均表现为矮秆、抗倒伏、适应性好。【结论】4个供试早熟绿豆品种中以郑绿8号的综合性状最好,表现为矮秆、茎秆粗壮、抗倒伏、豆荚成熟一致、绿豆产量和生物产量较高,适合与甘蔗间套种。
谢金兰王维赞刘晓燕李毅杰朱秋珍梁强李长宁梁阗
关键词:绿豆甘蔗间套种
一种翻压绿肥修复甘蔗机收压实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翻压绿肥修复甘蔗机收压实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植地前处理;(2)甘蔗的种植;(3)甘薯的种植及管理;对于甘蔗机收压实土壤,采用机械深耕、施加机收压实土壤改良剂、套种甘薯、再施机收压实土壤改良剂、...
刘晓燕王维赞李毅杰罗霆梁强宋修鹏李杨瑞庞天黄成丰覃文宪
2010/2011榨季广西甘蔗生产冻害调查及防御对策被引量:41
2011年
【目的】了解2010年12月16日至2011年元月上中旬严重霜冻和长期低温对甘蔗生产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广西桂中的来宾、柳州和桂西北的河池3个市的蔗区甘蔗受冻害、寒害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1个县甘蔗总受灾面积为203.25kha,占总植蔗面积(289.65kha)的70.2%,其中重灾区面积达97.43kha,占总种植面积的33.6%,主要集中在柳城、融安、融水、罗城、兴宾区、武宣和象州等地。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及台优受害最为严重,蔗叶明显干枯、卷曲、生长点及蔗芽坏死、蔗茎水煮状并带有酸酒味、蔗糖分下降;而在同一蔗区,桂糖21号、桂糖28号、桂糖29号、桂糖30号、桂辐98-296、桂糖97-69、桂糖02-208、桂糖02-901、桂糖02-467等甘蔗品种受害程度远低于新台糖22号,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结论】应因地制宜加快耐寒高产高糖甘蔗品种的推广应用,尽快在桂中和桂西北蔗区种植耐寒甘蔗品种,取代抗寒性最差的新台糖22号;采用地膜、蔗叶覆盖、增施暖性有机肥和糖蜜酒精发酵液等措施防寒保温;及时集中抢收压榨受冻害甘蔗,尽量减少损失。
李杨瑞方锋学吴建明李翔张荣华刘昔辉何红杨荣仲杨丽涛陈赶林苏树权谢金兰刘晓燕黄伟华段维兴何为中汪淼
关键词:甘蔗霜冻冷害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