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综合征
  • 2篇卒中
  • 2篇卒中患者
  • 2篇颅内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患者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1篇单侧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硬化
  • 1篇眩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机构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常州卫生高等...

作者

  • 11篇高萍
  • 7篇恽文伟
  • 5篇张志翔
  • 4篇钱传忠
  • 3篇陈卓友
  • 2篇梅今
  • 2篇曹音
  • 1篇张瑞花
  • 1篇陈治国
  • 1篇强丽娟
  • 1篇陈苑
  • 1篇周亚新
  • 1篇梅雨晴
  • 1篇郭义坤
  • 1篇李妍
  • 1篇周先举
  • 1篇辛晋敏
  • 1篇刘向远
  • 1篇董贯忠
  • 1篇殷勤

传媒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内皮素-1的血浆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入住的首次发病的急性腔隙性脑卒中患者90例,和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对照组60例。腔隙性脑卒中患者3 d内完成血清ICAM-1、ET-1指标检测,应用头颅磁共振评估腔隙性卒中患者白质病变程度。比较腔隙性卒中患者和对照组血浆ICAM-1、ET-1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血浆ICAM1、ET-1水平与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白质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ICAM-1和ET-1水平[分别为(341.0±45.3)ng/ml和(50.4±12.7)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水平[分别为(257.0±42.5)ng/ml和(30.5±11.4)pg/ml](ICAM-1:t=-3.872,P<0.01;ET-1:t=-2.404,P<0.01)。进一步结合影像学的比较发现,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越严重,血浆ICAM-1(r=0.741,P<0.05)及ET-1(r=0.677,P<0.05)水平越高。结论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脑小血管内皮功能受到严重的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脑白质疏松等级显著相关,提示腔隙性脑卒中患者存在颅内微循环障碍。
刘向远周先举高萍梅今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细胞间粘附分子-1内皮素-1
NICU伴意识障碍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探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3种不同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伴意识障碍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态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6例入住NICU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EN(肠内高营养)组(14例)、EN(肠内高营养)+PN(肠外营养)组(16例)和普通膳食对照组(16例)给予营养支持。入院第1、14、21天分别检测患者营养指标的变化;治疗前和治疗后21 d检测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住院第1天、21天统计GCS评分、APACHEⅡ评分、NIHSS评分;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及21天病死率。结果各组在入院第14天、21天较第1天均出现TP、ALB、Hb的下降,普通膳食组下降更明显(P<0.05)。入院第21天EN组、EN+PN组TP、ALB、Hb指标优于普通膳食组,EN+PN组ALB、Hb指标优于EN组(P<0.05)。治疗后EN组、EN+PN组CD3+、CD4+、CD4+/CD8+淋巴细胞增殖较普食组高,EN+PN组CD3+水平高于EN组(P<0.05)。各组21 d GCS、APACHEⅡ、NIHSS评分较第1天明显改善,EN+PN组较普通膳食组NIHS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5)。EN组、EN+PN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较普通组明显减少,但EN组高血糖发生率增加,腹泻人数较多,而普通膳食组呕吐发生率较高(P<0.05)。3组相比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随病程延长,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肠内高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其中肠内+肠外营养联合疗法较单纯肠内高营养疗效更佳。
高萍董贯忠辛晋敏李妍
关键词:脑卒中肠内营养预后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诊断(附二例报告)
2009年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较少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迅速进展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视觉障碍等,影像学表现为特征性的可逆性脑后部自质损害。其发病与恶性高血压、产褥期子痫、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多种因素有关。现将作者医院收治的2例病例报告如下。
高萍钱传忠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合并疾病与耳石复位法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合并疾病情况,为BPPV的综合治疗及病因探索提供帮助。方法对185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耳石复位法治疗、随访调查,观察BPPV患者的合并疾病情况并按有无合并疾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半规管累及情况、耳石复位法疗效及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 185例BPPV患者中合并疾病者136例(73.5%),无合并疾病者49例(26.5%);有合并疾病组中双侧BPPV31例(22.8%)、无合并疾病组中双侧BPPV4例(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5例中需多次复位59例(31.9%),有合并疾病组49例(36.0%)、无合并疾病组10例(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例患者接受了1~24月随访调查,平均(13.36±3.87)月,30例(23.6%)出现了复发,有合并疾病组102例患者中复发26例(25.5%)、无合并疾病组25例患者中复发4例(16.0%),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2,P>0.05)。结论 BPPV患者大多数存在合并疾病且有较高的复发率,有合并疾病者更易发生双侧BPPV,同时合并疾病的存在也降低了单次耳石复位的疗效。
张志翔张瑞花恽文伟高萍陈苑
关键词: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合并疾病耳石复位法疗效
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对预后的评估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于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连续选取神经内科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间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区首次脑梗死的患者共118例,详细记录入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和神经功能评分。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大脑中动脉闭塞,并在1周内完成头颅MRI检查(包括DWI、FLAIR)。根据侧支循环的模式,将患者分为l、2和3级侧支循环组;比较各组间基线资料及神经功能评分,并以90d改良Rankin评分(mRS)为预后指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行相关分析。结果118例人组患者中,1级侧支循环组30例(25.4%),2级侧支循环组66例(55.9%),3级侧支循环组22例(18.6%)。3组不同侧支循环患者中,3级侧支循环糖尿病发生率最低(χ2=6.290,P=0.043),人院10dmRS评分最低(P=0.003)。对所有患者进行90d追踪随访,其中预后良好者57例(48.3%),预后不良者61例(51.7%)。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年龄偏低(t=11.897,P〈o.01)、糖尿病发生率低(χ2=9.550,P〈0.01)、梗死面积偏小(χ2=54.955,P〈0.01)及侧支等级评分偏高(χ2=29.159,P〈o.01)。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及梗死面积混杂因素的影响,侧支循环等级(OR=1.693,95%CI:0.639~4.481,P=0.047)与90dmR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侧支循环等级是急性MCA闭塞所致脑梗死患者90d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梅雨晴恽文伟张敏高萍张志翔郭义坤殷勤刘新峰
关键词:脑梗死大脑中动脉侧支循环预后
非典型性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临床分析
2007年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spin cord)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退化、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侧下肢痉挛性瘫痪、深感觉减退、共济失调及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等。上述症状若同时伴恶性贫血、血清维生素B12含量下降,则诊断比较容易。但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导致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发现一些非典型病例,给疾病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高萍钱传忠恽文伟
关键词: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维生素B12缺乏下肢痉挛性瘫痪变性疾病
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点(附1例报告)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的临床表现、病理和MRI特征。方法对1例HCP患者的临床、病理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特点。结果 HCP多慢性起病,临床以头痛和多颅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MRI可见受累硬脑膜T1相呈等或略低信号,T2相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增厚的硬脑膜明显均匀强化,硬脑膜病理检查可见纤维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激素治疗有效,MRI复查硬脑膜变薄,累及范围缩小,强化减轻。结论 HCP以头痛、多脑神经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扫描可见特征性的硬脑膜强化改变。病理学检查是确诊依据。
陈卓友钱传忠张志翔高萍恽文伟
关键词:肥厚性硬脑膜炎病理影像
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分析(附6例报道)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分析内囊预警综合征(CW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7-2012-05作者医院收治的6例CW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有脑卒中危险因素,其中有高血压病史6例,高血脂1例,高尿酸1例,有吸烟史4例。入院时ABCD2评分均在4~5分之间。于首次发作后第1~6天患者出现4~14次短暂性运动或运动感觉症状发作,持续时间30s~90min。发作后1例患者无任何症状体征及DWI异常,2例患者无体征但DWI显示有急性病灶,余3例患者残留体征及DWI异常。内囊梗死4例,丘脑梗死1例。DSA或CTA、MRA检查未发现大动脉狭窄。联合治疗效果不佳。结论 CWS主要损害中央运动通路,其发病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深穿支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高萍张志翔陈治国恽文伟
关键词:颅内动脉硬化
1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男性2例,女性12例;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32±5岁。12例有明确病因,多数以急性、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头痛多见,临床表现以颅高压三主征及皮层功能损害的局灶症状体征为主。缓慢起病者确诊时间延长。疾病易误诊为单纯的脑出血、脑梗死等。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以皮质为主的梗死或水肿,可伴出血。治疗以抗凝、脱水为主。4例治愈,5例好转,5例死亡。结论 CVST患者临床差异较大,缺乏特异性,需要综合分析避免漏诊和误诊,及早行MR I+MRV检查,及早抗凝。
高萍钱传忠恽文伟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老年意识障碍患者院内会诊209例病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神经科院内会诊的老年意识障碍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统计2010年1-12月所有申请神经科会诊的老年意识障碍病例的一般情况及病因分类。结果:会诊患者总数209例,其中男94例,女115例,年龄55~92岁。急会诊160例(76.6%),普通会诊49例(23.4%);急会诊以急诊科最多,普通会诊科室以内科最多;病因分类中以系统性疾病继发的各类脑病最多,共120例,占57.4%,其次分别为脑血管病27例(12.9%),手术创伤应激24例(11.5%),癫痫13例(6.2%),药物及医源性因素9例(4.3%),中毒6例(2.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例(2.4%),肿瘤脑转移5例(2.4%)。结论:病因分类中以各类脑病最多见,需要和系统性疾病紧密联系,注意手术科室的应激性脑功能障碍,医源性因素及中毒易忽略。神经科医师会诊时应培养系统观和整体观。
高萍强丽娟张志翔梅今曹音陈卓友周亚新
关键词:老年人会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