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德银

作品数:1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意向性
  • 4篇哲学
  • 3篇心智哲学
  • 3篇语境
  • 3篇话语
  • 3篇反训
  • 2篇心智
  • 2篇英语
  • 2篇语言
  • 2篇转喻
  • 2篇反训词
  • 2篇反语
  • 1篇得体
  • 1篇对立
  • 1篇对立性
  • 1篇心理模型
  • 1篇修辞
  • 1篇言语得体
  • 1篇言语行为
  • 1篇英语阅读

机构

  • 19篇四川文理学院

作者

  • 19篇龙德银
  • 1篇王义文
  • 1篇李华勇
  • 1篇康木英

传媒

  • 3篇四川文理学院...
  • 2篇西昌学院学报...
  • 2篇河北理工大学...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英语广场(学...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外国语文
  • 1篇外文研究
  • 1篇外国语文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告语言的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各类广告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语义学、语用学和美学角度分析,广告语言是语义、语用和美学功能的完美结合;从元功能(纯理功能)角度分析,广告语言又是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的完美体现,体现着丰富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
王义文龙德银
关键词:广告语言
反语运用中的语境与概念转喻探究被引量:1
2013年
反语运用中的语境包括言语交际者的主体因素和运用环境的客观因素,它往往能起到暗示和限制的作用。反语运用涉及到的是整体的部分之间相互转换而产生的转喻,话语p之所以能够转指话语-p,是因为话语p的认知突显度高于话语-p,始源域之所以能够激活目标域,并为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是基于这两个概念实体间的邻近性,话语p与话语-p在语义方面呈现出反向相邻性,说话人运用反语转喻而不直言跟说话人的意图有关,概念转喻是反语意义发生转移的心理必经之路。
龙德银
关键词:语境概念转喻
意向性视域下的语用移情
2014年
心智哲学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语用移情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意向性是心智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语用移情的主要制约因素,它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从意向性角度分析,说话人实现语用移情的心理基础是趋同和求异两种心理倾向,说话人既可以通过人称指示语和空间指示语的选择和使用来实现语用移情,也可以通过句式的变化来实现不同的语用移情,但语用移情必须受制于说话人的意识的意向性。
龙德银
关键词:意向性语用移情心智哲学
认知语境与反语阐释被引量:2
2010年
认知语境是人类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境的形成与功能机制所作出的解释,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能够识别并阐释反语,在反语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承担着制约和解释功能,其制约功能主要是指认知语境对说话人使用反语和听话人理解反语的制约,主要体现为表达形式和意义选择两方面,其解释功能主要体现为认知语境使词汇意义具体化,认知者通过认知语境推理可以得知反语说话人通过反语想要表达的意向。
龙德银
关键词:认知语境
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其矫正策略——概念流利理论视角
2014年
多年以来,"中式英语"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困扰我国广大英语教师和学习者的一大难题。从概念流利理论视角来看,"中式英语"是指处于中介语阶段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汉语的影响并缺乏概念流利,在概念重组时出现了概念错误而形成的英语。概念流利理论为分析"中式英语"的成因和提出"中式英语"的矫正策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龙德银
矛盾修辞的感受质解释被引量:1
2016年
矛盾修辞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传统修辞学、文学、翻译、语言学及其它领域的热门问题,但至今很少有学者研究矛盾修辞背后隐藏的感受意。为了弥补缺陷,本文主要以符号学的"语言符号三元观"为理论基础,从感受质视角解释矛盾修辞,发现矛盾修辞将两个看似相互矛盾、不协调的语词结合在一起,实则蕴含十分丰富的感受意。感受意是矛盾修辞的指称对象,意象建构是矛盾修辞的感受意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感受质是连接矛盾修辞及其感受意的媒介。
龙德银
关键词:矛盾修辞
课堂语码转换的意向性探究被引量:1
2014年
课堂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交际活动,其意向性在于指向特殊的对象,是对它所具有的关指对象能力的抽象,并实现了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统一。课堂语码转换的意向内容是指那些需要运用镶嵌语言来协助主脉语言表征的内容成为课堂语码转换的对象,课堂语码转换的意向态度是指在关指具体的内容时利用课堂语码转换优于单独运用镶嵌语言或主脉语言,并采用一种平常的心理取向来进行描述。
龙德银赵鑫炎
关键词:课堂语码转换心智哲学意向性
心智哲学视域下的反训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从心智哲学视角考察,发现反训及其运作机制跟人的心智关系密切。反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过程,语言主体对于事件物理属性的感知是反训形成的基础,这体现为一种原初意识,对感知信息进行格式塔转换进而获得心理感受是反思意识的结果,反训用例事件是通过意识涌现出来的新事物。反训受到意向性的统制和支配,并体现了"结构经济原则"。
龙德银
关键词:反训意向性
夸张话语的感受质解释被引量:2
2014年
夸张话语及其所指涉的对象是什么?夸张话语的运作机制究竟跟什么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心智哲学和符号学的有关理论中找到。将符号学中的"符号表征三元观"和心智哲学中的感受质相结合,构建出由感受质、夸张话语和感受意共同构成的"感受质"三角,形成夸张话语的感受质解释框架,指出感受质是解释项,主要解释"像什么"的问题;夸张话语是表征项,其夸大或缩小的只是事物的数量,发生变化的是事物的心理属性,而事物的物理属性却保持不变;夸张话语所指涉的对象是感受意,主要表达了感知主体的心理感受。在感受质的作用下,夸张话语及其指涉的感受意才得以联通,夸张话语的运作机制跟感受质和感受意密切相关。
龙德银
相邻关系视角下的反语运用被引量:2
2011年
反语运用是人们受大脑中知识结构的关系性知识的制约,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对不同程度反向相邻关系的本能感知。反语运用的机理可以解释为:说话人说出反语是受意向支配的,意向内容在意向态度的作用下,以相邻关系为中介,可推衍出反语的显性表述;反语听话人以反语的显性表述为基础,经过语境的过滤,以相邻关系为中介,得到反语的隐性表述,识别出反语的对立性,最终推理出反语说话人的意向。
龙德银
关键词:对立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