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先东

作品数:20 被引量:143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骨折
  • 9篇腰椎
  • 7篇椎间盘
  • 7篇椎间盘突出
  • 6篇突出症
  • 6篇椎间盘突出症
  • 6篇固定术
  • 4篇腰椎间盘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脐血
  • 4篇内固定
  • 4篇非融合
  • 3篇椎间孔
  • 3篇细胞
  • 3篇内固定术
  • 3篇间充质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折固定
  • 3篇骨折固定术

机构

  • 15篇解放军第25...
  • 4篇解放军第二五...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309...

作者

  • 20篇范先东
  • 15篇刘宝平
  • 14篇李铁军
  • 12篇孙义忠
  • 11篇何强
  • 7篇王锋宝
  • 6篇李永乐
  • 4篇文华军
  • 3篇郑铁钢
  • 2篇康锦
  • 2篇刘晓伟
  • 2篇白一冰
  • 2篇李超
  • 1篇吕明
  • 1篇席志文
  • 1篇王立全
  • 1篇李小平
  • 1篇张治
  • 1篇刘志
  • 1篇孙继飞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两种移植方法在骨折模型中比较研究
2015年
目的:观察通过耳缘静脉和骨折局部注射,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新西兰兔骨折模型中的移植效果差异,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胫骨横断骨折模型,随机分为经骨折局部移植组(A 组)和耳缘静脉移植组(B 组)。在骨折模型建立后第3天,A 组注射浓度为1×107个/ m1、经 BrdU 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1;B 组注射等量经 BrdU 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细胞移植后24、48、72 h 观察兔大体情况、取骨折断端组织行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HE 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细胞移植后 A、B 两组大体情况观察无明显差异;A、B 两组免疫荧光显微镜均可见 BrdU 标记的阳性细胞,但 A 组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多于 B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 HE 染色光镜观察,A 组炎细胞计数明显多于 B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耳缘静脉和骨折局部移植均是安全可行的,但经骨折局部注射移植更适合应用于骨折模型而有利于骨创伤修复。
刘宝平李永乐郑铁钢范先东李铁军孙义忠郝珍珍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血异种骨折
微创腰椎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相关血清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创与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相关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行传统TLIF及微创TLIF(MIS-TLIF);采集两组术前及术后2、4、8、24h外周静脉血,离心提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采集两组术前及术后1、3、5、7d外周静脉血,使用DGKC速率法检测肌酸激酶(CK)活性及融合率:根据Bridwell融合分级标准于术后6个月评估融合等级。结果:两组术后2、4、8、24h血清IL-6、IL-10水平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5、7d时CK活性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CK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IS-TLIF对机体组织损伤小,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更好保留后柱稳定结构,与传统TLIF比较优势明显。
孙义忠刘宝平范先东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组织创伤血清因子
术前充分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极远端pilon骨折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充分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极远端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手术治疗34例(35踝)胫骨极远端关节面附近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0~71岁,平均36.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2例,高处坠落伤2例。AO/创伤骨科协会(OTA)分型:43-B33例,43-C15例,43-C218例,43-C38例。术前充分利用跟骨牵引结合手法复位矫正骨折移位,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可单一或联合选择踝关节内侧、前内、前外侧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PPO)入路,粉碎严重的塌陷关节面在定位直视下以距骨关节面作为模具、细克氏针(1—1.5mm)及细螺钉(2.1~2.7mm系列)固定稳定、软骨下骨下方打压植骨等方法修复,后再应用胫骨远端解剖型短小锁定接骨板多方位固定,远端排钉支撑,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评定关节面骨折复位质量,采用Teeny—Wiss评分系统评估踝关节临床症状和功能。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4例患者获随访11~38个月,平均16.6个月。无感染、切口不愈合、钢板外露等手术并发症。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解剖复位32例,不满意1例,差1例。Teeny—Wiss踝关节评分:优31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7%。术后创伤性关节炎3例,口服止痛药物,疼痛明显缓解。结论通过术前充分复位矫正骨折移位、微创联合使用锁定钢板、远端排钉、打压植骨及有限固定骨折块稳定技术治疗胫骨极远端pilon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临床疗效好。
康锦李永乐刘晓伟李铁军赵明李超范先东
关键词:胫骨骨折牵引术外固定器PILON骨折
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治疗战士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战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侧入路X型五点汽化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战士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男25例,女1例,平均年龄19.6(18~30)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患者手术后的疗效。结果VAS及ODI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的VAS及ODI分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侧入路X型五点汽化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是治疗战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何强孙义忠刘宝平范先东李铁军王锋宝文华军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突出微创性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分析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优势。方法前瞻性分析确诊为单、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31个椎间盘)行侧后路经皮THESSYS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手术。结果术前VAS评分为(6.54±0.65)分,术后1dVAS评分为(0.80±0.87)分,术后3dVAS评分为(1.30±0.95)分,术后1周为(0.85±0.90)分、术后1、3.6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均为0~2分,术后不同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2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85%。结论采用PT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内效果可靠,其应用前景广阔。
刘宝平何强范先东白一冰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术
人脐血对兔骨折愈合期间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人脐血对兔骨折愈合过程中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取4~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3只,体重2.0~2.5 kg,制备右后肢胫骨横断骨折模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脐血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和模型对照组(C组),每组21只。术后3、8 d,A组于骨折断端注射3 mL人脐血,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1、2、3、4、5、6周进行X线片、组织学观察,检测全血中锌、铜、镁、铁、钙、磷元素含量。结果 X线片示A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B、C组;术后2~6周A组X线评分显著高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A组新生骨小梁及类骨质明显多于B、C组;术后2~5周A组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B、C组(P<0.05);术后6周,A组组织学评分高于B组(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铜含量先降低后逐渐回升;锌、镁、铁含量均在不同时间点降低,但基本稳定;钙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磷含量先降低后升高。A组铜、锌、镁、铁、钙、磷含量在不同时间点显著高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断端注射人脐血能明显减缓全血中微量元素的丢失,保证了骨折愈合过程中必需微量元素含量,这可能是脐血促进骨折愈合机制之一。
李永乐何强范先东刘宝平李铁军孙义忠
关键词:脐血胫骨骨折微量元素全血
临时钛板螺钉在移位性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临时钛板螺钉"在移位性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解放军三二三〇八部队骨科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8例(28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20例,女8例;年龄为24~68岁,平均42.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21d,平均14.5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柱骨折2例,横形骨折4例,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横形伴后壁骨折6例,T形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6例。手术入路选择髋臼后侧或前后联合入路,28例患者均使用"临时钛板螺钉"固定骨折一侧,在保持关节内骨折间接解剖复位不丢失的基础上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最后26例患者再去除临时固定,2例患者酌情保留临时固定。记录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等。结果28例患者术后获10~36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26例,复位不满意1例,复位差1例,解剖复位率为92.9%。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7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11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异位骨化,不影响关节功能;6例患者出现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均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走疼痛等并发症。结论在移位性髋臼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钛板、螺钉临时固定可有效提高关节面的复位质量及固定稳定性,近期疗效满意。
康锦李永乐郑铁钢刘晓伟许英杰马林薛杨李铁军范先东李超刘晶星高杰乔文海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板骨钉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骨折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移植对兔骨折愈合的作用,为进一步实验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在无菌条件下从脐带血中分离培养HUCBM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制作新西兰大白兔胫骨横断骨折模型,随机分为骨折端注射1×1010L-1HUCBMSCs悬液组(A组)和等量生理盐水组(B组)。细胞移植后第2,4,6,8周时2组随机抽取6只白兔进行X射线检查、生物力学检测、组织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骨痂形成情况。结果第2—8周X射线检查及骨折愈合X射线评分结果显示A组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B组(P<0.05);组织学观察及评分结果显示A组骨折愈合进程比B组快(P<0.05),愈合质量比B组好(P<0.05);生物力学结果示细胞移植后第4,6,8周时A组最大破坏载荷均高于B组(P均<0.05),第4,6周时A组最大位移均高于B组(P均<0.05)。结论 HUCBMSCs在骨折愈合中发挥了促进作用,对预防骨折延期愈合或骨不连具有重要作用。
何强李永乐刘宝平范先东李铁军刘志郝珍珍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骨折愈合
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融合与非融合固定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术后患者获得6~30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 I)评定患者手术后疗效。结果术后无感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VAS及OD I分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效果明显、固定可靠,可有效减缓相邻椎间盘退变,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孙义忠何强刘宝平文华军范先东李铁军王锋宝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骨折固定术
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0月-2010年6月间我院收治且行手术治疗的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24例患者,手术入路选择髂腹股沟入路2例,髋臼后侧入路13例,髂腹股沟和髋臼后侧联合入路9例。观察本组患者复位满意率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13.6±2.1)个月,解剖复位21髋,不满意2髋,差1髋。其中16例于术后11~18个月行内固定材料取出术,15例术中显示关节面光滑、平整,未见明显瘢痕;1例合并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骨折患者,术中可见血管翳覆盖髋臼窝后上方软骨表面,软骨下骨粗糙,软骨萎缩、龟裂、干瘪,股骨头发生坏死;影像学评价优21例,良2例、差1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7.50%;优21髋,良2髋,差1髋。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异位骨化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6例(25.00%),异位骨化11例(45.83%);股骨头坏死1例(4.17%),无切口感染病例发生。结论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可通过合适病例选择、改进手术方法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并可获得满意疗效。
范先东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