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作昌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盆地
  • 5篇珠江口盆地
  • 4篇凹陷
  • 3篇珠海组
  • 3篇渐新世
  • 2篇院校
  • 2篇早中新世
  • 2篇扫描电镜
  • 2篇深水
  • 2篇水区
  • 2篇中新世
  • 2篇主义
  • 2篇晚渐新世
  • 2篇微观结构
  • 2篇煤炭院校
  • 2篇教育
  • 2篇教育改革
  • 2篇课程
  • 2篇课程教学
  • 2篇课程教学改革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海石油(中...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河南省生物遗...

作者

  • 9篇邢作昌
  • 7篇林畅松
  • 3篇吴伟
  • 2篇王思琦
  • 2篇宋党育
  • 2篇郑德顺
  • 2篇高迪
  • 1篇周心怀
  • 1篇李全

传媒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2015年全...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辽东湾古近纪东营期古气候演化及其对湖平面变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依据植被对气候的适应性原理,通过对辽东湾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中孢粉进行气候类型划分、不同气候类型孢粉含量和相对比值综合分析,对古气候演化及其对湖平面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渐新世东营期气候总体上表现为从相对干热向相对冷湿转变;气候演变存在明显的旋回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气候旋回,与前人研究划分的四级层序界面吻合;气候和构造沉降控制了不同层次的湖平面变化,气候为构造沉降稳定阶段控制湖平面高频升降的主控因素,并间接控制四级层序界面的形成,同时干热气候是形成盆底扇的有利条件。
吴伟林畅松周心怀李全邢作昌言语
关键词:古气候湖平面变化渐新世
白云凹陷东南部晚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地貌演化被引量:12
2017年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地震沉积学和地震地貌学方法,建立白云深水区晚渐新世三级层序地层格架,揭示白云凹陷东南部晚渐新世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结构和沉积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珠海组至珠江组下段可划分7个层序,中上部ZHSQ5、ZHSQ6和ZHJSQ1时期发育三期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其中ZHSQ5时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发育范围较小且相对富泥,前三角洲在地震剖面上呈约300m厚的斜交前积反射;ZHSQ6时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展布最广,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呈网状交织,横向展布达5km,三角洲前缘在地震剖面上为S型前积反射,前积体的高度向盆地方向逐渐减薄,前三角洲斜坡远端发育多个小型滑塌浊积体;ZHJSQ1时期继承早期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点,同时前缘下斜坡伴生较大规模的滑塌浊积扇。估算三角洲沉积古水深为600m,三角洲前缘斜坡倾角为4°~7°,反映三角洲形成于深水陆架边缘环境。晚渐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共同作用控制研究区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形成期次和展布规模,而同沉积断裂活动对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发育位置及沉积形态具有制约作用。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坝、分流河道砂体及前三角洲浊积砂体可构成重要的油气储层。
王思琦张忠涛林畅松秦成岗邢作昌
关键词:白云凹陷晚渐新世
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针对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内重力流沉积特征不清楚的问题,在大量高精度地震及少量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震相组合分析,对荔湾凹陷珠海组—珠江组底部重力流体系的沉积类型、时空演化及控制因素进行归纳。根据地震相组合的差异,认为研究区存在前三角洲浊积扇、块体搬运沉积、水道化斜坡扇、盆底扇4种重力流沉积类型:前三角洲浊积扇为与陆架边缘三角洲同期形成的较小规模浊积扇体(裙),富砂可能性大;块体搬运沉积以头部具有断坡崖和多条小型滑脱断裂、内部显示滑移和挤压等变形构造、整体向东南移动为特征;水道化斜坡扇头部发育多条小型水道,沉积相由浊积水道、堤岸复合体等微相构成;盆底扇以双向下超丘形强振幅连续中频地震相为识别标志,可识别出下切谷、水道充填、前缘决口扇、席状朵叶体等微相。推测构造、气候、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物供给的耦合作用造就了研究区内的重力流沉积,在基准面旋回变化的不同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重力流沉积。该研究成果可为盆地超深水区重力流沉积规律的总结和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邢作昌邢作昌林畅松林畅松洪方浩宫越
关键词:珠江组珠海组珠江口盆地
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北部早中新世沟槽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3
2019年
沟槽及其成因是近年来沉积学和古海洋学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内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在研究区早中新世地层中首次识别出延伸千米的沟槽。这些沟槽形成时研究区位于远离陆架坡折的深水盆地,其走向大致平行于早中新世南海北部陆架坡折走向,可细分为4个亚区,形态呈直线形、拱形或似波痕状,几何学参数在不同分区各有特点。另外,在部分沟槽底部具有规模较大的条带状高振幅异常,可能对应粗粒沉积或富含天然气。根据沟槽特征推测其成因可能与盆内广布的中层水环流影响下的底流活动有关。古地貌控制下的早中新世古底流,通过其水体对海底产生侵蚀进而形成侵蚀沟槽。此研究不仅有助于南海北部超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同时可为南海早中新世古海洋学研究提供新证据。
邢作昌张忠涛林畅松冯轩洪方浩宫越
关键词:沟槽早中新世底流珠江口盆地
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上渐新统—早中新统物源特征及其对沉积充填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化学蚀变指数法恢复物源区的风化历史及沉积物通量是一种经济实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前人对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对应物源区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对区内岩心测试数据进行化学蚀变指数分析,恢复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物源区的风化历史,并进行沉积物通量的估算,在此基础上探讨物源特征对研究区内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晚渐新世研究区对应物源区经历了强烈风化阶段,该阶段产生的丰富的沉积物供给是研究区西北部快速进积、规模壮观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及斜坡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早中新世,西北物源区风化减弱,沉积供给减少,但研究区东部沉积物供应较西部要充分得多,表明早中新世,研究区南部除了来自西北部的主要物源外,局部物源对该时期的沉积具有重要影响;推测东部物源(东部古隆起、兴宁古隆起)的突然复活是促进研究区东部早中新世沟槽形成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超深水区进行沉积物源区的研究中,这种半定量的方法对盆内局部物源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邢作昌邢作昌林畅松林畅松洪方浩张正涛
关键词:化学蚀变指数珠江口盆地
建构主义理论在煤炭院校“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指导被引量:3
2012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作为限选课程加入到我校本科地质专业四年级学生选修课程范围,如何在煤炭特色院校保证该课程教学质量是一个现实的难题。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系统地阐述建构主义知识观、认识论、教学观,探讨煤炭院校专业知识背景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教改原则、教学改革具体方案,阐明建构主义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是对新形势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的有益探索。
吴伟高迪宋党育郑德顺邢作昌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育改革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珠海组石英颗粒微观特征分析
石英表面特征分析是一种形貌分析方法,1962年首次作为一种研究手段被应用到沉积学领域。由于石英具有较大硬度和较高化学稳定性,较好地保存了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各种地质营力形成的微观形貌特征,使得它可为沉积物搬运机制、沉积环境解...
邢作昌林畅松秦成刚张忠涛田洪训
关键词:白云深水区珠海组微观结构扫描电镜
文献传递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珠海组石英颗粒表面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石英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地保留了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各种地质营力所形成的微观形貌特征,这些微观形貌可为沉积物搬运机制、沉积环境解释提供依据。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珠海组单颗粒石英的表面形貌特征的研究发现,该组的沉积石英颗粒表面微观形貌类型可划分为机械、化学、机械化学成因等3大类和26小类。其中以次棱角状、V形撞击坑、直弯沟/刻痕、机械上翻片、磨蚀疲劳等碰撞磨蚀压刻等机械成因的微观形貌特征最为突出,表明研究区珠海晚期的沉积作用以中等的搬运距离、高能的水动力条件(上部流动体制)和跃移为主的搬运机制为特征。该研究填补了中国深水区此项研究的空白,虽然这些微观形貌的具体沉积环境意义还有待深入研究,但这将为沉积过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邢作昌林畅松秦成岗张忠涛王思琦
关键词:白云深水区珠海组微观结构扫描电镜
建构主义理论在煤炭院校'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指导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作为限选课程加入到我校本科地质专业四年级学生选修课程范围,如何在煤炭特色院校保证该课程教学质量是一个现实的难题。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系统地阐述建构主义知识观、认识论、教...
吴伟高迪宋党育郑德顺邢作昌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育改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