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光才

作品数:245 被引量:826H指数:14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宜宾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219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7篇成像
  • 37篇血管
  • 36篇X线
  • 31篇X线计算
  • 31篇X线计算机
  • 30篇动脉
  • 30篇体层摄影
  • 29篇CT
  • 28篇磁共振
  • 27篇造影
  • 27篇体层摄影术
  • 23篇肿瘤
  • 20篇64层螺旋
  • 19篇磁共振成像
  • 18篇血管造影
  • 14篇造影术
  • 14篇静脉
  • 14篇CT诊断
  • 12篇多层螺旋CT
  • 11篇血管成像

机构

  • 203篇泸州医学院附...
  • 16篇泸州医学院
  • 12篇上海医科大学...
  • 8篇宜宾市第二人...
  • 7篇泸州医学院附...
  • 7篇泸州医学院附...
  • 5篇重庆市中山医...
  • 5篇四川省泸州医...
  • 4篇济宁医学院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自贡市第一人...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延边大学医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自贡市第四人...
  • 2篇柳州市柳铁中...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22篇唐光才
  • 50篇韩福刚
  • 39篇兰永树
  • 32篇黄新文
  • 25篇漆军
  • 21篇陈光祥
  • 16篇高礼明
  • 15篇陈洪亮
  • 14篇陈东
  • 13篇陈祖望
  • 13篇欧光乾
  • 11篇孙占国
  • 11篇周康荣
  • 11篇何其舟
  • 11篇邱丽华
  • 11篇何晓鹏
  • 11篇舒健
  • 10篇杨述根
  • 9篇胡鹏
  • 9篇涂永波

传媒

  • 3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7篇泸州医学院学...
  • 26篇中国临床医学...
  • 19篇中国医学影像...
  • 13篇中华放射学杂...
  • 10篇医学综述
  • 10篇放射学实践
  • 8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5篇中华医学会放...
  • 4篇中国医学计算...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国外医学(临...
  • 3篇重庆医学
  • 3篇中外医用放射...
  • 3篇西南军医
  • 3篇国际医学放射...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华西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15篇2014
  • 16篇2013
  • 17篇2012
  • 18篇2011
  • 24篇2010
  • 22篇2009
  • 22篇2008
  • 14篇2007
  • 13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 10篇1999
  • 5篇1998
  • 7篇1997
2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肾巨大透明细胞癌误诊为右肾上腺肿瘤1例
2011年
患者男,52岁,因"右腰部胀痛1个月"就诊。查体:右中上腹扪及巨大包块,质中等,双侧肋脊角无叩击痛。MSCT:肝肾间隙可见直径约15cm类圆形等密度肿块,病灶中心可见片状低密度区,肝右叶受压向前推移,肿块边界清楚,有包膜,其上极与肝右后叶分界清,右肾上腺未见显示;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并见条状血管影,
唐烨真杜涛明唐光才
T_2WI肝门区淋巴结和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2012年
目的:探讨T2WI肝门区淋巴结与慢性乙肝炎症活动度(G)和纤维化程度(S)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32例,健康成人18例(对照组)。在MR脂肪抑制T2WI上观察肝门区短径>5mm淋巴结的数目、大小和相对信号强度,并分析其与慢性乙型肝炎G和S的关系。结果:肝门区短径>5mm的淋巴结预示G2及以上炎症活动(P<0.05),淋巴结数目≥2为最佳诊断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31%和90.47%;淋巴结的存在与S无关。淋巴结的大小与G有相关性(r=0.362,P=0.010),与S无相关性(r=-0.046,P=0.753);淋巴结的相对信号强度与G(r=0.260,P=0.071)和S(r=0.031,P=0.831)均无相关性。淋巴结的大小预示G2及以上炎症活动准确性较高(ROC曲线下面积=0.920,P<0.001),以>90mm2为最佳诊断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66%和80.95%。结论:MR脂肪抑制T2WI能显示慢性乙肝肝门区肿大淋巴结。肝门区出现2个及以上、短径>5mm淋巴结或淋巴结大小>90mm2提示G2及以上炎症活动。
舒健赵建农韩福刚唐光才陈欣罗丽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淋巴结
颈动脉分叉血流类型改变对MRA信号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分叉(CCAB)血流类型改变对MRA信号的影响 ,提高对MRA图像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健康自愿者20名 ,行双侧CCABDuplexUS和2DTOFMRA对照研究 ,观察CCAB血流类型改变对MRA信号的影响。结果 :20例40个CCABDuplexUS均显示颈内动脉窦后外侧有反向血流 ,2DTOFMRA示该部位血流信号较弱 ,且与颈总动脉分叉夹角成正比 ,在MIP重建图像上可形成狭窄的假象。结论 :了解正常成人颈总动脉分叉部血流类型改变对MRA图像的影响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解释血管病变的MRA图像。
唐光才陈祖望周康荣
关键词:颈动脉分叉磁共振成像血液流变学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会被引量:6
2013年
文章从制度、医德教育、医技教育、学位教育和科研教学能力教育五个方面着手浅谈了本院在医学影像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几点体会,提出了全面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郑婷郭召友唐光才
关键词:医学影像住院医师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前间隙的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肝脏门脉前间隙和尾右叶比在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84例行上腹部MRI扫描,1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观察门脉前间隙和尾右叶比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门脉前间隙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宽(rs=0.546,P<0.01),S3开始增宽明显(P<0.01),中重度肝纤维化(S3,S4)与代偿期肝硬化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9mm诊断S3及以上纤维化程度的敏感度为85.37%,特异度为76.79%。尾右叶比与肝纤维化程度无关(rs=-0.155,P=0.119)。结论门脉前间隙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宽,以其宽度判断S3及以上纤维化程度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
舒健赵建农韩福刚唐光才黄新文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
MSCTA头部血管成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血管结构的显示,特别对于头部血管成像方面优势明显。首先是未去骨的常规成像技术,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表面遮盖法等多种三维处理得到头部血管及肿瘤图像,对动脉瘤、血管畸形及肿瘤血管进行病变诊断及术前、术后评价;其次是近年出现的逐层减影、半自动数字减影、匹配蒙片骨去除法及控制球管曝光点的减影等去除颅骨的减影技术,没有颅骨的干扰血管显示更加清楚,血管与病变关系显示更准确。
陈洪亮唐光才
关键词: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脑血管造影术
儿童膀胱巨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一例被引量:2
2010年
患者女,14岁,发现外阴肿物1周,于2009年8月入院.患者尿频2年余,加重伴排尿困难、尿不尽4个月,终末肉眼血尿伴右侧腰背部间断性胀痛20 d.体检:下腹部稍隆起,可触及直径约10 cm肿物,质硬,固定,轻压痛,外阴部可见一肿物自尿道口突出,约3.0 cm×1.5 cm×1.5 cm大小,呈暗紫红色,触诊为囊实性,张力高,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杨述根唐光才韩福刚林光武欧光乾
关键词: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膀胱巨大儿童排尿困难肉眼血尿外阴部
后腹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被引量:3
2005年
唐光才孙贞超邱丽华吴永娟
关键词:后腹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及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通过对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发现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及证侯分布规律,以对今后中医诊治绝经后女性PMO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对118例正常绝经后女性通过本研究设计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和脱落标准后,运用QCT骨密度测量仪[QCT3000 Bone Densitoming(Version2.0R)]进行T12-L2椎体骨密度测量,从中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再由两位中医教授对每一位受试对象进行双盲对比症候观察,所得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证候进行具体的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制定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统计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全部数据由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并分析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人群中的大致分布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91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肝肾阴虚型最多44例占48.35%,肾阴虚型19例占20.88%,肾阳虚型12例占13.19%,脾肾阳虚型10例占10.99%,脾胃虚弱型6例占6.59%。但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主要证候为腰膝酸软或疼痛79例,占86.81%,初步认为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样一个涉及多脏腑的复杂病变,不应简单的以骨量降低的多少进行临床分型。对于本病的治疗仍以"肾主骨"理论为主,注重与肝、脾的密切联系,着眼于整体进行辨证论治。
杨洪彬徐祖健汪新象尹思源唐光才刘都陈巍
关键词:绝经后辨证分型骨密度
正常绝经后女性椎体骨密度测量——2000QCT与QCT3000的对照研究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患者(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日益增多,由此导致的骨痛和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骨矿密度(BMD)测定是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OP)、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靠方法,同时也是指导骨质疏松...
兰永树唐光才李春志邱丽华蒲坤明郑崇贤刘杰
关键词:绝经妇女椎体骨密度病理性骨折
文献传递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