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刁青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物
  • 3篇慢性
  • 3篇肝炎
  • 3篇肝硬化
  • 3篇肝硬化患者
  • 3篇病毒
  • 2篇亚群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预后
  • 2篇造影
  • 2篇占位
  • 2篇衰竭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
  • 2篇细胞亚群
  • 2篇抗病毒
  • 2篇抗病毒药
  • 2篇抗病毒药物

机构

  • 10篇秦皇岛市第三...
  • 2篇北京地坛医院

作者

  • 10篇刁青
  • 5篇段银环
  • 4篇陈璀
  • 4篇刘坤
  • 3篇孙谢文
  • 3篇苗亮
  • 3篇赵俊梅
  • 3篇赵培利
  • 2篇李春晖
  • 2篇李明慧
  • 2篇张璐
  • 2篇赵志军
  • 2篇武云慧
  • 2篇李艳静
  • 2篇杨亚萍
  • 2篇李吉英
  • 2篇谢尧
  • 2篇王建英
  • 2篇张雪棉
  • 1篇李旭丽

传媒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国肝脏病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肝脏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获得病毒学应答后肝纤维化逆转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获得病毒学应答后肝纤维化逆转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肝纤维化逆转将193例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分为肝纤维化逆转组(n=86)与无肝纤维化逆转组(n=107)。记录患者治疗后78周的病毒学应答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记录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毒载量、肝功能、肝硬化指标,包括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ALT、血小板计数(P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包括肝硬度值、血清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N端肽(PC-Ⅲ)水平。比较肝纤维化逆转组与无肝纤维化逆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获得病毒学应答后肝纤维化逆转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78周,219例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为88.13%(193/219),ALT复常率为89.95%(197/219)。治疗后78周,患者血清HBV-DNA、ALT、PLT、AST、TbiL、APRI、FIB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ALB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8周,患者肝硬度值、血清Ⅳ-C、LN、HA、PC-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纤维化逆转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BV-DNA、APRI水平及肝硬度值均高于肝纤维化逆转组,治疗前血清PLT水平低于肝纤维化逆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PLT水平低、肝硬度值高均为影响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获得病毒学应答后肝纤维化逆转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苗亮贾春辉陈寒冬刁青谷志勇李旭丽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肝纤维化逆转
腹水、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癌、肝硬化患者中表达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腹水、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肝癌、肝硬化患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50例为肝癌组,再根据其有无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每组各75例;选取同期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50例为肝硬化组,再根据其有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分为SBP组及非SBP组,每组各75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肝癌无感染患者75例为肝癌无感染组,肝硬化无感染患者75例为肝硬化无感染组。分别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肝功能分级,以及肝癌及肝硬化不同预后患者的腹水、血清PCT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高于肝癌无感染组及非细菌感染组,细菌感染组腹水PCT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治疗后,好转患者腹水、血清PCT水平均低于其治疗前及恶化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BP组血清PCT水平高于肝硬化无感染组及非SBP组,腹水PCT水平高于非SBP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治疗后,好转患者腹水、血清PCT水平低于其治疗前及恶化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所有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C、B、A级患者的血清及腹水PCT水平逐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肝癌及肝硬化存活患者的腹水、血清PCT水平均低于病死患者(P <0. 05)。结论腹水、血清PCT水平检测可有效鉴别肝癌患者是否伴有细菌感染、肝硬化患者是否伴有SBP,且其对两种疾病预后及患者肝功能判断也有一定价值。
王惠段银环郎晓林董广捷刁青杨丽敏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肝癌肝硬化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与各型肝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刘坤杨亚萍孙谢文段银环赵培利赵俊梅苗亮陈璀刁青王晋生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慢性HBV感染者随疾病进展加重,其免疫功能逐步降低,与HBV复制水平密切相关。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的DNT细胞显著升高及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
关键词:
关键词:肝病核苷类药物免疫系统
肝功能衰竭患者主要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肝功能衰竭患者主要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9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或出院90 d内病死者为病死组(36例),其余为存活组(60例),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blood 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甲胎蛋白(alpha feto protein,AFP)、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功能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病死组与存活组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AFP、PTA、血钠(serum sodium,Na)、白细胞(leukocyte,WBC)、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及Glu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TA和SCr是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19,P=0.006;OR=5.594,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PTA和SCr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732、0.828,相应Cut-off值分别为21%(敏感度64%,特异性72%)和128μmol/L(敏感度69%,特异性88%)。结论 PTA和SCr为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TA为保护因素,SCr为危险因素。
赵俊梅张璐赵培利李艳静刘坤赵志军王建英陈璀刁青段银环李明慧谢尧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血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
DAA治疗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ly acting antivirals,DAAs)治疗HCV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秦皇岛第三医院门诊和病房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HCV肝硬化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治疗方案A(n=16)、治疗方案B(n=22)和治疗方案C(n=24)治疗。治疗方案A:索菲布韦+利巴韦林;治疗方案B:Harvoni;治疗方案C:索菲布韦+达卡他韦。连续治疗24周。结果随着治疗的进展,各治疗方案的HCV RNA转阴率呈上升趋势,各时间点HCV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HCV肝硬化患者ALT、AST、Scr、BUN和HCV RNA水平逐渐降低,Alb水平逐渐上升,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仅部分患者发生轻微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1例、发热1例、头痛1例、皮疹2例、乏力5例、头晕2例,均可耐受,无需对症处理。结论 DAAs治疗HCV肝硬化可明显改善患者肝肾功能,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刁青
关键词:HCV肝硬化
超声造影双模式灰阶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19年
探讨超声造影双模式灰阶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占位病变患者69例,共计90个病灶。采用超声造影双模式灰阶成像技术进行检查。90个病灶中,良性病灶42个,恶性病灶48个;恶性病灶造影剂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始消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2.04±2.16)s、(20.03±2.81)s、(30.82±8.92)s和(60.03±5.22)s,明显短于良性病灶(P<0.05);恶性病灶增强方式为整体型比例、造影剂灌注方式为快进快出比例分别为83.33%和91.67%,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5);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病灶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1.67%、92.86%、93.62%、90.70%和92.22%。超声造影双模式灰阶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张雪棉李春晖武云慧顾莹莹刁青李吉英
关键词:超声造影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研究外周血CD+3CD-4CD-8(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者3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结果 CHB组和CSHB组DN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而CSHB组增高程度更为显著,与CHB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载量与DN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呈正相关(r=0.742,P<0.05)。CHB组与对照组比较,仅CD+4亚群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HB组和CHB组比较,CD+4亚群及CD+4/CD+8明显降低,CD+8亚群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DNT细胞显著增高及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刘坤杨亚萍刁青陈璀孙谢文
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DNT细胞T细胞亚群
DAAs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CHC-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DAAs治疗的CHC-C患者30例,感染HCV基因型均为1b型。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10例。给予A组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给予B组索非布韦联合雷迪帕韦和利巴韦林治疗,给予C组索非布韦联和达卡他韦合利巴韦林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12周。采用荧光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使用日立008A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基因芯片法或PCR探针法检测HCV基因分型。按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标准,比较各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B组和C组RVR和ETVR均为100%,均显著高于A组的4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AAs治疗结束时,A组、B组和C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24.2±6.7)IU/L、(22.3±5.6)IU/L和(25.3±4.6)IU/L,血清AST水平分别为(23.2±8.1)IU/L、(24.6±3.8)IU/L和(28.4±4.8)IU/L,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血清白蛋白和肾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CK水平分别为(63.3±11.8)U/L、(68.5±8.9)U/L和(62.1±10.2)U/L,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出现恶心7例、乏力1例、头痛1例、心悸1例,B组出现恶心4例、乏力3例、头痛1例、心悸1例、皮疹1例,C组出现恶心5例、乏力2例、头痛1例、心悸1例和皮疹1例。结论DAAs治疗基因1b型HCV感染引发的CHC-C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安全,值得进一步观察。
刁青段银环苗亮王守云
关键词: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安全性
超声造影引导下肝占位穿刺与CT引导下肝占位穿刺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肝占位穿刺与CT引导下肝占位穿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89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依据穿刺引导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EUS组(48例)和CT组(41例),CEUS组接受CEUS引导穿刺活检,CT组接受CT引导下穿刺活检,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两组穿刺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735和0.626;两组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75%和9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US穿刺活检在病灶<2 cm和≥2 cm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21%和100.00%,在病灶距肝脏表面<5 cm和≥5 cm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引导下肝占位穿刺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张雪棉尚兴国李春晖武云慧顾莹莹刁青李吉英
9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主要并发症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9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并发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96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腹水和腹腔感染等主要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9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4.91±13.30)岁。存活60例,平均年龄(43.60±11.14)岁,病死36例,平均年龄(47.18±16.3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P=0.268)。(2)根据发病速度、严重程度和基础肝病情况,96例患者中亚急性肝功能衰竭17例(17.71%),慢性肝炎基础上的慢加急/亚急性肝功能衰竭17例(17.71%),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肝功能衰竭62例(64.58%)。有肝性脑病表现者60例(62.50%)。(3)所有患者中病死36例,总体病死率为37.50%。单因素分析表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与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死显著相关(χ~2=10.41,P=0.001;χ~2=13.70,P<0.001;χ~2=42.84,P<0.001)。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未并发者(51.67%vs 1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0,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Ⅲ、Ⅳ期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是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的独立预测因素(OR=30.509,95%CI:6.212~149.845;OR=69.161,95%CI:12.216~391.571)。结论Ⅲ、Ⅳ期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是肝功能衰竭病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赵俊梅赵培利张璐邱海燕李艳静段银环孙谢文邢剑侠刘坤赵志军陈璀刁青王建英李明慧谢尧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并发症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