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礼明
- 作品数:22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面部巨大血管外皮肉瘤1例被引量:2
- 2008年
- 病例女,65岁。左面部肿块15年,近3年来肿块迅速长大并间断伴有肿块表面少量出血而入院。左侧面部可见-15cm×12cm×12cm大小肿块,质软、饱满、皮温高,肿块表面可见增粗迂曲血管,呈蚯蚓状,未扪及波动感。体位移动试验(+),透光试验(-)。
- 陈光祥陈洪亮唐光才漆军高礼明
- 关键词:面部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
-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的CT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CT在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ts病)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例Coats病的CT表现。5例均行常规横断位CT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5例均为单眼发病,患眼瞳孔内可见白色反光。CT表现为患侧眼球壁增厚,玻璃体后方可见新月形、"V"形高密度区,无强化、不伴钙化斑,眼球大小正常,视神经粗细正常。结论CT可为Coats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黄新文吕红彬高礼明唐光才
- 关键词: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T诊断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弓离断1例被引量:1
- 2008年
- 随着64层螺旋CT成像系统在临床影像诊断中的应用,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亦越来越广泛,但在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的报道并不多见。作者最近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了1例主动脉弓离断(IAA)合并复杂心脏畸形,并被血管造影和手术所证实,现报道如下。
- 陈光祥黄新文陈洪亮唐光才高礼明晏志刚
-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64层螺旋CT对心动周期不同时相肺静脉孔变化的活体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肺静脉孔大小、形状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规律,为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提供解剖学信息。资料与方法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患者中,筛选出排除影响肺静脉疾病的影像资料20例,从5%R-R间期开始依次递增10%重组肺静脉孔轴位影像直至95%R-R间期,测量肺静脉孔长径、短径及截面积,计算肺静脉孔指数,以观察上述指标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心动周期中各支肺静脉孔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其最大长径、短径及截面积出现在35%~45%时相,其最小长径、短径及截面积出现在85%~5%时相。各支肺静脉孔的长径、短径及截面积变化不同,以右上肺静脉孔的长径、短径及截面积变化最大,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分别为(4.0±0.8)mm、(4.0±0.5)mm、(72.1±7.9)mm2,左下肺静脉孔长径、短径及截面积变化最小,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分别为(2.2±0.4)mm、(2.7±0.3)mm、(21.0±2.3)mm2。肺静脉孔指数在35%~45%时相最大,肺静脉孔最接近于圆形,85%~5%时相最小,肺静脉孔最扁。结论心动周期中肺静脉孔大小、形状是变化的,在对肺静脉孔进行测量时应选择同一时相,重组时相窗最好选择在35%~45%或85%~5%,肺静脉孔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主要出现在这两个时相窗。
- 陈光祥王茂华漆军唐光才黄新文高礼明兰永树
- 关键词:肺静脉导管消融术
- 原发性腹腔多发黑色素瘤二例
- 1999年
- 林光武吕惠熙肖秀丽高礼明罗斌
- 关键词:腹腔肿瘤黑色素瘤多发性
- 23例脊柱转移瘤的CT诊断和鉴别被引量:1
- 1999年
- 林鹏飞高礼明
-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CT
- 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对肺静脉孔的形态学评价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静脉孔径线及静脉鞍厚度的测量方法,分析肺静脉与左房连接变异的类型。方法:收集103例影像资料,在血管内窥镜(VIE)图像上观察肺静脉开口情况,测量长短径及静脉鞍厚度,计算肺静脉孔指数,测量左房体积。结果:标准4支肺静脉81例(78.6%),上肺静脉孔>下肺静脉孔,右上肺静脉孔>左上肺静脉孔,右下肺静脉孔>左下肺静脉孔;右肺静脉孔指数>左肺静脉孔,右下肺静脉孔指数>右上肺静脉孔,左上、下肺静脉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侧静脉鞍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肺静脉孔较女性大,男女性肺静脉孔指数和静脉鞍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左上肺静脉孔短径、右上肺静脉孔指数在≥70岁组与50~59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肺静脉孔径与左房体积有一定正相关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能直接对肺静脉孔进行形态学观察,明确肺静脉开口有无变异,并能对肺静脉孔及静脉鞍进行测量,提供解剖信息。
- 陈光祥唐光才黄新文漆军兰永树高礼明
-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X线计算机导管消融术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36例AVM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扫描图像分别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再现。结果36例AVM均显示大小不等的畸形血管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共发现供血动脉59支,引流静脉53支,其中单支动脉供血15例(41.7%),多支动脉供血21例(58.3%)。引流静脉汇入上、下矢状窦14例(38.9%),上矢状窦10例(27.8%),下矢状窦6例(16.6%),上矢状窦和直窦3例(8.3%),上矢状窦和横窦1例(2.8%),下矢状窦和横窦1例(2.8%),下矢状窦和岩上窦1例(2.8%)。11例合并脑出血(30.6%),5例(13.9%)有出血后脑软化,3例(8.3%)合并供血动脉瘤或血管巢内血管瘤样扩张。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无创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巢和引流静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 陈光祥王茂华唐光才漆军黄新文高礼明
- 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减影技术头部血管成像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减影技术头部血管成像方法及价值。方法:对自发性颅内出血、动脉瘤术后共67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将动、静脉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动脉及混合动静脉的减影数据,静脉期数据减去动脉期数据获得静脉减影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重建减影组和未减影组动脉、混合动静脉及静脉图像。根据血管图像质量从很好、好、一般到差分为Ⅰ、Ⅱ、Ⅲ、Ⅳ级。结果:减影组与未减影组血管图像相比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重建时间更短(8.4±1.5min)。本研究无Ⅳ级图像,减影组图像质量Ⅰ、Ⅱ级动脉共61例(91.0%),混合动静脉共65例(97.0%),静脉共62例(92.5%)。两组动脉、混合动静脉图像比较P>0.05,两组静脉图像比较P<0.05。结论: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减影头部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快速、可靠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洪亮唐光才陈光祥兰永树刘艾艾漆军高礼明刘倩邓明玉
- 关键词:脑血管减影血管造影术
- 胸部病变的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的应用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搜集连续胸部改良式CT增强扫描的病例 12 5例。所有病例在正位定位像上可发现明显的病变。全胸增强扫描前均在病灶中心层面平扫 1~ 3层 ,增强螺旋扫描后再在病灶相应层面加做延迟 2~ 5min的扫描。分析胸部病变改良式动态增强的CT诊断结果 ,与病检结果进行对照 ,以及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诊断的价值。结果 :CT诊断的 12 5例病例 ,除 4例肺癌无法获得病检外 ,116例诊断正确 ,另 5例误诊。误诊主要在于病变自身特殊的病理结构所致 ,而与使用的这种增强扫描方法关系不大。结论 :胸部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的正确诊断有很大帮助 。
- 兰永树邓明玉高礼明黄新文唐光才
- 关键词:胸部病变影像学诊断恶性肿瘤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