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雁秀
- 作品数:15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腺术后出血的病因分析、处理及护理方法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患者术后出血的病因,处理措施及护理,并运用合适的护理减少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甲状腺术后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分析,并给予合适的护理措施。结果:45例患者中残留腺体、肌肉两端渗血16例;术中止血不彻底14例;引流不畅11例;血管结扎线脱落4例;经过有效及时的护理手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方法,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甲状腺术后发生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术后需要护士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可将发生率降低。
- 郑惠珍马雁秀谭国强梁杏菊
- 关键词:甲状腺术后出血护理
- 低碘剂量双能量CT小肠成像定量评价克罗恩病活动度的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低碘剂量双能量CT小肠成像(CTE)定量评价克罗恩病(CD)活动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临床确诊的CD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各30例。A组采用双源螺旋CT进行CTE检查,增强碘用量为600 mgI/kg;B组使用300 mgI/kg的碘对比剂量进行双源螺旋CTE检查。对常规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图像和能谱图像进行定量参数的测量,包括病变的CT值、标准化CT值及标准化碘浓度等,绘制能谱曲线进行定量分析,对比两组病例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A组CD内镜评分系统(SESCD)得分为(6.80±1.20)分,与B组的(7.20±0.9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标准化CT值高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两组病变区域CT值、标准化碘浓度、降主动脉CT值、降主动脉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其中FBP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0 keV MonoE及50 keV MonoE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碘剂量双能量CTE可以定量评价CD活动度,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指导C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且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同时降低碘对比剂用量。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值得推广实施。
- 韦荣略龙昉胡茂清郭跃高丽嫦马雁秀
- 磁共振单体素波谱成像对脑肿瘤治疗后反应的评价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增强扫描结合波谱成像对脑肿瘤术后损伤、残留与复发的MR表现。方法应用飞利蒲Achieva1.5TMR常规增强结合1H-MRS对23例脑肿瘤术后的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变强化区的主要代谢产物,并计算代谢物的比值(NAA、Cho、Cr、Cho/Cr、Cho/NAA、NAA/Cr),比较各代谢物在肿瘤复发或残瘤的意义。结果 23例脑肿瘤中肿瘤残留、复发17例,反应性损伤及放疗后坏死6例。其中经病理组织学证实12例,经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证实11例。肿瘤残留、复发病变区表现为术区或颅内出现软组织肿块,增强后不均一强化。MRS显示Cho峰升高,Cr及NAA峰降低;Cho/Cr、Cho/NAA比值均较正常健侧升高。而反应性损伤术区呈均一的环状强化,MRS显示Cho峰不高,Cr及NAA峰降低,Cho/Cr、Cho/NAA比值较正常健侧不高。结论 1H-MRS与增强MRI结合能更好地提高脑肿瘤术后反应性损伤、放疗后坏死与残留及复发的鉴别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谭国强马雁秀谭洁媚崔恩铭李卓永张朝桐兰勇胡茂清龙晚生
- 关键词:波谱单体素脑肿瘤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其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0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均为单发病灶,术前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肿瘤直径2.3~6.4 cm,平均3.8 cm。6例CT平扫为相对均匀的低密度,低于腹主动脉,近似水样密度,3例合并点状、条状钙化。增强扫描4例动脉期表现为无强化,6例表现轻微强化。所有病例静脉期均为轻度强化,较动脉期呈逐渐强化改变。1例出现细线状、分隔状强化,4例肉眼观类似囊性肿瘤。所有病例边界清楚,肿瘤质地较软,3例瘤体较大沿周围器官间隙呈嵌入性生长,推压或包绕邻近周围血管但血管无狭窄。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瘤体较软,具有特定生长方式,瘤体较大时呈嵌入性生长。肿瘤平扫密度较低,部分肉眼观类似囊性肿瘤,动态增强扫描呈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强化呈渐进强化。
- 谭国强马雁秀谭洁媚崔恩铭李卓永张朝桐兰勇胡茂清龙晚生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甘露醇灌肠在盆腔CT检查的应用与护理被引量:2
- 2010年
- 陈曼琼蔡小琴马雁秀梁英琳
- 关键词:甘露醇灌肠盆腔
- 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在普美显肝脏增强磁共振成像中的效果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在普美显肝脏增强磁共振成像(MR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普美显增强MRI检查的肝脏疾病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纽曼系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差异,以及并发症(发热、皮下血肿、24h内排尿困难、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项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热、皮下血肿、24h内排尿困难、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应用于普美显增强MRI检查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同时减少普美显MRI检查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马雁秀陈志梅陈秋萌
- 关键词:增强MRI
- 64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的护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145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检查前均对每一患者进行心率控制,及屏气训练等护理措施准备;取得患者的信任。检查完后将原始数据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血管探针等处理。结果45例患者心率均控制在75次以下,共有133例患者图像质量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所有患者均留置套管针,无一例渗漏,无一例过敏。结论检查前细致的护理对提高心脏冠状动脉扫描图像质量至关重要。
- 陈曼琼谭国强马雁秀蔡小琴龙晚生
- 关键词:CT冠状动脉造影护理
- 夜间急诊CT增强检查护理管理的改进措施与成效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改进夜间急诊CT增强检查护理管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晚上行急诊增强CT的631例患者,按时间段分成两组。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286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345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护理管理方法。其中男321例,女310例,年龄45~86岁,其中急性脑血管意外197例;主动脉夹层102例;动脉瘤89例;急腹症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54例,其他189例。结果除5例患者外,其余患者均能顺利完成CT检查,其中27例患者出现轻中度过敏反应,观察组发生轻中度过敏的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2. 32%VS 6. 64%,P<0. 008)。另外3例患者出现严重过敏,5例患者出现造影剂渗漏,因及时进行干预处理,均无出现术后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科学护理法能显著降低急诊增强CT轻中度过敏的发生率,对提升医疗治疗、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 马雁秀谭国强陈志梅刘杏燕梁锦珠梁英林
- 关键词:护理CT增强急诊
- 睾丸肿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特征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CT在睾丸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睾丸肿瘤的组织病理、临床特点及其CT表现。结果 34例CT均表现为睾丸肿大,呈软组织密度。其中精原细胞瘤17例,CT表现为肿瘤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呈实性改变为主,可见不同程度的低密度,轻度—中度分隔样强化。混合性生殖细胞瘤5例,卵黄囊瘤2例,CT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囊实性包块,增强后明显不均一强化。胚胎性癌1例,CT表现为包膜不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增强后轻度不均一强化。畸胎瘤4例,其中良性畸胎瘤2例,CT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内见粗在环状钙化,并可见脂肪密度,增强后轻度不均一强化。恶性畸胎瘤2例,CT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实性肿块,其内未见钙化及脂肪密度,增强后轻度不均一强化。淋巴瘤2例,CT表现为睾丸实性块,密度均匀,增强后均一强化。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CT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实性软组织肿块,内见脂肪密度及点状钙化,增强后呈不均一强化。腺瘤样瘤1例,CT表现为实性肿块,内见坏死。增强后轻度不均一强化。表皮样囊肿1例,CT表现为包膜完整囊性肿块,增强后无强化。结论 CT能明确检出睾丸肿瘤,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及临床资料可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睾丸肿瘤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也能显示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为肿瘤的分期和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谭国强马雁秀李卓永张朝桐崔恩铭兰勇胡茂清龙晚生
- 关键词:睾丸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肺隐球菌病的CT诊断及病理对照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2007至2012年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8例Pc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8例PC患者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6~61岁,中位年龄43岁。临床症状轻,5例为体检发现;10例咳嗽、咳痰;3例胸痛不适;3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基础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高分辨及增强扫描。18例患者中:(1)多发病灶型(结节/团块)10例;(2)单发结节型:孤立性结节6例;(3)实变型:大叶楔形实变2例。所有结节或实变都位于邻胸膜下,16例呈宽基底状紧贴胸膜;结节/肿块边缘不规则,所有病例未见钙化。有6例出现厚壁空洞;2例周边出现“晕征”,1例小结节出现“胸膜凹陷征”;2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16例出现不均一强化,内见散在低密度坏死灶;2例大叶实变病变内散在片状坏死液化灶;3例孤立结节呈周边强化,中间密度稍低。2例实性结节呈均一强化。病理:18例光镜下均表现为肉芽肿样病变。特殊染色六胺银及粘液卡红均可见新型隐球菌。结论PC的主要CT表现为结节.肿块位于肺外周并呈宽基底紧贴胸膜,病变内部以坏死为主且无钙化;但CT表现上缺乏特征性,易误诊为肺癌、普通肺炎或肺结核;经皮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 谭国强龙晚生马雁秀崔恩铭李卓永张朝桐兰勇胡茂清
- 关键词:隐球菌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