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秩鹏

作品数:1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CONCEN...
  • 1篇ENRICH...
  • 1篇FACE
  • 1篇GAS
  • 1篇臭氧
  • 1篇臭氧浓度
  • 1篇臭氧浓度升高
  • 1篇大豆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篇王余龙
  • 1篇赵秩鹏
  • 1篇杨连新
  • 1篇王云霞
  • 1篇朱建国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自由空气中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的影响被引量:18
2010年
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和气候变化将极大地改变作物未来的生长环境,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近地层空气污染物臭氧浓度的迅速上升:从工业革命前低于10nL/L上升到现在的50nL/L(夏季每天8h平均),最新预测这一浓度将在2015-2050年增加20%-25%,本世纪末将增加40%-60%。目前大气背景臭氧浓度已经超过敏感植物的伤害阀值(即40nL/L),广泛地造成农作物减产,而未来臭氧浓度增加将使这种影响变得更为严重。与封闭式和开顶式试验相比,FACE(free-air gas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研究使用标准的作物管理技术,在完全开放的农田条件下运行,代表了人类对未来大气环境的最好模拟。作为人类食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大豆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双子叶植物,也是1年生C3作物的模式作物,同时也被认为对臭氧污染最为敏感的作物之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大豆FACE(SoyFACE)是世界上第1个利用FACE技术开展农作物对高浓度臭氧(模拟本世纪中叶近地层臭氧浓度)响应和适应的多学科合作研究。在阐述气室研究的局限性和介绍SoyFACE运行特点的基础上,首次综述了FACE情形下高浓度臭氧对大豆光合特性、冠层结构、物质生产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虫害等方面的影响,并比较了FACE与气室研究结果的异同点。SoyFACE研究清楚地表明臭氧对未来粮食安全的影响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变化因子来加以考虑。利用FACE技术深入开展臭氧及其与其它全球变化因子的互作对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影响、机制和调控的系统研究,是该领域未来优先考虑的方向。
杨连新王云霞赵秩鹏朱建国J.D.Sun王余龙
关键词:臭氧GASCONCENTRATION大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