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青

作品数:70 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3篇血型
  • 20篇细胞
  • 17篇基因
  • 14篇念珠菌
  • 12篇念珠
  • 12篇基因分型
  • 11篇白念珠菌
  • 9篇ABO血型
  • 8篇汉族
  • 8篇分子
  • 7篇多态
  • 7篇汉族人
  • 7篇核细胞
  • 7篇ABO基因
  • 6篇多态性
  • 6篇血小板
  • 6篇体外
  • 6篇基因多态性
  • 6篇汉族人群
  • 5篇蛋白

机构

  • 62篇江苏省血液中...
  • 2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南京大学医学...
  • 6篇南京大学
  • 4篇天津市中心妇...
  • 3篇山东省血液中...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专利信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徽省血液中...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南京军区军事...
  • 1篇汉中市中心医...

作者

  • 70篇陈青
  • 30篇黄成垠
  • 29篇肖建宇
  • 23篇李岷
  • 15篇刘维达
  • 14篇曾荣
  • 14篇沈永年
  • 11篇段志敏
  • 11篇吕桂霞
  • 11篇陈青
  • 9篇李平
  • 8篇姚根宏
  • 8篇冯晨晨
  • 6篇胡素泉
  • 6篇杜蕾蕾
  • 5篇陆乐
  • 5篇蔡莉
  • 5篇史丽莉
  • 5篇陈蓉
  • 5篇刘太香

传媒

  • 15篇中国输血杂志
  • 10篇中华皮肤科杂...
  • 7篇中国实验血液...
  • 6篇临床输血与检...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经济师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2014中国...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4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 1篇1997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酵母相申克孢子丝菌体外诱导人THP-1单核细胞产生TNFα依赖TLR2、TLR4和Dectin-1的介导
背景: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由双相型真菌申克孢子丝菌感染所致,宿主体内37℃下只存在酵母相.已证实申克孢子丝菌细胞壁中存在鼠李糖甘露聚糖和β-葡聚糖.模式识别受体(PRPs)通过...
李岷陈青刘维达周武庆沈永年吕桂霞
人中性粒细胞通过Dectin-1识别白念珠菌细胞壁不溶性β-葡聚糖诱导抗念珠菌免疫反应
2010年
陈青唐荣黄成垠刘维达李岷
关键词:白念珠菌免疫反应DECTIN-1中性粒细胞DEFENSIN
PCR-SSP检测RhD阴性献血者的RHCE基因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江苏省血清学RhD阴性献血者中,含有RHD基因的献血者和不含RHD基因献血者中的RHCE基因型。方法对江苏省血液中心和无锡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中337例血清学RhD阴性献血者,DNA离心柱法提取血液中的基因组DNA,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扩增RHD基因特异性内含子4和外显子7;如为阴性,则继续检测是否含有RHD基因启动子和外显子10。并进一步检测这些献血者的RHCE基因型。结果337例血清学RhD阴性无偿献血者中有84例为RHD基因内含子4和外显子7阳性,其余253例中有22例为启动子和外显子10阳性;
陈青肖建宇郁心史光耀黄成垠
关键词:PCR-SSP基因特异性序列特异性引物中心血站
白念珠菌胞壁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甘露聚糖下调白介素6和8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胞壁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甘露聚糖影响脂多糖诱导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产生的IL-6、IL-8的效应。方法3种浓度的CTAB甘露聚糖(1.00mg/mL、0.10mg/mL、0.01mg/mL)体外与人PBMC共孵育预刺激24h,然后加入脂多糖(50μg/mL)再孵育24h,收集上清液;在24h、48h时收集3种浓度CTAB甘露聚糖刺激组的上清液;阳性对照为脂多糖(50μg/mL),并设不加刺激剂的空白对照,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白介素-6、IL-8(IL-6、8)的含量。结果在24h、48h3种浓度CTAB甘露聚糖刺激组均未检出IL-6、IL-8;阳性对照脂多糖组IL-6含量为(478.507±24.876)ng/mL,IL-8含量为(529.655±53.279)ng/mL;阴性对照未检出IL-6、IL-8;1.00mg/mLCTAB甘露聚糖+脂多糖组IL-6含量为(85.620±16.058)ng/mL,IL-8为(123.940±20.319)ng/mL;0.10mg/mLCTAB甘露聚糖+脂多糖组IL-6含量为(210.086±27.874)ng/mL,IL-8为(206.798±31.878)ng/mL;0.01mg/mLCTAB甘露聚糖+脂多糖组IL-6含量为(201.387±32.396)ng/mL,IL-8为(203.133±36.012)ng/mL。结论白念珠菌胞壁CTAB甘露聚糖对脂多糖诱导人PBMC产生IL-6、IL-8具有下调作用。
李岷陈青孙君江沈永年吕桂霞陈伟刘维达
关键词:白念珠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甘露聚糖念珠菌感染单一核细胞
PCR-SSP检测RhD阴性献血者的RHCE基因型
陈青肖建宇郁心史光耀黄成垠
误判O型的疑难血型鉴定及安全输血策略的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综合探讨多种误判O型的疑难血型鉴定及安全输血策略。方法:收集2018-2019年本中心接收的无偿献血者和临床患者疑难血型复检标本,对表型为O型但疑似亚型标本使用试管法、吸收放散法等进一步验证;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受检者的相关血型基因进行检测。结果:14例表型被误判为O型的受检者中,共鉴定出11种基因型,其中无偿献血者3例,ABO血型基因型分别为Ael02/O02、Bel03/O02及1例类孟买B101/O02(FUT1:h3h3;FUT2:Se^(357)Se^(357));临床患者11例,ABO血型基因型分别为Ael02/O01、Ael02/O02(2例)、Ael08/O01、Aw37/O02、Aw43/O02、Bel03/O01、Bel03/O02(3例)及1例类孟买A102/B101(FUT1:h3h3;FUT2:Se^(357)Se^(357))。结论:Ael、Bel、Aw、类孟买等多种亚型的表型易被误判为O型。分子生物学手段有助于鉴定亚型基因型,合理安排相应的输血策略。
冯晨晨肖建宇史丽莉张若洋薛敏周彦君黄成垠陈青
关键词:基因分型输血安全
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体外药敏实验产生矛盾现象的动态研究
目的探讨念珠菌对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低浓度时念珠菌被抑制,而高浓度时出现菌落生长的"矛盾现象"的动态变化。方法在体外药敏实验中,采用CLSI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85株念珠菌对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产生"矛盾现...
曾荣李岷陈青王乐吕桂霞沈永年蔡晴李彩霞唐荣才刘维达
文献传递
白念珠菌胞壁酵母聚糖对前炎症因子表达和分泌的作用
2007年
β-葡聚糖(β-glucan)作为念珠菌胞壁中含量最高的多糖,对其免疫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少[1,2],我们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探讨白念珠菌胞壁酵母聚糖(zymosan)——不溶性β-葡聚糖对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表达和分泌前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作用.
李岷陈青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
关键词:前炎症因子白念珠菌分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Β-葡聚糖蛋白质水平
CD3AK/iNOS细胞对慢性粒细胞原代细胞 白血病体外净化效应
2005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细胞性一氧化氮供体CD3AK/iNOS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原代白血病 细胞的体外净化效应。培养并扩增PA317/iNOS细胞并用G418筛选;用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分离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并用抗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病毒感染靶细胞CD3AK及用G418筛选,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CD3AK/iNOS中iNOScDNA的转录;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CD3AK/iNOS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 量以及iNOS活性;用系列稀释半定量巢式RT PCR检测CML患者白血病原代细胞经CD3AK/iNOS细胞净化后 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A317/iNOS细胞能稳定合成并分泌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NIH3T3细胞 测定病毒滴度为1.0×105CFU/ml;RT PCR检测发现CD3AK/iNOS细胞中有iNOScDNA的转录;CD3AK/iNOS 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和iNOS活性较CD3AK细胞明显升高。上述两项指标,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01,P<0.001)。系列稀释半定量RT PCR检测发现,经CD3AK/iNOS细胞净化后CML患者白血病细胞 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实验结果统计分析表明,CD3AK/Neo细胞组净化后与CD3AK/iNOS细胞组净 化后bcr/ablmRNA表达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iNOS基因转入CD3AK细 胞,成功地构建了CD3AK/iNOS;CD3AK/iNOS能明显地增加NO含量和iNOS活性,应用CD3AK/iNOS可能成 为一个有效的AHSCT体外净化方法。
陈青陈宝安朱敏生朱梁军杜娟王骏程坚赵钢丁家华孙耘玉邵泽叶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D3抗原一氧化氮体外净化
Rh血型变异体弱D15型的鉴定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2例血清学表现不同的Rh D抗原变异体基因突变情况,为D抗原突变者的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Ig M抗-D初筛为阴性的患者,经3种不同来源抗血清鉴定的Rh D变异体,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其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2例患者的血清学表现不一致,但是基因突变位点分析结果均显示为弱D15型。结论本文报道的2例Rh D抗原变异体均为汉族人群中最常见的弱D15型,提示应对D变异体进行基因突变研究,进而采用安全的输血策略。
陈青李平陆乐肖建宇黄成垠姚根宏
关键词:RH血型基因分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