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国强

作品数:35 被引量:251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X线
  • 9篇肿瘤
  • 9篇X线计算
  • 9篇X线计算机
  • 8篇体层摄影
  • 7篇体层摄影术
  • 6篇甲状腺
  • 6篇CT表现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5篇结节
  • 5篇病理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动脉
  • 4篇造影
  • 4篇误诊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64层螺旋
  • 4篇64层螺旋C...

机构

  • 26篇江门市中心医...
  • 8篇中山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作者

  • 34篇谭国强
  • 26篇龙晚生
  • 24篇兰勇
  • 22篇胡茂清
  • 21篇张朝桐
  • 10篇崔恩铭
  • 10篇李伟
  • 9篇马雁秀
  • 8篇罗学毛
  • 7篇李卓永
  • 5篇吴标
  • 4篇金志发
  • 4篇梁启堂
  • 4篇钟向阳
  • 3篇蔡小琴
  • 3篇李青
  • 3篇易兰
  • 2篇钟向阳
  • 2篇吴秀玲
  • 2篇谭洁媚

传媒

  • 11篇中国CT和M...
  • 6篇放射学实践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届放射青...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态CT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甲状腺结节患者55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将病灶强化方式分成无强化、不均匀强化和均匀强化3种类型,测量病灶增强前后各时间点的CT值,并根据增强后CT增加值绘制动态曲线。结果:甲状腺癌9例,7例表现为均匀性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腺瘤19例,6例呈均匀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5例无强化;结节性甲状腺肿27例,9例均匀强化,15例不均匀强化,3例无强化。强化方式在良恶性结节间有显著差异(χ2=6.682,P<0.05)。多数(7/9)甲状腺癌的动态曲线呈速升缓降型,2例速升速降型,达峰时间为50s;大部分(12/19)腺瘤动态曲线呈速升缓降型,达峰时间约50s,小部分为速升速降型(3/18)或平稳型(4/18);多数(16/27)结节性甲状腺肿动态曲线呈速升速降型,小部分呈速升缓降型(6/27)或平稳型(5/27)。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就甲状腺结节的强化方式和动态曲线提供更多的信息,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兰勇龙晚生张朝桐李伟罗学毛谭国强胡茂清钟向阳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膝关节疾病的影像检查方法对比分析
2005年
吴标谭国强李宗业
关键词:影像检查方法膝关节疾病X线平片关节造影核素显像常见病种
64层螺旋CT对面神经管病变的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面神经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8例面神经管病变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颞骨高分辨扫描,进行颞骨常规多平面重组,面神经管双斜位重组和曲面重组。结果面神经管骨折10例,其中鼓室段骨折8例,迷路段2例。中耳炎破坏面神经管67例,包括胆脂瘤型中耳炎60例,肉芽肿型中耳炎7例,外耳道胆脂瘤破坏面神经管9例,颞骨转移瘤破坏面神经管1例,颈静脉球增大致面神经管缺损2例。颞骨病变术后面神经管缺损19例,其中中耳癌术后1例,中耳胆脂瘤术后13例,外耳道胆脂瘤术后5例。结论64层螺旋CT颞骨高分辨扫描及图像后处理能清晰显示面神经管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胡茂清龙晚生周红英张朝桐谭国强李伟兰勇
关键词:面神经管颞骨
甲状腺单发结节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总结201例甲状腺单发结节的CT表现,提高CT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1例甲状腺单发结节病变的CT表现,对结节形态、边缘、坏死、钙化、密度、强化幅度、周围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恶性病变多表现为实质结构、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内部可见微小钙化,以及周围结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恶性病变组实质部分强化峰值和强化幅度显著低于腺瘤组(P<0.01)。结论:CT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有效和可靠的检查方法,掌握各种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特点能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兰勇龙晚生易兰李伟张朝桐谭国强钟向阳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隐球菌病的CT诊断及病理对照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2007至2012年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8例Pc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8例PC患者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6~61岁,中位年龄43岁。临床症状轻,5例为体检发现;10例咳嗽、咳痰;3例胸痛不适;3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基础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高分辨及增强扫描。18例患者中:(1)多发病灶型(结节/团块)10例;(2)单发结节型:孤立性结节6例;(3)实变型:大叶楔形实变2例。所有结节或实变都位于邻胸膜下,16例呈宽基底状紧贴胸膜;结节/肿块边缘不规则,所有病例未见钙化。有6例出现厚壁空洞;2例周边出现“晕征”,1例小结节出现“胸膜凹陷征”;2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16例出现不均一强化,内见散在低密度坏死灶;2例大叶实变病变内散在片状坏死液化灶;3例孤立结节呈周边强化,中间密度稍低。2例实性结节呈均一强化。病理:18例光镜下均表现为肉芽肿样病变。特殊染色六胺银及粘液卡红均可见新型隐球菌。结论PC的主要CT表现为结节.肿块位于肺外周并呈宽基底紧贴胸膜,病变内部以坏死为主且无钙化;但CT表现上缺乏特征性,易误诊为肺癌、普通肺炎或肺结核;经皮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谭国强龙晚生马雁秀崔恩铭李卓永张朝桐兰勇胡茂清
关键词:隐球菌病理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研究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FNH的CT表现,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12例FNH病灶均有典型的CT表现,均呈孤立结节或分叶状肿块,其中10例位于近肝表面包膜下,直径约为2~6cm。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均为明显全瘤均匀性强化,强化高于正常肝而接近于同层腹主动脉,门静脉期9例下降到稍高密度,3例为等密度,其中4例显示典型中央瘢痕组织,1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后出现强化。结论CT可以明确诊断典型的FNH,不典型的FNH应与肝细胞腺瘤、肝细胞癌、纤维板层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
谭国强龙晚生吴秀玲兰勇张朝桐胡茂清梁启堂
关键词: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弥散张量成像对脑内囊性胶质瘤病理分级的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脑内囊性胶质瘤进行术前病理分级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脑内囊性胶质瘤患者21例,按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8例及高级别组(Ⅲ、Ⅳ级)13例。所有研究对象术前均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及DTI序列检查,对两组患者病灶囊性部分及囊壁部分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灶囊性部分,低级别胶质瘤ADC值和FA值分别为2.89±0.10×10-3mm2/s、0.078±0.04;高级别胶质瘤分别为2.53±0.25×10-3mm2/s、0.098±0.04。病灶囊壁部分,低级别胶质瘤ADC值和FA值分别为1.23±0.06×10-3mm2/s、0.17±0.03;高级别胶质瘤分别为1.27±0.10×10-3mm2/s、0.22±0.05。病灶囊性部分ADC值及囊壁部分的FA值有统计学差异。囊壁部分ADC值以2.65×10-3mm2/s为阈值,诊断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80%;囊壁部分FA值以0.19为阈值,诊断敏感度为88%,特异度为81%。结论 DTI定量分析囊性胶质瘤,其囊性部分ADC值及囊壁部分FA值对术前病理分级有一定预测价值。
崔恩铭龙晚生谭国强罗学毛胡茂清金志发
关键词:囊性胶质瘤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
CT评价甲状腺钙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用CT评估甲状腺钙化对诊断甲状腺癌的意义。方法:回顾同期284例病理证实的各类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术前CT资料,分析甲状腺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前CT检出钙化66例(23.9%)。良性疾病钙化率为20.1%,恶性疾病钙化率为47.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钙化灶的大小与甲状腺癌无显著性关系,而微钙化的多少与甲状腺癌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CT对钙化,特别是多灶微钙化的检出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是甲状腺癌的一个特征性征象。
兰勇龙晚生李伟李海鸿谭国强吴标易兰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钙化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腮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腮腺恶性肿瘤的CT检查资料,探讨其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23例恶性肿瘤中CT图像表现为形态不规则14例、边缘模糊15例、周围侵犯13例和淋巴结转移11例。21例行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14例明显强化。CT误诊7例,其中3例直径<1.5cm,3例为低度恶性肿瘤;CT表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6例。结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周围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是腮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肿瘤体积较小或低度恶性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楚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兰勇李伟张朝桐胡茂清谭国强吴标钟向阳
关键词:腮腺肿瘤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单体素波谱成像对脑肿瘤治疗后反应的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增强扫描结合波谱成像对脑肿瘤术后损伤、残留与复发的MR表现。方法应用飞利蒲Achieva1.5TMR常规增强结合1H-MRS对23例脑肿瘤术后的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变强化区的主要代谢产物,并计算代谢物的比值(NAA、Cho、Cr、Cho/Cr、Cho/NAA、NAA/Cr),比较各代谢物在肿瘤复发或残瘤的意义。结果 23例脑肿瘤中肿瘤残留、复发17例,反应性损伤及放疗后坏死6例。其中经病理组织学证实12例,经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证实11例。肿瘤残留、复发病变区表现为术区或颅内出现软组织肿块,增强后不均一强化。MRS显示Cho峰升高,Cr及NAA峰降低;Cho/Cr、Cho/NAA比值均较正常健侧升高。而反应性损伤术区呈均一的环状强化,MRS显示Cho峰不高,Cr及NAA峰降低,Cho/Cr、Cho/NAA比值较正常健侧不高。结论 1H-MRS与增强MRI结合能更好地提高脑肿瘤术后反应性损伤、放疗后坏死与残留及复发的鉴别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谭国强马雁秀谭洁媚崔恩铭李卓永张朝桐兰勇胡茂清龙晚生
关键词:波谱单体素脑肿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