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铮宜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宁波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5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学

主题

  • 4篇《路得记》
  • 2篇语用意义
  • 2篇宁波方言
  • 2篇文化差异
  • 2篇互动
  • 2篇角色
  • 2篇角色转换
  • 2篇翻译
  • 2篇方言
  • 1篇德语
  • 1篇德语成语
  • 1篇英语
  • 1篇英语重音
  • 1篇语境
  • 1篇语境文化
  • 1篇儒士
  • 1篇儒学
  • 1篇儒者
  • 1篇圣经
  • 1篇天主

机构

  • 11篇宁波教育学院
  • 1篇宁波工程学院

作者

  • 11篇莫铮宜
  • 1篇张益君
  • 1篇龚洁

传媒

  • 3篇宁波工程学院...
  • 3篇圣经文学研究
  • 2篇宁波教育学院...
  • 2篇基督教学术
  • 1篇基督宗教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波方言拼音圣经译本考述被引量:1
2017年
宁波方言拼音圣经译本始现于1 9世纪50年代初,是吴语区最早的方言拼音译本,在中国方言圣经翻译史上仅稍晚于广州话译本.该译本是当年在宁波的英美传教士努力合作的成果,是福音本地化的一种呈现.由于产生年代早、影响久远、形成过程非常具有代表性,这类译本既充分反映出罗马字方言在中国的际遇及来华传教士对汉字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提供了珍贵的宁波方言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莫铮宜
关键词:宁波方言
宁波方言对英语重音习得的负迁移及对策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其方言的语音语调对学习外语起着导向作用。本文以宁波方言为例,通过定量研究,发现方言对英语重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明显,主要表现在重音不突出、重音指派发生错位以及连读困难。文中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期减少干扰,提升学习者对于英语节奏的重音意识,提高英语重音的学习效率。
莫铮宜
关键词:宁波方言英语重音负迁移
《路得记》人物角色的转换
2014年
本文运用"角色发展模型",对危机状态下《路得记》中人物角色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认为故事情节的演变也是主人公角色转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角色的特征尤其是性别特征表现出相当强的模糊性和流动性,《路得记》中人物角色的转换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征,这表明故事中人物角色的转换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它是危机得以解决的重要手段。
莫铮宜
关键词:《路得记》角色转换
《路得记》家谱的文学特征与神学意义
2015年
本文从历史考证的角度出发,对《路得记》家谱十代人的记载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所表现出强烈的象征特性,是对《创世记》家谱记载的继承与模仿。路得故事的历史背景表明,象征性的家谱是后流放时期特定犹太族群对民族身份与希伯来信仰的外在表述形式。家谱的添加使得《路得记》在神学上更符合希伯来宗教的原则,从而与摩西五经的启示传统相一致,由此家谱对于《路得记》成为《希伯来圣经》正典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由此表明,家谱的象征性不单单具有历史实录的特质,更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的记叙文本。
莫铮宜张益君
关键词:《路得记》家谱
文化符号辨析与《路得记》的互文性解读
2013年
本文从文学表现手法、宗教思想和历史传承三方面对《路得记》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析,表明其故事文本具有很强的互文性。那些文化符号在希伯来圣经的不同经卷中反复出现,在意义上相互关联、互为阐释、前后照应。因此对《路得记》的解读不应是孤立的,即不能脱离对希伯来圣经其他相关文本的研究。本文的研究还表明,希伯来圣经中文化符号的意义不是静止的,而具有动态延续的特性,不断受到历史变迁、异质文化融合及社会环境递嬗等元素的影响。
莫铮宜
关键词:文化符号互文性《路得记》希伯来圣经
《路得记》:危机与角色转换的互动
2014年
本文运用社会学理论中的"角色发展模式",对《路得记》中危机状态下的角色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一方面,危机的产生与演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展,也促进了主人公角色的转换,其间人物不断增添新的角色,角色的特征尤其性别特征表现出相当强的模糊性和流动性;另一方面,通过角色转换,主人公可以从已有故事背景中获得更多的功能和力量来作自我调整,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方式。《路得记》中人物角色的转换就鲜明体现出这一点。研究表明,危机与人物角色的转换互为张力又相互作用,前者推动后者,后者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是危机得以解决的重要手段。
莫铮宜
关键词:《路得记》角色转换
论文化差异对语用意义非对应的影响及对策——以德语成语汉泽为例
2010年
成语翻译是一种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过程,它至少会涉及到语言和文化两方面,除了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外,它还需要作一种真正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转换。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会导致几种语用意义的非对应的情况出现。认识到这些情况,对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必要补偿手段,跨越文化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莫铮宜龚洁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用意义翻译对策
明清之际浙东儒士朱宗元西学思想研究——兼与黄宗羲的西学观比较
2015年
明末清初,朱宗元是浙东宁波地区最早皈信天主教的儒士,对于天学在当地的传化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剖析了朱宗元信仰天主教的原因,并探讨了天主教徒与儒士的双重身份对于其在文化理解上的影响。一方面,朱宗元承认天主教的超性义理,虔信并实践于生活中,对天学有较为本真的理解;另一方面,他促进了天学与儒学的互动和调适,表现在他利用和附会儒学来阐释天主教教义,同时又从天学出发对儒家传统社会文化观进行改造和再诠释。由此,在他身上产生出一种西学思想,其既不同于西方天主教本义,又不符合传统儒学,可称之为'儒家一神论',它是明末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本文还将朱宗元与黄宗羲的相关思想做了比较,反映出浙东入教儒士与传统儒士在西学观上的异同。
莫铮宜
文化差异对英语成语汉译的影响及对策
2010年
成语翻译中除了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外,它还需要作语用上的跨文化转换。在英语成语汉译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会出现几种语用意义的非对应现象。对此,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必要的补偿手段,来跨越文化差异。
莫铮宜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用意义
明晰化功能探讨——以中德口译交替传译为例
2011年
口译过程中的明晰化现象提示了翻译具有的阐释性。本文以中德语境文化差异出发,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中译明晰化的三种功能,即语境的补充功能语、语法规范化功能和强调功能。这三种功能有助于译语听众更深入理解原语含意,但也容易使译语变得冗长。
莫铮宜
关键词:明晰化语境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