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思琦

作品数:8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凹陷
  • 2篇地质
  • 2篇沙河街组
  • 2篇陆架
  • 2篇南堡凹陷
  • 1篇地貌
  • 1篇地貌演化
  • 1篇地震
  • 1篇地质条件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东南
  • 1篇东南部
  • 1篇东营凹陷
  • 1篇东营组
  • 1篇新近系
  • 1篇盐岩
  • 1篇震积岩
  • 1篇三角洲
  • 1篇三角洲沉积
  • 1篇扫描电镜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8篇王思琦
  • 3篇姜在兴
  • 2篇鲜本忠
  • 2篇张建国
  • 2篇林畅松
  • 2篇邢作昌
  • 2篇李振鹏
  • 1篇毛小平
  • 1篇邹婧
  • 1篇冀昆
  • 1篇王英民
  • 1篇宋姗
  • 1篇孙晓玮
  • 1篇黄昌武
  • 1篇黄少华
  • 1篇赵琳洁
  • 1篇张建国
  • 1篇万锦峰
  • 1篇马琪

传媒

  • 3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西湖凹陷平湖组岩相类型及沉积相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西湖凹陷平湖组沉积相资料比较单一、研究区域相对局限,对其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等的认识不清。对西湖凹陷46口平湖组取心井进行岩心观察,根据粒度和沉积构造等的不同来划分岩相,然后根据岩相的成因类型、组合特征及测井曲线特征等来划分沉积相,将平湖组岩相划分为砾岩相、砂岩相和细粒岩相3种类型,并认为平湖组主要发育受潮汐作用影响的三角洲相、潮坪相及局限浅海相等沉积相,并细分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陆架砂脊及陆架泥等亚相。综合考虑平湖期不同时期的区域构造运动、古地貌形态及物源供应等影响因素,建立了西湖凹陷平湖期箕状断陷和潮汐作用控制下的物源-沉积模式,为储层研究奠定了基础。
吴嘉鹏万丽芬张兰王英民赵千慧李昆王思琦
关键词:潮汐平湖组西湖凹陷
白云凹陷东南部晚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地貌演化被引量:12
2017年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地震沉积学和地震地貌学方法,建立白云深水区晚渐新世三级层序地层格架,揭示白云凹陷东南部晚渐新世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结构和沉积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珠海组至珠江组下段可划分7个层序,中上部ZHSQ5、ZHSQ6和ZHJSQ1时期发育三期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其中ZHSQ5时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发育范围较小且相对富泥,前三角洲在地震剖面上呈约300m厚的斜交前积反射;ZHSQ6时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展布最广,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呈网状交织,横向展布达5km,三角洲前缘在地震剖面上为S型前积反射,前积体的高度向盆地方向逐渐减薄,前三角洲斜坡远端发育多个小型滑塌浊积体;ZHJSQ1时期继承早期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点,同时前缘下斜坡伴生较大规模的滑塌浊积扇。估算三角洲沉积古水深为600m,三角洲前缘斜坡倾角为4°~7°,反映三角洲形成于深水陆架边缘环境。晚渐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共同作用控制研究区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形成期次和展布规模,而同沉积断裂活动对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发育位置及沉积形态具有制约作用。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坝、分流河道砂体及前三角洲浊积砂体可构成重要的油气储层。
王思琦张忠涛林畅松秦成岗邢作昌
关键词:白云凹陷晚渐新世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珠海组石英颗粒表面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石英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地保留了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各种地质营力所形成的微观形貌特征,这些微观形貌可为沉积物搬运机制、沉积环境解释提供依据。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珠海组单颗粒石英的表面形貌特征的研究发现,该组的沉积石英颗粒表面微观形貌类型可划分为机械、化学、机械化学成因等3大类和26小类。其中以次棱角状、V形撞击坑、直弯沟/刻痕、机械上翻片、磨蚀疲劳等碰撞磨蚀压刻等机械成因的微观形貌特征最为突出,表明研究区珠海晚期的沉积作用以中等的搬运距离、高能的水动力条件(上部流动体制)和跃移为主的搬运机制为特征。该研究填补了中国深水区此项研究的空白,虽然这些微观形貌的具体沉积环境意义还有待深入研究,但这将为沉积过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邢作昌林畅松秦成岗张忠涛王思琦
关键词:白云深水区珠海组微观结构扫描电镜
南堡凹陷新近系明化镇组湖泊—三角洲沉积的发现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发现南堡凹陷新近系明化镇组下部存在大量的还原色泥岩,砂地厚度比低,砂体具有进积、退积特征,粒度概率曲线表现出湖泊的特征,提出该时期存在湖泊—三角洲沉积;在分析沉积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连井剖面对比,结合砂岩厚度、泥岩颜色、砂体形态作出各层段的平面相图,探讨湖泊—三角洲沉积的展布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明化镇组Ⅲ油组时期,湖泊面积较大;Ⅱ油组时期湖岸线后退,湖泊面积缩小.分流河道为研究区砂体的主要沉积类型,较少发育河口坝、席状砂等.明化镇Ⅲ油组时期主要受东北物源控制,向西南汇聚;Ⅱ油组主要受东部物源控制,向西汇聚.研究区湖泊—三角洲沉积的发现对恢复渤海湾盆地新近系古沉积环境,指导研究区油气储层预测、开发方案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张建国姜在兴鲜本忠李振鹏万锦峰王思琦
关键词:南堡凹陷新近系明化镇组湖泊三角洲
东营凹陷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一段两类储层结构成因被引量:3
2016年
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一段发育大量湖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利用东营凹陷东辛地区沙一段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鉴定、压汞与岩石物性测试等方法及分析测试数据,结合岩心观察,从储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储层的空间类型等方面对各类岩石的物性、孔隙类型进行了分析,精细表征了沙一段储层微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东辛地区沙一段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均为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储层物性碳酸盐岩优于碎屑岩,储层物性的优劣表现为鲕粒灰岩>生屑灰岩>含砾粗砂岩>粉细砂岩;碎屑岩内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碳酸盐岩以发育生物体腔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铸模孔为主;沙一段储层具有沉积作用主控、成岩作用改造、断裂体系促进储层物性的特点,受下伏深层烃源岩生烃转化的影响,沙一段深层储集岩体更容易受溶蚀作用影响,形成含油性良好的储层。
孙晓玮姜在兴马琪宋姗王思琦赵琳洁
关键词:沙一段储集空间碳酸盐岩碎屑岩
南堡凹陷滩海地区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一段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被引量:19
2015年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资料,研究南堡凹陷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一段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储层主要为颗粒支撑的长石质岩屑净砂岩;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湖底扇中扇水道是研究区物性最好的两类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间、湖底扇中扇水道间及湖底扇外扇的储层质量较差.在埋深3 100m以上和3 500m以下主要受以压实作用为主、以方解石胶结作用为辅的破坏性成岩作用影响;在埋深3 100~3 500m主要受有机质生烃溶蚀孔隙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影响.不同沉积相带在同一深度层段的成岩演化规律相似,沉积相带控制同一层段物性,成岩作用只影响不同层段的储层物性.该研究为南堡凹陷滩海地区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一段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对其他地区类似储层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王思琦鲜本忠万锦峰李振鹏余琦昌
关键词:滩海地区古近系储层特征南堡凹陷
基于含水层流线模拟预测煤层气富集高产区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直观反映沁水盆地南部地下水动力场特征,从而有效划分煤层气开采有利区,基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利用Quanty View及IES模拟软件对上石炭统太原组15号煤层段含水层进行流线模拟。结果表明:整体趋势是地下水自东北向西南单向网状径流,局部汇流;分别在枣园和潘庄地带形成汇水中心,但不同地段的水动力条件却有所差异,这是造成煤层气井产气(水)量非均质性较强的重要原因。结合分析了地下水动力场与煤层含气量之间的关系,认为地下水的补给区、径流区、滞留区分别对应煤层低含气带(<8 m3/t)、中等含气带(8~16 m3/t)、高含气带(>16 m3/t)。据此预测得出研究区由边缘向中心依次为煤层气勘探不利区、较有利区和最有利区。
黄少华毛小平邹婧冀昆王思琦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流线模拟煤层气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四上亚段震积岩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为研究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四上亚段震积岩的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开展了岩心观察与描述、薄片鉴定和古震级恢复等。结果表明:①西部凹陷沙四上亚段细粒沉积岩中发育大量液化脉、液化角砾、液化卷曲、环形层、丘槽、脉状构造、阶梯状断层等9种脆塑性变形构造。②研究区震积岩在垂向序列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底部未震层段、液化流动层段、同沉积断层段、球枕构造和脉状构造层段、液化流动层段和顶部未震层段。③该套震积岩形成于5~8级的地震事件,其形成的微裂缝和断层为流体提供了有效渗流通道,且通道附近发育大量溶蚀孔隙,对研究区致密的细粒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研究成果为西部凹陷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新的领域和方向。
赵青峰张建国张建国王思琦姜在兴王思琦姜在兴
关键词:震积岩沙四上亚段西部凹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