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维赞

作品数:283 被引量:539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5篇专利
  • 88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1篇农业科学
  • 19篇经济管理
  • 4篇电子电信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9篇甘蔗
  • 50篇蔗种
  • 47篇甘蔗种植
  • 43篇种茎
  • 24篇栽培
  • 24篇宿根
  • 22篇施肥
  • 18篇排种
  • 17篇土壤
  • 16篇性状
  • 16篇培土
  • 16篇甘蔗品种
  • 15篇宿根蔗
  • 15篇机械化
  • 14篇播种
  • 12篇种植机
  • 12篇桂糖
  • 10篇旋耕
  • 10篇栽培技术
  • 10篇精量播种

机构

  • 237篇广西农业科学...
  • 4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7篇广西壮族自治...
  • 9篇广西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福建农业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州甘蔗糖业...
  • 1篇广西亚热带生...
  • 1篇广西作物遗传...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华盛集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283篇王维赞
  • 195篇李毅杰
  • 179篇刘晓燕
  • 161篇邓智年
  • 159篇庞天
  • 141篇吴凯朝
  • 135篇张荣华
  • 127篇黄成丰
  • 125篇徐林
  • 91篇李杨瑞
  • 85篇罗亚伟
  • 61篇梁阗
  • 58篇梁强
  • 56篇谢金兰
  • 50篇李松
  • 50篇朱秋珍
  • 36篇李长宁
  • 25篇谭芳
  • 21篇何红
  • 21篇宋修鹏

传媒

  • 16篇中国糖料
  • 9篇西南农业学报
  • 8篇广西糖业
  • 7篇南方农业学报
  • 5篇热带作物学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甘蔗糖业
  • 4篇中国作物学会...
  • 3篇甘蔗(福建)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Agricu...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农业研究与应...
  • 2篇农家之友
  • 2篇中国种业
  • 2篇作物杂志
  • 2篇广西蔗糖
  • 2篇亚热带农业研...
  • 1篇种子

年份

  • 21篇2023
  • 28篇2022
  • 44篇2021
  • 49篇2020
  • 34篇2019
  • 12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16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1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6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2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甘蔗种茎转运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甘蔗种茎转运装置,包括转运车厢、电机车轮和车载电池;车载电池设置在转运车厢底部,并且与电机车轮进行电路连接;电机车轮通过轮轴连杆进行固定在转运车厢前进的后侧;装置还包括前进控制台,横设在转运车厢的车头...
邓智年徐林吴凯朝王维赞张荣华黄成丰庞天李毅杰刘晓燕覃文宪
文献传递
不同种茎处理对甘蔗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以不同部位、不同芽数和不同质量的甘蔗种茎为材料,分析不同种茎来源对甘蔗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种茎萌芽出苗及幼苗生长表现最好,萌芽率和苗高分别为72.81%和46.33 cm;单芽茎的萌芽率较低,苗较矮,而三芽茎、四芽茎和多芽茎的萌芽率和苗高差异不明显。正常种茎的萌芽率与倒伏种茎的差异不显著,与绵蚜危害种茎、螟虫危害种茎和黑穗病危害种茎的差异显著;正常种茎苗高与螟虫危害种茎的差异不显著,与绵蚜危害种茎、倒伏种茎和黑穗病危害种茎的差异显著;而黑穗病危害种茎芽萌发长成的植株只有3.82%为正常植株,其他均为黑穗苗。结果说明生产上选健康的甘蔗中部或梢部茎留种,以双芽段、三芽段、四芽段或多芽段种茎种植有利于甘蔗萌芽和幼苗生长。
罗亚伟覃振强梁阗王维赞李德伟
关键词:甘蔗种茎萌芽出苗
一种覆土一致的甘蔗种植一体机
本发明涉及甘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覆土一致的甘蔗种植一体机,包括:旋耕犁,旋耕刀组,开沟器,排种器,施肥机以及可调式覆土盖膜装置。本发明通过旋耕犁,旋耕刀组和开沟器对土地进行耕犁,松土和开沟;通过施肥机与排种器在...
庞天覃建才王维赞邓智年李毅杰黄成丰张荣华吴凯朝徐林刘晓燕覃文宣
文献传递
机械收获对不同甘蔗品种收获质量及宿根蔗生长的影响
【研究背景】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蔗糖产区,蔗糖是广西一个横跨工农、惠及城乡的优势特色支柱产业,但目前广西蔗糖产业发展存在着蔗糖生产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乏力等突出问题。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甘蔗收获主要靠人工砍收,2017...
李毅杰王维赞庞天刘晓燕罗亚伟梁阗梁强李杨瑞
关键词:宿根蔗机械收获农艺性状
文献传递
氮肥施用量与施用方法对甘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1
2012年
为了提高氮肥在甘蔗种植中的利用率,以当地甘蔗当家品种ROC22为材料,设3个不同氮肥施用量和3种不同施用方法,通过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的调查,研究氮肥与甘蔗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促进甘蔗分蘖、伸长生长和增粗生长,提高甘蔗产量,但增产量并非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以600kg/hm2尿素施用量增产效果较好。甘蔗蔗糖分则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有所下降。氮肥早施促进甘蔗早拔节、早生长和提高甘蔗产量,有利于甘蔗蔗糖分的积累和提高甘蔗品质。低氮处理和中氮处理的2次施氮法分别比3次施氮法增产5010kg/hm2、4600kg/hm2,高氮处理的1次施氮法比3次施氮法增产8175kg/hm2;低氮处理和中氮处理的1次施氮法甘蔗蔗糖分分别比3次施氮法提高0.65个百分点和0.79个百分点,高氮处理的2次施氮法甘蔗蔗糖分比3次施氮法提高0.45个百分点。
谢金兰陈引芝朱秋珍刘晓燕吴建明王维赞
关键词:氮肥施用量施用方法甘蔗
实施抗旱种植是甘蔗高产稳产的保证被引量:1
1998年
甘蔗植株高大,含水量多,生长期长,是一种耗水作物。研究资料表明,每生产一吨原料蔗约耗水130立方米。水分供应状况直接影响甘蔗产量的高低。广西90%的甘蔗种植在旱坡地上,由于生产条件差,缺乏灌溉设施,甘蔗生长需水只有靠自然降水来满足。而广西又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分布极不均匀,春旱、秋旱频繁,严重制约了甘蔗生长发育。因此,旱地甘蔗要高产,就必须解决好干旱的问题。解决干旱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是改善生产条件。
王维赞游建华
关键词:甘蔗抗旱抗旱品种
甘蔗健康种茎在覃塘蔗区的种植应用情况
2020年
针对我国甘蔗种植中农民传统自留种质量差、发芽率低、用种量大而导致产量低、种植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难题,通过建设种茎标准化加工生产线,对良繁基地生产的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一二代优质种茎进行标准化加工,切成标准的单芽/双芽段,并包衣处理而得到优质健康种茎应用于甘蔗种植。用种量(3000-3500芽/亩)比传统种植减少3/4,甘蔗发芽率达90%以上,分蘖率150%,种植效率提高2倍以上,减少种植成本140元/亩,产量增加0.5-1.0吨/亩。现把甘蔗健康种茎在覃塘蔗区种植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健康种茎在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下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庞天韦云峰王维赞邓智年吴凯朝李毅杰黄成丰
关键词:甘蔗
水分胁迫下甘蔗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激素相关基因分析
甘蔗是经济和环境上日益重要的C4作物,干旱在全球范围内显著限制甘蔗产量.了解甘蔗对水分胁迫反应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甘蔗抗旱性的分子遗传改良.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水分胁迫下甘蔗叶片的15593个基因的表达谱,结果表明,中、重...
李长宁谢金兰王维赞梁强李毅杰董文斌刘晓燕杨丽涛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抗旱育种基因筛选
不同间种绿豆方式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和绿豆品种郑绿8号、品绿04108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甘蔗行距和绿豆间种方式,研究甘蔗间种绿豆对甘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间种绿豆,甘蔗前期生长相对较慢,但不影响甘蔗的分蘖和成茎;绿豆压青可以促进甘蔗伸长前期的蔗茎伸长;甘蔗合理间种绿豆,可以促进甘蔗增产3.30% ~ 7.66%;绿豆压青对提高甘蔗品质有一定促进作用,蔗汁重力纯度比对照提高0.80% ~ 2.54%;甘蔗间种绿豆可以收获绿豆约434.85 ~470.55 kg/hm2,产值增加约4500元/hm2;综合效益最好的是甘蔗行距1.2m间种1行绿豆、收豆后进行压青处理方式.
谢金兰王维赞李长宁李毅杰梁强刘晓燕朱秋珍
关键词:甘蔗绿豆间种
30%度锐悬浮剂防治宿根蔗螟虫和绵蚜的田间药效试验被引量:16
2015年
以3.6%杀虫双颗粒剂为对照药剂,研究30%度锐悬浮剂不同施用量对宿根蔗甘蔗螟虫和绵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度锐悬浮剂450 m L/hm^2、600 m L/hm^2、750 m L/hm^2处理在药后15 d、30 d、60 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高于3.6%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其中以度锐750 m L/hm^2处理的防治效果最高且差异显著。30%度锐600 m L/hm^2处理药后30 d、60 d的防治效果与3.6%杀虫双颗粒剂的防治效果差异达显著水平。30%度锐3个不同处理,于药后130 d、160 d、190 d对宿根蔗绵蚜的防治效果均达到100%,而杀虫双的防治效果只有27.81%-8.20%,且防治效果随着时间延长递减。30%度锐3个不同处理间的甘蔗平均锤度和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杀虫双和空白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本研究说明30%度锐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和绵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施用量建议为600-750 m L/hm^2。
罗亚伟覃振强梁阗邓展云王维赞
关键词:宿根蔗甘蔗螟虫甘蔗绵蚜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